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变形记》是高中粤教版必修四小说单元的课文,它的教学,要考虑到两个难度:一个是它处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而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但学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了解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变形记》这种使用“荒诞化”、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的作品,如果过分注重手法分析,教学难免陷入僵局。第二个是本文的主题过于抽象,学生对此也比较陌生,倘若以此作为教学的主导目标,势必使教学陷于玄虚空洞,甚至有可能使课堂成为哲学讲堂——脱离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毫无意义。
那么,本文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一、初步感知:通过细节把握人物性格。
二、探究思考:通过比较性阅读,探讨小说主题。
三、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目的】
1、疏通文意,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品读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后的离奇遭遇,感受“甲虫”这一形象深刻的象征意义,进而领悟小说的主题。
2、主题理解,写法体悟。在领悟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领悟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大师的卡夫卡的独特的写作手法。
3、关注异化,走出困境。通过《变形记》审视当今社会的“异化”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卡夫卡以及他所描绘的怪异、荒诞、悖谬、反转和出乎意料的世界。
【教学方法】
悟读式:通过阅读来疏通文意,并从内容、写法和写作目的思考;
探究式:
①在致父亲阅读文章前,我们可以借助资讯发达的网络来了解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
②思考现实困境下,“异化”对我们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完整阅读《变形记》全文,在主人公与环境的关系中把握人物,撰写读书报告;
2、利用网络和相关资料,整理卡夫卡的生平资料,知人论世,了解卡夫卡。
3、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审视“异化”的现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社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也变得
越来越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心。于是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展示蒙克《嚎叫》和达利《内战的预感》等现代主义画作,感性认知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明确:与现实主义不同,现代主义是通过强烈的扭曲、抽象荒诞化的造型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更多关注人潜在的欲望和内心冲突。
而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就是卡夫卡。
二、初步感知:
(1)众说纷纭谈《变形记》: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
——阎连科(2014年度卡夫卡文学奖得主)
作家阎连科认为《变形记》价值非常,值得品读。我们也看过这篇小说,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阅读谈体会)
(2)自圆其说读《变形记》:
托马斯曾经把卡夫卡的书借给爱因斯坦看,但当爱因斯坦还书是说:“我无法阅读它,因为人类的心灵还不够复杂。”物理学家读不懂卡夫卡,当我班同学却能自圆其说……
(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三、文本研读:
(一)体味生存困境——“虫形人心”
1、梳理情节:格里高尔醒来——变成甲虫——艰难起床
2、格里高尔变成一只怎样的甲虫?
(丑陋不堪,行动不便,不堪重负)
3、“虫形人心”的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人心”?
(惊慌——忧郁——痛苦——自责)
(二)体味生存困境——异化的原因
格里高尔为什么变成甲虫?(家庭、工作、社会和自身的原因)
(三)思考创作动机——甲虫的秘密
比较阅读,思考:卡夫卡为什么异化成如此难堪却没用的东西?
中国人的变形:蝴蝶、鸳鸯、精卫、促织——美而有用
——浪漫:通过文学将生活中想实现的愿望实现出来。
卡夫卡的甲虫:大、丑、无用、无害 ——丑而无用
——荒诞:没理由的不合情理。
1、甲虫象征着人的生存困境:
1、沉重的壳,不堪重负——沉重的生存压力/虚伪的面具
2、外形丑陋——丑陋的生活状态、被物化了的扭曲心灵
3、行动不便——现实生活节奏快,繁忙
2、补充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3、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播放卡夫卡的自述视频)
我常想起我们常在一个更衣室里脱衣服的光景。我又瘦、又弱、又细,你又壮、又高、又宽。在更衣室里我已经自惭形秽,而且不仅是对你,而是对全世界,因为你在我眼里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卡夫卡《致父亲》
4、卡夫卡的生存困境——边缘人。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最初确实是这样),他在犹太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操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阿亚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工工伤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而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耗费在家庭方面。可‘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巩特尔•安德尔斯(德)
小说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生存竞争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
《变形记》是举世公认的最具卡夫卡特的“卡夫卡式小说”,利用收集到的卡夫卡生平资料,明确卡夫卡的生存困境和个性特质(敏感、柔弱、孤独等),有利于掌握他的创作动机。
四、思考人的生存困境——“异化”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被异化的现象?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被异化?
消费行为的异化(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虚荣心理对人的异化(买苹果的平板电脑)、金钱对人的异化(倾家荡产买)、企业对员工的异化(富士康)、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异化、标准的作息时间,不变的生活节奏对人的异化(学生)、功利对人的异化(行贿)……
化解手段: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坚持自我、抵制诱惑、提升品位、充实自我……
五、小结:
卡夫卡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变形记》:“梦揭开了现实,而想象隐藏在现实后面。这是生活的可怕的东西——艺术的震撼人心的东西。”看来,《变形记》是一个可怕的梦,但这个梦揭开了现实;格里高尔并没有做梦,他的变形就是现实本身,这就是生活中可怕的东西,卡夫卡果然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
五、作业:
通读《变形记》全文,以“假如我是格里高尔”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