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案
教材分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该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中的第二首诗歌学生通过上一篇《沁园春 长沙》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人们对于青春的。这首诗写于“”这个思想禁锢个性压抑的动乱年代,诗人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3.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揣摩语言,赏析诗歌含蓄的意象
2.比喻手法、反复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小组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新课
  有三只小鸟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小鸟甲很乐观,它每天都幻想着主人会在第二天的清晨将它放飞;小鸟乙很沮丧,它想:完了,我将在这方寸之笼中度过余生;小鸟丙知道主人不会
轻易的让它们自由,但它相信,只要坚持活下去,终有一天它会重获自由。同学们,你们猜猜这三只小鸟的最后命运如何?
英国文学家培根说过一切幸福都绝非没有忧虑和烦恼,而一切逆境也都绝非没有慰藉与希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有坚信未来的信念,不断努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希望大家从中能够获得一些生活的启示。
二、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
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迷惘和失望之中,显示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这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这美好的未来。作为诗人的代表作,《相信未来》一诗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
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听配乐诗歌朗诵,体会诗歌描写的现实环境及诗人怀有的信念。
2.学生自由朗读
          诗歌朗读提示:把握好停顿,语速适中,有节奏感,情感真挚
3.指名个别学生范读,师生互评
4.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同时思考文章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安排结构的。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一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5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6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二)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三)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
教师朗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并播放音乐汪峰的《光明》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有坚信未来的信念,不断努力!
八、课外阅读引导
1.课后请同学上网搜寻食指的另一首诗《热爱生命》进行比较阅读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称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
2.对“文化大革命”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利用图书,报纸,网络多搜集相关资料,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食指
            蜘蛛网、灰烬的余烟           
    炉台、美丽的雪花              艰难生活
    紫葡萄相信未来诗歌    深秋的露水         
          别人的情怀          人生苦难
    凝露的枯藤                   
    排浪、大海、曙光              真实内心
    腐烂的皮肉、脊骨              对未来的共同信念
                                  呼吁:相信未来
教案背景:
食指的《相信未来》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诗,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我总喜欢打开音响聆听汪峰的《光明》,并翻看食指那激人奋进的诗句,它不断鼓励着我继续努力!那一天是开学的第三天,面对着刚步入高中生活的新生,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站在讲台的新老师,我显得比他
们还要激动。因为我有着这份光荣的义务,就是通过这首诗引导眼前的这一学生有去勇敢地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讲了很多,讲到了食指,讲到了汪峰的《光明》,讲到了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各个环节的连接也较为紧密,情感也比较真诚,学生参加与性很强,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最后是在学生的掌声中下课的。
但在反思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感觉自己的演绎还很单薄,有些连接语不是很优美。语文老师必须是属于语文的,而语文老师的语文味就源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我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
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自我品味时间有点短,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能力的培养。应借助多种方法加深学生的体验,并点燃学生对文本课下研修与终身品读的火花。让一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在当下,不仅在高考,而且在一种终身相伴的文学熏陶,一种朴素与真纯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