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范文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一
    一、明确说明对象
    当我们读到一篇说明文,首先明确它所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如《看云识天气》讲的是云与天气的关系,《中国石拱桥》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绿蝈蝈》让大家了解了蝈蝈的习性、特征等。我们意外发现了题目背后的秘密:大部分说明文的题目都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但这并不是普遍法则。有一篇题目为《假如蜜蜂消失 人类只可再活四年》的说明文,第一个考题便是考查说明文的内容是什么,许多学生将题目抄上,然而文章后面讲的是生态平衡问题,蜜蜂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可见,题目不是万能的,前后理解才是硬道理。
    二、明确说明对象后,我们就该分析它的特征
    一般来说,文章中会出现概括性的语言,例如《中国石拱桥》第二段就为大家介绍了石拱桥的总特征: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第三段为大家说明了石拱桥的历史悠久。相对于桥这种贴近生活的事物而言,克隆技术距离学生的生活就很远了,理解《奇妙的克隆》一
文也就力不从心。其实说明文是一种比较容易把握的文体,它的写作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道理。在讲授《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采用自学的方式,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文章有小标题,但本文为事理说明文,学生却按事物说明文来理解,当然会南辕北辙。此文介绍的是有关克隆技术的知识,四个小标题如果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就是:克隆的含义、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与对克隆技术的思考,所以不要总期待作者直接告诉你哪句是中心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还要用理解的眼睛来发现蛛丝马迹。寻不是制胜的方法,理解才是有效的方向。
    三、阅读说明文就要学习说明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的说明文越来越多。每学到一篇,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表归类,例句说明并揣摩其作用。例如《中国石拱桥》第五段介绍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很明显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作用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列数字是为了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此事物的某个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的特征而服务的,要揣摩关键语句。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师在讲授说明文时自己要先读懂文章,做好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知识,才能如罗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二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特征,整体感知文意。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培养概括能力。
    3.揣摩说明文语言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4.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1.把握事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说明顺序,探究说明的技巧。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整理思路
    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三、把握内容
    1.文章是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是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从第③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的。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作者写石拱桥用了①、②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①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②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3.将桥的模型展示给学生,并分别放置100克砝码让学生体会上述两点。
    明确:桥梁呈弧形的叫拱桥;桥梁和河面几乎平行的叫梁桥。
    4.作者写中国石拱桥举了两个例子,它们和第③自然段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概括──具体
    5.请将第③自然段分层次,并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分四层意思。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6.看书,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
    (学生读书,教师打出幻灯:赵州桥、卢沟桥)
    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
    7.中国石拱桥很多,文章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
    ①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②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8.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一)、(二)、(三)、(四)作了具体介绍。
    9.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
    10.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11.举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说明什么?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合作探究
    1.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第1、2段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第4、5段,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第6段,写卢沟桥是由整体到局部。文中依次介绍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是按照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2.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引用古籍-一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摹状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等。
    3.本文的说明语言特点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五、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方法 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理论的角度讲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会学习的方法,形成真正的能力,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这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突出体现。然而,现实如何呢?目前中学语文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有,学生仅有的活动时间为答题时间,而答案又被教师死死地圈定在参考书上,非它不可!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不亚于笼中的小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自主”与“自由”。面对笼外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这些可怜的小鸟们也只能是无奈地在“笼”中蹦来跳去,“啄食”教师给放好的“饲料”而已。根本就不可能学会觅食的方法,更谈不到自由自在地飞翔。可谓悲哉!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放飞“笼中的小鸟”,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学会自己觅食。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放飞小鸟”呢?第一,要转变观念。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观念转变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为教师就要敢放手。但是放手不是教师不管,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理解所学知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组织者,只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循序渐进
的培养才能使“小鸟”飞起来,否则,只能是飞跑。第二,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日的是为了“学”。学生是“学”的承担者,素质的体现者,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会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就要避免学生围着教师转,一味地“教师你来问,学生我来答”的现象,而应成为启发者、引导者、点拨者,绝对不能越俎代庖。②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材施教,促其人人成功。所谓主体能力,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身心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学生的主体能力有高低之分,作为教师要承认这一点,要因材施教。不仅依据受教育者个人身心特点给他们以切合实际的指导,帮助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其有超常规的发展方向及方式的权利,甚至有暂时落后及至最终发展水平不同的权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次次成功,以期带来更大的成功。正如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无弃人也。”第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地位的途径。1、选择有利于发挥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介绍几种成功的模式以供选择:(1)钱梦龙的语文讲读课“基本式”,即:
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侧重于读书方法的传授与训练。(2)宁鸿彬的五步教学程序,即:通读――质疑――理解――概念――实践。强调以自学为主,注重读书方法的传授。(3)魏书生的六部教学,即: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侧重于自学、自检能力的训练。成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借鉴、采用,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去创设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2、创设有利于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亲其师,信其道。”愉悦的心理,是促进高效认知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而不是静止的旁观。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的教学作风民主。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能与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2)教师的教学情感充沛。教师本身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会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以情激情,从而烘托气氛,定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于漪老师教《,你在哪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3)教师的非语言行为生动。通过非语言行为表现文章中的形象,鼓励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活跃气氛。(4)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吸引人。3、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因此,搞
好教学设计,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就阅读课中的“切入”和问题设计谈一下我的做法。第一,“切入”。“切入”即教学的突破口。有人形容:一篇课文就像一块好看的花布,高明的裁缝总是能够就着图案缝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而他裁下的第一刀(切入),对能否制成一件漂亮的衣服至关重要。现列举“切入”方法如下:1、从题目入手。(1)另拟题目法。请学生给课文另拟题目并说出理由。如《变龙》改为“看风使舵的人”、“多变的人”等。添加题目法。如让学生给《海燕》加副标题。将《中国石拱桥》的前面加修饰限制成分,成为“……的中国石拱桥”。2、从概括入手。概括即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或课文里的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如《皇帝的新装》归结为一个“骗”字。3、从复述入手。宁鸿彬老师为《七根火柴》设计的创造性复述,可谓典范。学生读课文前,教师提出如下要求:假如有一座博物馆叫“红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里的一名讲解员,假如在你负责讲解的展台上放着七根火柴,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用讲解员的口吻,向前来的人们介绍这七根火柴的来历。第二,设计提问。成功的语文课上总是少不了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提问的着眼点一般在以下几处:1、在关键的内容上,如《中国的石拱桥》为何只选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多选和少选不行吗?2、在内容的矛盾处。如《分马》中的老孙头属于积极分子,还是落后众?3、在内容的对比处。如“奥楚蔑
洛夫因狗主人的变化,他的态度变来变去,但在不断的变化中,他有没有不变的地方”?4、在课文的重复处。如《七根火柴》中两次出现的“一、二、三、四……”的含义。5、在课文的细节处。如《变龙》结尾处,狗被带走后,“那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