时代的回声
——
—读食指的诗歌□南
地
兢。”诗人告诫自己,自己要做自己的主宰,做自己的“王”,要胸有成竹,要镇静自若。——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很难镇静的。任何生命都是时间的囚徒,每一个人
都是他所在时代的原住民,出现在某个时代,既偶然又必然,既无比幸运又无可奈何,他(她)必须在这个时代喜怒哀乐,在这个时代生老病死,他(她)所能做的只是经历,无论默默承受、独自呻吟或者大声抗议,但都逃不脱最后的消失。我们别无选择,这是宿命。诗人的价值在于,他(她)
不仅仅承受他(她)的时代,同时他(她)还可以将他(她)对时代的态度保留下来,供他者和后来者参考。
这首诗非常好读,没有任何的玄虚,没有任何的花招,质朴而精准,最大的特点是,诗人拽住了我们这个
时代的神———快,飞快,而且表明了她对这“快”和“飞快”的态度。
最后我想多说一句:王二妮可爱,王小妮可敬,但是,我们还是记住王小妮吧,她比王二妮更为重要。
许多虚张声势的喧哗、无数荒诞的闹剧、貌似吓人的山呼海啸,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暗淡了形声。然而,那些浅唱低吟的失落、徘徊彷徨的忧伤、困惑痛苦的呐喊,澎湃于幽暗之中的热血浇筑的文字
却愈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历史的天空。一个被中国文坛整整遮蔽了20年的诗人食指,终于凭借其诗歌的强大魅力和深远影响,向世人昭示出其丰富的价值而成为时代的回声。
当所谓主流诗人正集体踏着意识形
态的节拍,嘴里唱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在“假大空”的路上一路高歌相信未来诗歌
猛进的时候,当狂热的运动演变成“打、砸、抢”成为一场空前的浩劫给民族
带来灾难同时自己也成为时代牺
牲品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偷偷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诗歌的形式,以
食
指
评论窑
第二届李白诗歌奖评论专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充满人道主义的精神真实地记录着知青一代人的精神苦闷和心灵创伤。这个人就是郭路生,后来的食指。
食指的诗歌创作回归到个体的真实情感的发声,用朴素的语言、哲学的思考、象征的意象,抵达人们的心灵深处和生命意识;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基本遵从四行一节、隔行押韵,追求和谐的节奏、朗朗上口的音韵,写出了一首首自由的新格律体诗,在当时开了一代诗风。现就以他的几首诗谈点我的感想。
《命运》一诗,食指用“好的声望是永远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这种概括式的、充满哲学悖论的格言警句,表现出荒唐岁月人生境遇的尴尬。诗人对“好的声望”和“坏的名声”提出了质疑,并且难以接受这种价值判断,而要寻求公正的评判,不然,“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自我放逐,逃离现实的羁绊去追求独立的精神。但“我”唯一的期盼是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然而“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即
使折了青春的锐气,即使结不出果实,看不到希望,“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因为“荆棘”象征不屈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诗人一步步假设,一步步升华:“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写出这首诗时,诗人刚刚19岁,也正是他苦难命运的开始。人在与命运抗争的时候,即使死了,而精神就是不灭,她会发出应有的声响。1968年,“牛棚”“干校”与“知青下乡”,成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创举”。一大批的学者和干部被关押、批斗,甚至被残酷地整死。人性丧失、文明被毁,前所未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先后有一千六百万知青被卷入这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浪费和践踏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年华。
郭路生在心灵的驱使下,真实地记录下《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年的12月20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录,“这一瞬间也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诗歌以七个小节的篇幅运用反复、反衬、联想、幻觉叠合、化用古诗等手法进行叙述、描写和直抒胸臆,从而把离京的迷惘之惧、依依的惜别之情、漂泊的无依之感,在诗人充满惶惑、忧虑和痛苦的吟哦中真实地再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真相。这首诗之所以催人泪下、引发共鸣,是缘于她具有“诗歌的思想”和“诗人的真情”。《相信未来》一诗是食指1968年为我们写下的不朽诗篇,当时以地下手抄本的形式
曾一度在中国青年一代人中风靡,“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都有郭路生的诗歌传诵。”也使他们在茫茫黑夜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一出就曾被人点名批判,指责这是“公然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反动宣传书”,“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云云。但在那个万马齐喑、晦暗如夜的时代,人们陷入迷惘,社会一片混乱,食指以一个诗人的良知说出了时代的心声。
评
论
窑
第
二
届
李
白
诗
歌
奖
评
论
专
辑
. All Rights Reserved.
诗人开头就用“蜘蛛网”“灰烬”“余烟”等意象,描绘出那个贫困、荒芜年代人们是多么的艰难和无助。但诗人“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诗人紧接着又用“紫葡萄”化作“深秋的露水”,以“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写出生命由鲜活温暖到黯淡寒凉,由饱满的热情转入失望的境地。但
诗人初衷不改,仍然从忧伤的苦痛中爬起,“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
上写下:相信未来”。诗人在第三节以“涌现天边的排浪”“托住太阳的大海”等宏大的意象,让人们的视野突然辽阔起来,心中也立刻升起巨大的力量,“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真诚地怀着童真地对美好未来抱着坚定信念。诗歌一咏三叹,即使残酷的现实让诗人遍体鳞伤,诗人依然在苦痛的挣扎中“相信未来”。
诗人又用四个小节道出客观因素、主观努力、民族脊骨构成了我们“相信未来”的必然结果。这就大大地提升了诗歌的境界。只要通过我们艰苦卓绝抗争,“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现状一定会被改变,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名句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要探究食指的心路历程、诗歌精神,我们无法绕过他写于1978年、第一次以笔名食指发表的《疯狗》一诗。这是诗人患病之后的作品,比起他前期的诗歌,更增添了几份沧桑、愤怒、悲壮和决绝。这首诗
还有一个副标题“致奢谈人权的人们”。“”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在人性的废
墟上,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无法保障,
我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条没有自由的
狗,还奢谈什么人权?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再把自己
当成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
地游荡人间……我还不如一条疯狗/狗急
它能跳出墙院/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我比
疯狗有更多的辛酸。”那个年代谁又把谁
当成人看呢?即使诗人想把自己当成人
看,又有谁给你做人的权利,给你人格,给
你尊严?你惟一的选择就是去做一条疯
狗。也许疯狗的生存更为艰难,但至少可
以自由地抗争,享受野地里那自由的风。
不像驯养的狗,一切只能俯首帖耳、任人
宰割,忍受“更多的辛酸”。
诗人想变成一条疯狗,最大的愿望是“挣脱这无情的枷锁”。带上枷锁的狗,还
奢谈什么“人权”呢?所以“那么我将毫不
迟疑地/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其实,这首
诗里食指已经隐含着一个后来被北岛喊
出来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
—
不——
—相——
—信!”
食指的诗歌,一言以蔽之,是时代的
回声。他后来被中国当代诗坛誉为“朦胧
诗鼻祖”、“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等,可以说
是实至名归的评价。他的这些诗成了那个
时代一代人的精神写照和心灵印记。
评
论
窑
第
二
届
李
白
诗
歌
奖
评
论
专
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