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A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侵略战争
1、中英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道光帝在位)
(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企图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科幻作文大赛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1年进犯珠江,攻占广州,1842年8月,英舰兵临南京城。
(4)结果: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主要内容从赔款割地开埠通商协定关税四方面记)
(6)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第二次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咸丰帝在位)
(1)根本原因(目的):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家: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发动,1860年,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工会基础知识。趁火打劫,在其后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结果: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  八年级上册历史(光绪帝在位
(1)起因: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
(2)经过: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侵略中国;黄海海战,在战斗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从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开设工厂四方面记)
(5)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具有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由此开始,不久,爆发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光绪帝在位
(1)“八国”指英、法、俄、美、德、日、意、奥。
(2)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目的: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3)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战争开始;6―8月攻占天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自我发展规划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四方面记)
(6)影响:《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
1、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1839年3月――6月3日; 国际禁毒日与此有关。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维护了民族尊严。
2、 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粉碎利用阿古柏的阴谋,恢复新疆秩序。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连战皆胜,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 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的抗日斗争。1894年9月。
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南京。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队头目华尔。
5、 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运动)1898年在山东兴起,后被清政府和外国势力联合绞杀。
三、其它:
1、在第二次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队”
2、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疆危机表现在:美、日入犯台湾。英、法进窥云南、广西。俄、英侵凌新疆、西藏。(P12)
3、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沙俄又攫走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P13)
4、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方式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增设银行
5、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ktv好唱的英文歌①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P19)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qq个性签名伤感
(3)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  (器物)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破产标志)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
积极:洋务派采用西方先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兴起――公车上书  1895年5月
A、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目的:为了救亡图存
B、 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           
(3)高潮――“百日维新” A/导火线――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B、时间:1895年6.11――9.21      C、变法内容:P34-35
D、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4)结束――“戊戌”
A、 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B、时间:1898年9月21日 
C、“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D、标志变法失败。
(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6)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7)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8)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9)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10)历史意义:
A、积极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变法救亡奔走呼号,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运动。
B、进步性: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起了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兴起――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A、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B、奋斗目标: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行动:1895年,准备在广州起义。
(2)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A、总理:孙中山  B、机关刊物:《民报》  C、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E、意义: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1905年11月孙中山提出。
A、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B、性质: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