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作⽂(合集15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总少不了接触作⽂吧,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的⼼静下来,思考⾃⼰未来的⽅向。写起作⽂来就毫⽆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孝作⽂,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关于孝作⽂1
  《说⽂解字》中这样解释篆体孝字:“善事⽗母者。从⽼省,从⼦,⼦承⽼也。”
  ⼈们都说中国⼈是最懂孝敬的民族。从孝感动天的帝王舜,到亲尝汤药的汉⽂帝刘恒。⽆论是皇室家族还是贫民百姓,都不乏孝顺之⼦。从古代到现代,从公元前到⼆⼗⼀世纪,我们这个民族都传承着孝的美德。百善孝为先也⼀直作为传统美德被⼈们赞誉。
  如今,当⼈们再次提起孝时,会想起你对⽗母所做的⼀切吗?会想到最美孝⼼少年们为⽗母做出的事情吗?⽗母是这个世界上唯⼀爱你却不求回报,唯⼀为你付出却从不说后悔的⼈。谁没有⽗母?谁没有⽼去的那⼀天?孝敬⽗母是道德的开始,⼀个⼈的修养与品德从孝开始。
  郯⼦的⽗母年⽼体衰,得了眼疾,需要饮⽤⿅乳才能进⾏疗治。他便披⿅⽪进⼊深⼭,钻进⿅中,挤取⿅乳,供奉双亲。⼀次取乳时,看见猎⼈正要射杀⼀只麂⿅,郯⼦急忙掀起⿅⽪现⾝⾛出,将挤取⿅乳
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猎⼈敬他孝顺,以⿅乳相赠,护送他出⼭。
  每个⼈的家不同,对孝的理解不同,所做出的⾏动不同。或许在⼀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孝就是让家⾥的每⼀个⼈开⼼;⽽在⼀个残缺的家庭⾥,孝便是让年幼的孩⼦承担起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所承担的事务。
  或许,孝是⾃愿,亦是被迫。
  最美孝⼼少年黄凤,⼀个板车⼥孩,由于⼀次意外的摔伤,爸爸⾼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安徽⼥孩黄凤独⾃撑起⼀个家,10年如⼀⽇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她乐观⾯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家庭的分割没有使她退缩,即使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也能在课间回来给躺在板车上的爸爸翻⾝。黄风做饭和喂饭的时候喜欢哼唱流⾏歌曲,爸爸就这样默默地听着来⾃⼥⼉的歌声,纵使⾃⼰躺在病床上,也不让⼥⼉伤⼼。黄凤说她最⼤的⼼愿就是让爸爸能够慢慢好起来。“不管多难,我都要好好读书,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中,读⼤学,有爸爸的地⽅就有家”。  孝不是让你在⽹络上转载⼀篇说说表达⾃⼰,那样只不过是填补了⾃⼰对⽗母关⼼的缺失,更不⽤说,⾯对⾃⼰越来越⽼的⽗亲母亲,⽹络离他们越来越远,⽽你在⽹上表达的孝意,何时能够传达到他们⽿中。这样⼀种虚拟的孝⼼,对他们来说更是虚⽆缥缈。
  所以,趁着你还年轻,你还拥有他们,将你的孝展现。⼈只有有了孝⼼,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从点点滴滴开始,从现在开始!
关于孝作⽂2
  我们中国⼈⼏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孝敬⽗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还记得,我在这⽅⾯的成熟是初中的⽣活带来的。
  我初三前⽼是和⽗母犟,那时我爸妈有时会特别厌烦我,对我态度也不冷不热的,我很⽣⽓。因为那时我认为虽然我说话⼝⽓差了些,但说的内容却也是对的,所以我在初三前经常和⽗母犟。初三开始的时候好了⼀些,因为那时我体会到⽗母的⾟苦,尤其是在暑假的时候。看着⽗母挣钱的不易,我感到了些许⼼酸。对⽗母的话也柔和了⼀些,也同时由于我住校的原因不经常在家,所以和⽗母的⽭盾也不是很多了。再后来呢,也就是体育训练期间,学校的⾟苦和累更使我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我开始依赖在家时的感觉。终于,我和家⼈间再没有了隔亥。我似乎也从来没有再和⽗母犟过并和他们吵过,我越来越能够从⽗母的⾓度来考虑问题了,爸妈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和我⼀般计较,并且处处关⼼着我,爱护着我。他们也能够从我⾃⾝的⾓度来看待问题了,他们也体会到我学习的⾟苦和我所拥有的巨⼤压⼒。他们为我做他们能够为我做的⼀切。例如,中考前的⼀天,本来考试地点离家不远,但我爸却坚持让我在考点旁边旅馆住下。两天的考试期间,⽗母和我⼀起住在旅馆,单是那仅仅的两天,爸妈就因为我的原因⽽⾃愿花了⼏百块。我认为,是与⽗母彼此的相互理解使⽗母与我相互深爱着对⽅。那之后,我就深切地体会到了家的宝贵,同时,也了解到了孝的重要性。“弟⼦规,圣⼈训,守孝悌,次谨训……”孝
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道德义务。
  我曾听说过⼀个叫做打虎救⽗的故事。晋朝时,有⼀位叫杨⾹的孝⼦,⼗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亲去⽥⾥收割庄稼。有⼀天,突然⼀只⽼虎把他的⽗亲衔去。当时杨⾹⼿⽆⼨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的⽗亲,于是不顾⾃⾝的危险,⽴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虎的脖⼦,⽼虎终于松⼝逃⾛。他的⽗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深⼭逢⽩额,努⼒搏腥风;⽗⼦俱⽆恙,脱⾝虎⼝中。
  通过这则故事,我感受到了杨⾹的孝。“孝不分⽼少、富贵贫贱,是⼈⼈可⾏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孝的机会,切莫等
到“树欲静⽽风不⽌,⼦欲养⽽亲不待”的悲恸,⾄此追悔已迟。
关于孝作⽂3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个好⼈,⼀个善良的⼈,⼀个成功的⼈,⾸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已失去了⼼脏,只有⼀具躯壳⽴于世上,已失去了⽣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地、闯出⼀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则是“闵⼦骞劝⽗感后母”。感⼈⾄深。
  闵⼦骞是周朝时期的⼈。幼时丧母,⽗娶某姓⼥为继室。闵⼦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母⼀样孝顺。
后来继母接连⽣了两个⼉⼦,于是对闵⼦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前说⼦骞的坏话,挑拔⼦骞与⽗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做的棉⾐,内⾯铺的是⼗分暖与的棉花;⽽给⼦骞做的棉⾐,内⾯铺的是⼀点也不暖与的芦花。芦花是⽔中⽣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能御寒呢?所以,⼦骞穿着觉得冷得⾮常,好像没有穿⾐⼀样。⽽这位后母反⽽向丈夫说:“⼦骞不是冷,他穿的棉⾐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天,⽗亲要外出,⼦骞为⽗亲驾驶车马,⼀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骞冷得得战票不已,⼿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差点⼉拉下了悬崖。⽗亲⼤怒,⽓得扬起马鞭,将⼦骞猛打。⼦骞的棉⾐被打破了,内⾯的芦花飞了出来。⽗亲这才明⽩了⼀切。⽴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赶出家门,将这个⼼恶⼥⼈休掉。后妻像⽊头⼀样,呆呆地⽴着,羞愧得⽆话可说。⼦骞跪在⽗亲⾯前,哭着劝⽗亲说:“母在⼀⼦寒,母去三⼦单,请不要赶⾛母亲。”
  好⼀句“母在⼀⼦寒,母去三⼦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所为之动容,就是闵⼦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骞如亲⼦,这就是孝⾏的感化与伟⼤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更⽐⼀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化与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的认同,甚⾄有的⼈还
要⽗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中只有⽗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做马的观念。只要⾃⼰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怀胎的痛苦与把⼀个⼩婴⼉拉扯⼤的艰⾟,难道这也能让⼈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与抛弃。
  孝⼼⽆价,作为炎黄⼦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
关于孝作⽂4
  我相信,每⼀个真诚正直的孩⼦,都在⼼底对⽗母许下了“孝顺”的⼤愿,路漫漫其修远兮,志在必得,成名之后回到家乡,也⼀定能够安⼼尽孝。
  遗憾的是,⼈们忘记了,忘记了时间的残酷,忘记了⽣命的短暂,忘记了世界上有永远⽆法回报的善良,忘记了⽣命本⾝的不堪与脆弱。
  是的,每个孩⼦都会在⽗母的眼中成长,但我们不能总是在⽗母襁褓中成长。我们不应该把⽗母照顾我们、照顾我们的习惯当成⼀种义务,因为总有⼀天我们会长⼤,总有⼀天我们会离开,总有⼀天我们的翅膀会变得坚硬,我们会飞回去寻⾃⼰的天空。但⽆论⾛多远,我们的家总会给我们留下⼀个温暖的归宿,也有我们最爱的⼈。
  孝顺是⽆价的,不需要任何补偿。那么,有没有⼈亲⾃给⽗母洗脚?有没有⼈为⽗母系鞋带穿⾐服的?谁给⽗母洗过澡,穿过⾐服?不会,也许,你会觉得⽗母有⼿有脚,所以他们做不了这么简单的动作,根本不需要那么做。⽽且让⼈看到也很尴尬。其实这些⼈想错了,绝对错了。孝不是⼀种仪式,也不是给别⼈看的,⽽是两代⼈的⼼与⼼的交流。现在⽗母还健在,不需要孩⼦照顾,需要⽗母照顾孩⼦。如果有⼀天,你的⽗母⽼了,做不到有效,你会抛弃他们,责怪他们,责怪他们,说他们给你带来了负担吗?也许会有⼈连⽗母都不要了,抛弃在路上。其实到处都能看到这些⼈。他们残忍,冷⾎,甚⾄没有⼈性,⼀点良⼼都没有。为什么要谈孝道?
  我们不应该让⽗母为了个⼈利益⽽努⼒⼯作。我们不应该为了家庭财产⽽让⽗母左右为难。我们现在都有能⼒照顾⾃⼰。为什么不亲⼿孝敬⽗
母?也许是房⼦,也许是⽡;也许是⼤洋彼岸的鸿雁,也许是⾜下的讯息;也许是⼀桌佳肴,也许是⼀个野果⼀朵⼩花;也许是⼏万台机器的钱,也许只是⼀枚有体温的硬币。⽆论⽤什么⽅式报答,⽆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是对⽗母的孝顺,那么这种感觉是极其珍贵和美好的。
  孝顺就是即使依恋也要照顾;孝顺是不能被重视的幸福;孝,是⼀个犯了错,恨了千⼈的过去。谁存了⼼报了第三春,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孝的存在,孝是⽆价的。
关于孝作⽂5
  古⼈云:百善孝为先,可见⼈类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明⽩了做⼈先学孝,我们今天就来谈孝
  孝没有很多种,只有⼀种:怀有⼀颗感恩之⼼。我们⾝边对我们好的⼈太多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的⼈更是数之不尽。俗话说: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有没有⼀种恩情是我们花⼀辈⼦也报不完的呢?有啊,我们⾝边的母亲不就是最好的例⼦?
  我曾听过这样⼀个故事:⼀个刚刚出世的⼩姑娘因为⽗亲嫌她是个⼥孩,背着妻⼦抛弃了她,把她扔在了马路边的板凳上,⼀个捡破烂的⼥⼈经过,看到了⼥孩,在她旁边等了⼀天⼀夜也没有见⼈领孩⼦,于是她把⼥孩抱回了家细⼼地照料着,因为⼥⼈没有双腿,⼲什么事情都是她⼀下⼀下爬出来的,所以⾃⼰的⽣活起居⾃⼰都照顾不好,何况⼜多了⼀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孩⼦。⼥⼈捡破烂时经常注意捡孩⼦的附近是否有⼈在孩⼦,可是⼀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像丢失孩⼦的⼈来过或询问过,⽽随着时间的加速,⼥⼈也接受了⼥孩,还供她上学,因为⼥⼈认为这个⼩姑娘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与她这个孤独⼀辈⼦的⼈做伴的。⼥孩虽然得不到⽗爱,但是她最不缺母爱了,她⼀直在⼼⾥很感激母亲,什么事情都帮着母亲去做,并暗暗发誓,⼀定让母亲过上好⽇⼦。⼥孩⼈穷但是志不穷,⼗分出⾊的考上了⼤学,但是这个消息带个这个家庭的是喜与悲,考上⼤学是喜,可是不少的费⽤⽆疑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孩想要放弃,可是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想尽⼀切办法把费⽤凑齐了学费,这时的家⾥已经穷的四⾯徒壁,能卖的都卖了。四年后⼥孩毕业了,她⼩时候发的誓终于可以实现了,可意想不到的事发⽣了。⼥⼈要赶她⾛,⼥⼈把⼥孩的⾝世告诉了她,并要她去⾃⼰的亲⽣⽗母,原来⼥⼈得了癌
症,⽽且是晚期,时⽇已经不多了,不想让⾃⼰的病情拖累到⼥孩,好让她有个更好的前途,则⼥孩肯定是⽆论母亲怎样的驱赶和劝说都不愿离开母亲,并告诉⼥⼈,她就是⾃⼰⼼中的亲⽣母亲,会陪伴⼥⼈永远的。讲到这⾥我们都应该都能体会到这位⼥⼈的伟⼤,她其实只是尽了⼀个母亲的责任:努⼒让孩⼦变得更好!
  我们中也许每个⼈都⽐这个⼥孩幸运得多,和她⽐起就是天上与地下,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活以及对我们百般照料的母亲呢?母爱是最纯真的爱,是不图回报的爱,母亲把她的爱毫⽆保留的给了我们,那么我们对母亲的孝⼼也要是最纯真,最永恒的!就像这个⼥孩对待她⼼中的母亲⼀样!
关于孝作⽂6
  那是⼀个下⾬的⽇⼦,当时也是正值春节团年期间,归乡的游⼦们犹如离弦之箭射向家的靶⼼,我也与⽗亲同坐⼀车去乡下团年。但车⼦驶到乡间⼩路路⼝时,这时⼀个中年男⼦脚踏泥泞,推着⼀辆独轮车快速地向路⼝驶来,车上还放着⼀把撑开的⾬伞,男⼦的嘴⾥还不停地吆喝着什么,在驶到路⼝时他停住了。这时,我不经意地向伞下望去,惊奇地发现了⼀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此刻,那个男⼦随⼝向路⼈打了⼀个招呼说:“我送母亲会家过年。”他的⼲枯的脸颊上露出了浅浅的微笑,那是是如此的窘迫,⼜是如此的温暖。⾖⼤的汗珠悄然间滚下了额头,他随意地擦拭了⼀下,抬起车继续驶向前⽅,时不时他还为母亲移动⼀下车上的伞。此刻的我似乎被什么所触动,双眼紧紧地凝望着远⽅的那个男⼦,
直到⾬雾迷茫了他的⾝影。在转⾝的`那⼀刹那,我怦然⼼动,泪珠不经意间流下了双颊,⼼中是如此的沉重,⼜是如此的温暖。为了回家,他⽢愿在寒冷的冬⽇为母亲遮风挡⾬,为了回家,他不畏艰险坚持将母亲平安地送到⽬的地。这是情,是⼉⼦对于⼀位母亲的深情,这更是爱,是⼉⼦回馈母亲⽣育之恩,养育之恩的爱,这更是孝,是作为⼀个普通的男⼈应尽的孝,只是这⼀切都被他⽤更加委婉,更加温暖,更加美丽的⽅式表达了出来。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伟⼈才会令我们内⼼触动。平凡的⾏动加上真挚的情感常使平凡的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也许孝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嘴上,⽤⾏动常常是其具体化,⽣动化。有⼈说表达⾃⼰对长辈的孝⼀定要等到⾃⼰有能⼒的时候。这并不完全正确,孝,实际上就在我们⽣活的点点滴滴中,在那⼀瞬间就是孝的体现。此外,孝,是每⼀个⼈应尽的职责。
  常⾔道:“树欲静⽽风不⽌,⼦欲养⽽亲不待。”这是何等的悲哀。孔⼦有有云:“⼊则孝,出则弟。”孝是⼀个⼈的本能,在何等情况下都不可丢弃。古⼈有卧冰求鲤,拔⽵求笋之说,黄庭坚也有嫡亲溺教的孝。连动物都有乌鸦反哺,狐死⾸丘,作为⼈,尽孝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母望⼦成龙,望⼥成凤,⽼来只求⼀份安宁,在我们成长的途中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以我们以⼀⽣来回报。等到他们⽼了,我们就应让他们安享晚年。20xx年度感动中国⼗⼤⼈物之⼀的陈斌强也⽤⾃⼰的⾏动再次阐明了孝的定义。孝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美德,它的内涵亘古不变,它也必将⼀如既往被我们承接与发扬。关注⽣活中的⽚段,⽤细⼩的⾏为尽孝,安抚⽗母,感动他⼈,也温暖世界。
关于孝作⽂7
  我刚刚读到,“于是⼀个孩⼦醒了,她被绑在脚踝上的绳⼦拉了上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把绳⼦绑在脚踝上?于是我继续好奇地读下去:“那个⼥孩在李根,她是长春铁路⼆⼩学51班的班长。李根的童年充满了泪⽔,他的⽗亲李太云患有严重的肺病,导致⼀个肺坏死,两个⽿朵失聪,语⾔能⼒基本丧失,长期卧床不起。妈妈不能安静地离开家。”我⼀读完这⼀段,就发⾃内⼼的⼤喊:“为什么?”为什么⼩李根要像我们的同龄⼈⼀样,承受如此巨⼤的打击,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仔细想想,李根正是带着⼀种⽣活的勇⽓和坚持,过早地咀嚼了⽣活的苦涩味道。如果说⼈⽣是⼀本没有⽂字的⼤书,那么李根⽐我们读这本书要早得多,他咀嚼出了⼈⽣的酸甜苦辣,尝到了世界的温暖和温暖,学会了⼈⽣中最重要的⼀个字,“活下去”。这场灾难造就了李根坚韧、耐⼼和执着的性格。他⽐我们⽣活中的⼈好得多。李根温柔的⼿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做家务,照顾⽗亲的⽇常⽣活,做⽗亲的护⼠,完成学业,成为⼀名优秀的学⽣。她每天只睡四个⼩时!四个⼩时,同学们,你们能坚持⼀下吗?
  爸爸的病总是折磨着⾃⼰。⾃从我⽗亲失聪后,他只能⽤纸和笔作为交流⼯具,但晚上我⽗亲经常咳⾎,需要⼀根针才能吃药。爸爸过去常常⼀点⼀点地挪到李根的床上叫醒她,这很不⽅便。李根想出了⼀个到尼龙绳的⽅法,尼龙绳的⼀端系在他的脚踝上,另⼀端系在他⽗亲的床边。半夜,爸爸拉绳⼦时,李根知道了。这样⽅便多了。每天晚上,尼龙绳⼀次⼜⼀次地摇晃,李根强迫⾃⼰⼀次⼜⼀次地起床,不管天⽓是冷还是热。⼀次⼜⼀次,李根每天睡不到四个⼩时,有时甚⾄四个⼩时都不能满⾜,⽽
李根从不抱怨。
  当我读到李根“⼜困⼜累,⼏乎昏迷不醒”时,他⼿⾥的蒲扇从未停下来为他⽗亲解暑。”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李根孝敬⽗母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说到这⾥,我似乎觉得李根的名字还有另⼀层含义,那就是像根⼀样顽强。”李根为了摆脱睡意,⽤⼑刺伤了他的腿”。⾎浸透了裤⼦,还要多少双师⽣的眼睛!
  古时候有个吊梁带头,现在有⼑捅腿。我说错什么了吗?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李根不屈不挠的精神被创造出来。
  这种爱是翻天覆地的。这不是⼀根普通的绳⼦,⽽是⼀根体现李根⼼⾎的“孝绳”!
关于孝作⽂8
  《三字经》中有⾔道:“⾹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启⽰着⼈们:每个⼈从⼩就应该要知道尊敬长辈、孝敬⽗母,这是做⼈的准则,要知道⽗母的⽢苦,才能孝顺⽗母,并激励⾃⼰刻苦学习。
  ⾃古以来,孝顺就是⼴泛提倡的,⽽孝顺的⼈也是⼈⼈称赞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古时候,有个叫孔融的孩⼦,有⼀次,他⽗亲的朋友拿来了许多梨,他⽗亲就让孔融拿⼀颗去吃,
结果孔融却拿了⼀个最⼩的。他的⽗亲便问他:“你为什么拿了⼀个最⼩的?”孔融回答道:“我是家⾥最⼩的,应当让着哥哥。”⽗亲⼜问:“那你为什么要让着弟弟呢?”孔融说:“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孔融这种尊敬兄长、爱护幼⼩的精神让⼤家铭记于⼼,被⼤家⼴泛流传。
  不单尊敬兄长、爱护幼⼩是⼈⼈都应该学习并传承的优良品质,孝敬⽗母更是值得全社会学会并且传承的中华美德。陈毅是孝⼦,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患重病的⽼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便不能⾃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常⾼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意⾝边的⼈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会⼉,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
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边伺候,⼼⾥⾮常难过,这裤⼦应当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服都拿去洗得⼲⼲净净。⼀位国家元帅,不仅把国家放在⼼头,更把孝道放在⼼上。
  ⾃古以来,孝道在中国是第⼀位,正如《弟⼦规》中所说:“⽗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谈尊论
孝,只要每个家庭把孝道放在第⼀位,就⼀定能营造出⼀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关于孝作⽂9
  “谁⾔⼨草⼼,报得三春晖?”
  ——题记
  我们跌倒时,是谁⿎励我们爬起?我们犯错时,是谁耐⼼地教导我们?我们哭泣时,是谁⼩⼼翼翼地擦去我们的泪⽔……
  没错,是我们的⽗母,他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直陪伴着我们,为我们默默地付出了⼗⼆个春夏秋冬。每⼀位⼉⼥的外貌和⼼灵深处,都深深地刻上了⾃⼰⽗母的烙印。我们在⽗母的呵护下逐渐长⼤成⼈,在每天的晨曦中和夜晚的灯光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母为养育我们⽢愿付出⼀切的那种精神。作为⼉⼥,我们要学会回报⽗母的养育之恩。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以来,“孝”是⼀个⼈⽴⾝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商朝时期的甲⾻⽂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这表明在公元前⼗⼀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孝敬⽗母了。我国古代还把“孝”看成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也”,意思是为⼈⼦⼥者孝敬⽗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们是务必⾝体⼒⾏的。
  还记得“感动中国”⼈物⽥世国么?这是“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谁⾔⼨草⼼,报得三春晖?’这是⼀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个⼉⼦在20xx年⽤⾃⼰的⾝体做出了回答,他把⽣命的⼀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母亲的⽣命或许依然脆弱,但是孝⼦的真诚已经坚如磐⽯。⽥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其实,孝敬⽗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做⼈的根本,古⼈常说:“百善孝为先”。⼀个⼈,如果对养育⾃⼰的⽗母都不关⼼、不照顾、不体贴、不尊敬、不爱戴、不常怀有感谢之情,⼜怎么会去爱他⼈、爱集体呢?⼀个⼈对⽣⾝⽗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够升华出⾼尚的爱国之情呢?⼀个⼈只有爱⾃⼰的⽗母,才会爱别⼈,爱社会,爱国家。尊敬、赡养⽗母,不只是报答⽗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更是中华⼈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树欲静⽽风不⽌,⼦欲养⽽亲不待。⽺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要牢记:百善孝为先!
关于孝作⽂10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母⾃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给予我们⽣命,⾟勤地养育我们长⼤成⼈,⼀个⼈,如果对给予⾃⼰⽣命,⾟勤哺育⾃⼰,恩重如⼭的⽗母都不知道报答,那丧失了⼈⽣来就应该有的良知。
  然⽽近年来,我们却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母因⼉⼥虐待⽽不得不诉告的新闻报道:被⼉⼥逐出家门⽽冻死街头的;因得癌症被⼉⼦抛弃在医院的;因受不了家庭暴⼒离家出⾛的⽼⼈⽐⽐皆是,⽽古时⼦路借⽶孝敬⽗母的故事,被誉为孝敬⽗母典范黄⾹的故事早已被⼈们所遗忘。现在还有⼀些⼈因不是⾃⼰的⽗母就对他们不孝,难道他们没有听过杨得永替病友尽孝道,孝顺⼉媳孔祥红侍奉瘫痪公婆⼆⼗载的感⼈事迹吗?
  孟⼦⽈:“树欲静⽽风不⽌,⼦欲养⽽亲不待。”意思是树想静⽌,⽽风不停,⼦⼥想尽孝道⽽⽗母却早已不能等待,撒⼿归天了。当我们准备带着⼤包⼩包去看望⽗母时,⼼却在想:“不⾏,还不够,要挣“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弘扬传统孝道美德,在⽣活中多帮助⽗母做⼀些⼒所能及的事。可能我们现在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孩⼦,但是,孝顺来不及等待,我们孝敬⽗母,必须从现在做起。
  我个⼈认为当今的⼈都把孝顺看的很简单,很容易。当今的⼈都以为孝顺是给⽗母过更好的⽇⼦。通过⾦钱,就是只给⽗母钱让他们有地⽅住,有东西吃就够了,我还是个⼗⼏岁的⼩学⽣,我的孝顺就是要让爸妈开⼼,放⼼,不让他们担⼼,或难过,⽐如说要好好读书,要更懂事。  五年级的时候,在⽹上看过⼀篇⽂章叫《少年王冕》,王冕很孝顺母亲。当母亲说没钱供王冕读书的时候,王冕说:“娘,我在学堂也闷得慌,不如帮⼈家放⽜,⼼⾥倒快活些。”王冕是喜欢读书的,后来他将零钱省下来买旧书读,可看出他这样说,是为了安母亲的⼼,不让母亲觉得内疚,让母亲“安⼼”。当母亲让王冕处处⼩⼼,
早出晚归,王冕⼀⼀答应,并落在⾏动,“⽩天在秦家放⽜,晚上回家陪伴母亲”。10岁的王冕遵照母亲的话去做,让母亲不为⾃⼰担忧,让母亲放⼼。
  让⽗母安⼼、放⼼这既是古⼈王冕的孝,也是我们当代⼈应该尽的孝,只有做到这⼀点,才是⼀个有孝⼼的⼈。我想,我从今往后,⼀定会好好地尊敬⽗母,好好地照顾⽗母,好好地孝敬⽗母,莫要想等到⽗母⽼了之后才如何如何地孝敬⽗母。因为——孝顺来不及等待。
关于孝作⽂11
  从⼩到⼤就听⼤⼈们说“百善孝为先”。孝敬⽗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明的社会⾥,我们习惯了被⽗母宠爱,却忽视了我们应该孝敬⽗母。
  我们每个⼈的记忆都是从五六岁的时候开始的,然⽽那些之前的事情我们却毫⽆记忆。当我慢慢长⼤,渐渐到了叛逆期,开始和⽗母作对,不听⽗母的话等等。有⼀天,当我⼜和⽗母争吵过后,奶奶语重⼼长的带我到⼀边对我说:“你的⽗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你好,⽽你却经常跟他们作对。”然⽽我却没什么表情,奶奶看到这就对我说:“算了,给你讲⼀个故事吧。你⼩的时候有⼀天晚上发了⾼烧,那个时候已经是凌晨的时候了,你爸摸了摸你的头发现你发烧了,就赶紧把你送到医院。赶到医院的时候医⽣对你爸说要是再晚⼀会这孩⼦就不⾏了。但是幸好最后把你救回来了,那⼏天你爸妈⼏乎都没合眼,⼀直在⼀旁守护着你。”听过这个之后我⼼⾥感觉酸酸的,虽然这个不是那么惊天动地,但却体现了
⽗母对我⽆私的爱。再想想之前与⽗母的争吵,真觉得我⾃⼰做错了,眼泪不禁就留了下来。这么多年,⽗母⼀直给予我们关爱,这种爱是默默⽆闻,⽆私奉献的。⽗母亲为了我们时刻操劳。他们是我们的启蒙⽼师;他们是我们的避风巷;他们是我们遮风避⾬的⼤翅膀。
  现在想想,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切来帮助我们的⼈,是⽗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听我们哭诉的⼈,是⽗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是⽗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母。⽣活并⾮想象中那样完美,⽗母的⾟勤是我们⽆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母分担⽣活的艰⾟、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活上可以少让⽗母为⾃⼰操⼼。当⽗母⽣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母?要知道,哪怕⼀句关⼼的话语,哪怕⼀碗⾃⼰做好的⽅便⾯,都会慰藉⽗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
  我们应该⾏动了,孝⼼⽆价。因为⼈是很容易衰⽼的,也是很容易慢慢记性不灵,⾏为迟缓,需要照顾的。理所当然的,我们这颗树苗长⼤了,也要懂得为⽗母这颗渐渐⽼去的树遮风挡⾬。风霜的欺压,夏雷与冬雪,这棵⽼树,有了我们的保护与照顾,有了我们的回报和感恩。应该得到了些许的安慰。快乐。要懂得,我们的⽣命由⽗母中来,⾃然也要守护他们的⽣命。
  就让我们把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发扬光⼤!
关于孝作⽂12
  中国的汉字⽂化课⽂博⼤精深,⼀个普通的汉字就有独特的含义。例如,孝字;它是由⼀个⽼字和⼀个⼦字组成的,⽼字在上,⼦字在下,这就代表着孝就是孩⼦把⽼⼈放在⼼上,关⼼爱护。那么,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是怎样看待孝的呢?
  当今我国要建设⽂明和谐的现代社会。可是现代社会是什么?古⽂有所介绍。鳏寡孤独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乐。但是,现在中国有⼏⼗万的留守⽼⼈和空⽳⽼⼈⽆⼈嘘寒问暖。我国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了许多⾏动,可是都收效甚微。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分三步。
  第⼀步是先对我国国民进⾏关于孝的思想教育,并且把教育重点放在中⼩学⽣⾝上。这是因为思想是⼀切⾏动的基础,没有思想的奠基,⼀切⾏动计划都是浮云。中⼩学⽣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且较成⼈来说容易教育,再加上中⼩学⽣的⾏为会对他们的家长造成⼀些影响,这样⼀来就相当于⼜间接教育⼀部分成⼈,所以就事半功倍。我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法就是国家通过教育部在⼩学和初中开设道德教育课。其他⽅法也不少,⽐如:制作关于道德的动画⽚,在⽹上建⽴相关⽹站或发布相关公益⼴告……
  第⼆步是断绝过命的后顾之忧或者说是借⼝之源。很多⼈都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掩饰,不想回家看望⽗母。可是,你们⼜没有想过⽗母为我们牺牲了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为我们做⽜做马,含⾟茹苦的把我们养⼤他们有没有吝啬⼀点时间起我们于不顾?为了杜绝这种⼈借⼝,国家应设⽴孝⽇,来给国民孝敬⽗母的时间。孝道作文
  第三步是孝敬⽗母的事例进⾏表扬。最好的⽅法就是开展关于孝的评选活动。例如现在的中国⼗⼤孝⼼少年。可是,这远远不够,我们应加⼤评选范围:每乡每镇都评选孝⼼国民,并进⾏奖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的积极性。不过如果国家这样做可能会让外国⼈耻笑:中国国民孝敬⽼⼈还需要国家⿎励奖励?太可悲了!因此,⼤家还是⾃觉些吧。
  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海汪洋,我们何以为报?也只有常回家看看、常陪在⽗母⾝边才能让我们的⼼不在愧疚
吧。
关于孝作⽂13
  ⼩弟是⼀个⼗分有孝⼼的⼈,尤其是对待⽼⼀辈。我们的爷爷外公去世很早,在我们出⽣很久以前。所以,在对待去世的奶奶以及现在已经94岁的⽼年痴呆的外婆⾝上,我都看到了⼩弟让我觉得我做不到的孝顺。
  奶奶中风的时候,我们都还在读着⼩学,我记得我是五年级,⽽弟弟是三年级。奶奶中风的第⼀个晚上从医院回来,我记得那个晚上我在她隔壁抄着刚借来的学⽣版的《四库全书》,那个时候我与家长的关系就已经开始不好。我依稀记得那晚,我在奶奶旁边守候到夜深⼈静,我不需要别⼈知道,我不喜欢
他们那些⼤⼈——他们所有的⼤⼈,在我眼中他们除了⾃以为是和⾃私外就是要四处宣扬⾃⼰所谓“奉献”,⽽这些更是我反感的。
  弟弟不像他们,在奶奶第⼆次中风后我已经读了初中,很少回来,但回来看到两兄弟抬着奶奶到洗澡房让她⾃⼰⽤⼀只能动的⼿⾃⼰冲洗⼀下⾝⼦。这⾥需要提⼀下的是,我有⾁体洁癖,不喜欢跟别⼈接近,更别说帮⽼⼈洗澡,所以我⼀次都没有帮奶奶与外婆洗过澡,我⽆法接受这个,⽽我弟弟似乎也感觉得到。不过,我还是会帮忙做着许多事情,推着奶奶的轮椅让她出来晒晒太阳,在她从敬⽼院回来过个新年后离开那天早早起床煮东西给她吃然后⽬送她离开。但我所做的都⾮常简单,没有弟弟们所接受的那么难以接受。
  我要说的是,上次⼀起端饭给外婆吃,表哥把外婆从床上抱下椅⼦坐好,我拿起外婆的棉鞋⼦准备给她穿上,⽽捧着碗的⼩弟说他来,随即把碗给我,他拿起鞋⼦,⽤⼿轻轻拍了⼀下外婆已经粘了沙⼟的双脚再把鞋⼦给她套上。在我喂着外婆吃了两⼝饭之后,⼩弟洗⼿回来说让他喂。在这个过程我注意到外婆的指甲⼜⿊⼜长,就去舅舅那⾥来指甲钳。待胃⼝好的外婆吃完⼀盘饭和汤菜,我拿着指甲钳动作笨拙地⽆处下⼿,洗好碗的⼩弟过来拿起指甲钳依然是那句让他来,⼀变剪着⼀边说不知外婆有多久没有剪过指甲了。
  我想说,⼩弟虽然⼝头上不会表达什么,但是在外婆与奶奶⾝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感情。我做不到的
、⼤弟弟做不到的,甚⾄连奶奶的那⼏个⼉⼦都做不到的,⼩弟都可以做到,这是让我震撼的,但这些⼜明明是我和其他⼈理所当然也应该做的。但有些事情,有些⼤男⼦主义的男⼈就是做不到,不是⼤男⼦没有男⼦主义的我也是做不到,⽽⼩弟可以。
关于孝作⽂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也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善事⽗母者;古⼈在这⼀⽅⾯给我们极⼤的引领作⽤,郭巨,晋代隆虑⼈,原本家道殷实。⽗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两个弟弟,⾃⼰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男孩,郭巨很担⼼,担⼼养这个孩⼦,必然影响供养母亲,所以和妻⼦商议:“⼉⼦可以再有,母亲死却不能复活,不如埋掉⼉⼦,节省些粮⾷来供养母亲。”于是他们忍痛决定卖掉⼉⼦。但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尺的地⽅忽然发现⼀坛黄⾦,上⾯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之后,回家孝敬母亲,并且养活⾃⼰的孩⼦。
  郭巨充分的体现对⽗母尽孝的⼼,为我们做出引领。
  可能有些⼈说现在时代不同,我们⽆法做到这种事情,法律也不允许。但尽孝⼀定要做伟⼤的事情吗?
不!有可能我们作过的⼀件⼩事甚⾄于我们懂不记得的⼀件事,在⽗母长辈眼⾥都可能使他们的⼼泛起滔天⼤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晚辈我们的⼀点点举动他们都记在⼼⾥。
  有⼀天孔⼦出⾏,听到有⼈哭的⼗分悲伤。孔⼦说:“快,快,前⾯有贤⼈。”⾛近⼀看是皋鱼。⾝披粗布抱着镰⼑,在道旁哭泣。孔⼦下车对皋鱼说:“先⽣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这是过失之⼀;⾃视清⾼,不愿为君主效⼒,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却已经不在!过去不能追回的,是岁⽉;逝去后想见⽽见不到的,是亲⼈。就让我从此离别⼈世吧。”说完就辞世。
  孔⼦对弟⼦们说:“⼤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以让我们明⽩其中的道理!”于是,有许多弟⼦辞⾏回家赡养双亲。
  时光流逝,岁⽉如梭,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当我们在慢慢长⼤的时候,⽗母长辈们也在慢慢的衰⽼,不要让我们想起孝敬长辈时,长辈们已然逝去。所以尽孝要乘早。不要发⽣"树欲静⽽风不⽌,⼦欲养⽽亲不待"的悲剧。
  孝是前辈古⼈们留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个国家的信念。孝,梯,忠,义,礼,仪,廉,耻。孝当先。古⼈诚不我欺也。
关于孝作⽂15
  三皇五帝时代舜孝感天地的故事,传⾄今⽇,四千多年的时光流过。然⽽,孝,依然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想,这是因为孝是⼀种传承。《⼤学》有⾔“上⽼⽼⽽民兴孝”。孝,正是在⼀代⼜⼀代⼈“⽼⽼”的⾝体⼒⾏之中薪⽕相传。
  ⼤⾄国家,孝道被⼤肆推崇弘扬,纵然时代更替,孝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永恒的主题之⼀;⼩⾄家庭,⽗母做榜样,⼉⼥是学徒,在潜移默化中将孝代代相传。
  孝,是责任在肩。最先让我体会到这⼀点的,便是母亲。那年姥爷因车祸⽽⾝患重病,母亲与妹⼏⼈轮流值班,悉⼼照顾姥爷。哪怕⼯作再忙再累,母亲也会精⼼准备,为姥爷做平⽇爱吃的饭菜。然后,顶着烈⽇挤着公交⼀路颠簸来到医院。在那⾥,母亲打开⾹喷喷的饭盒,耐⼼地将饭菜⼀⼝⼝地喂⼊姥爷嘴中;⽽后,⽤热⽑⼱极轻极细致地擦那张因为⼦⼥劳苦奔波⽽被岁⽉刻⼑⽆情刻画的⾯庞;接着,⽤蘸着温⽔的棉签,⼀遍遍地将姥爷那如久旱⼟地般的嘴唇湿润……⼀件⼜⼀件,母亲都做得细致⼊微,令⼈动容。在⼀旁默然观看的我,虽然年幼,却也品得出母亲那⼀⽚孝⼼。母亲的呵护备⾄,让我意识到,孝除了有它润物⽆声的⼀⾯外,还有其沉甸甸的⼀⾯。这⼀⾯,便叫做责任。这是⼀份羔⽺跪乳、乌鸦反哺的责任。因此,它虽压在肩上,但仍能让⼈感到欣慰与幸福。母亲的⼀举⼀动都被我看在眼⾥,刻在⼼中。它时刻叮嘱我,倘有⼀天⽗母卧病在床,定要推开⼀切冗杂之事奔赴家中,坐在他们的床边,握住他们的⼿,就像他们曾对他们的⽗母做的那样。
  孝,是⼀如既往。打我记事起,⽗母便每周末都要回爷爷或姥姥家去看望他们,为他们做⼀顿饭,捶⼀捶背,陪他们说说笑笑,给这位相伴⾃⼰⼏⼗年的⽼⼈带去欢乐,替他解⼀解闲闷。我也渐渐地从这⼀周⼀次的拜访中,了解到⽼⼈们独⾃在家的孤闷及他们对⼉⼥陪伴的渴望。电视上有太多的公益⼴告呼吁⼈们常回家看看,然⽽能像⽗母这样⼀如既往的⼜有⼏⼈呢?许多⼈⼀时热⾎来潮,带着礼品便回家看望⽼⼈,但却好景不长;更有太多的⼈因为忙碌的⼯作⽽忽视了年迈的⽗母,最后只得在坟前痛哭“⼦欲养⽽亲不待”。与其徒然后悔,不如好⽣珍惜。我相信⾃⼰长⼤后,定然会效仿⽗母,⼀如既往,每周⼀访。
  孝,是⼀种传承。常⾔道“⽗母是孩⼦最好的⽼师”。⼉⼥从⽗辈那⾥,⼀点⼀点地体味孝,潜移默化中学会孝。孝也就这样以⾔传⾝教的⽅式不断地传承,历久弥新。
【关于孝作⽂(合集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