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创作背景相信未来诗歌
1966年 18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许多老师被批斗。郭路生因劝阻其他学生殴打教务主任而遭围攻。后又因写诗被批斗。据同学赵强回忆,当时几个班的学生开他的斗争会,说他那时写的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是资产阶级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郭路生深深体验了这场“触及每个人灵魂的大革命”。父亲在运动中被审查、揪斗,为了少惹麻烦,母亲将家中的藏书全部销毁,只有一套《约翰·克利斯朵夫》因放在床下得以保留。郭路生痛不欲生,将家中的灯泡通通打碎,全家在黑暗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
同年10月参加全国大串联。他南至广州,西至新疆,对祖国的广阔疆域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1967年19岁
步行串联去延安,行至河北、山西交界处,遇到一个仍在坚持工作的“四清”工作队,他与这个工作队一同工作、生活了一个半月。当时他与队里的老饲养员住在一起,帮助喂牲口和干其他的农活儿,与老人相处得很好。临走时老人将祖传的一套《呼延庆打擂》送给了他。
“文化大革命”陷入派性斗争的混乱中,“运动”基本落潮,许多中学生都处于无所事事之中。作为中学生的郭路生,进人了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黄金阶段。他的重要作品《鱼儿三部曲》(又名《鱼三部曲》)
始写于这一年的冬天。关于这首诗,作者曾在《诗探索》上发表短文说:“那是1967年末1968年初的冰封雪冻之际,有一回我去农大附中途经一片农田,旁边有一条沟不似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流水,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因当时‘运动’受挫,大家心情都十分不好,这一景象使我联想到在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之下,鱼儿(即我们)是在怎样地生活。于是有了《鱼儿三部曲》的第一部。”
1968年20岁
此年是郭路生诗歌创作的黄金年,现在保留下来的诗作有近二十首。其中有他的代表作《相信未来》、《烟》、《酒》、《海洋三部曲》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一年5月,因他的诗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审查。他心中虽十分不理解,但并未因此而放弃诗歌写作。在他居住的百万庄一带楼里,有一百多个中学生,因为学校停课都闲置家中。有时许多人便聚在一起听郭路生朗诵他的新作和他喜欢的诗歌,许多人因此成了他十分要好的朋友。
何京颉曾在《心中的郭路生》一文中说:“一个刮着黄沙的大风天,一清早,郭路生打来电话,
让我到他那儿去一趟。我急匆匆地骑车赶到他家,他神有些慌张地说,可能要出事,前天他被抓到中央戏剧学院受审……”文中还谈到有人告诉何,说她家“在公安局挂了号,已被安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
成为被监视对象,‘反动诗人’郭路生是这个黑组织的头目……虽然我们心中坦然,虽然我们绝没有做过一点对国家不利的事,但这样的消息,在当时仍足以使我们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了”。后来何京颉被关进学校工宣队办的学习班,“在学习班里,我遭受了许多让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与折磨。他们关我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我揭发郭路生反党、反‘文化大革命’的言行……我写不出让他们满意的材料,他们以我态度极不老实为理由,关了我近三个月,一直到工宣队撤离了学校,我才恢复自由”。
这一年许多思想活跃的青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磨难。张郎郎在逃离北京时在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了四个字:相信未来。甘恢理写下了伤感的别离诗,郭路生写下了他的名篇《相信未来》。邓朴方被迫害致残,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同时大批青年学生“上山下乡”,纷纷离开北京,郭路生因此写下了一批离别诗,如《送北大荒的战友》、《冬夜月台送别》等。12月20日他也离开北京,赴山西杏花村插队。在赴山西的列车上他开始构思写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