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素材【范文9篇】     
  李嘉诚先生的精神世界
  ——拥有财富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当人们问及李嘉诚在名成利就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忘我地工作时,李嘉诚不假思索地说:
  “这样说吧,以一个富有的人来说,正常生活所需要用的钱只是占很少的比例,一生没法用得完。譬如,我以二三十年前的财产,就算由那时开始不做事,钱一生也花不完,不用说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一向是尽本分去赚钱,将赚到的钱,部分帮助社会上需要的人,在医疗教育上出力,我尽我的能力去做好这些,再加上从来不与世上任何人去比较财产的多少,所以在这种心理下赚钱只有少许的压力。
  “我对现在的情形怡然自得,当我没有应酬的时候,我的菜式跟一个普通的‘打工仔的家常便饭一样,我不觉得吃大鱼大肉是一种享受。”
  诺贝尔的贡献
  ——财富贡献于社会将获得更大意义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没有结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科学事业上,冒着巨大的危险从事的研究。他一生艰苦创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并没有把这笔财富据为己有,也没有留给亲属,而是用他的全部财产(约 920 万美元)建立了一项科学文化基金,将其每年的利息(约 20 万美元)用于奖励当年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上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迄今已有 400 多人从中受惠,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袁隆平看淡千亿身价
  ——知识财富胜于巨额金钱
  1998 年 6 月 25 日,湖南长沙爆出了我国目前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项目——“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 1008.9 亿元的特大新闻,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至今余波未平。对此袁隆平泰然面对:“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 1.69 米高, 60 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把这事看得很淡。我们家里从来不谈钱,我一个月工资 1600 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够了!”
  爱因斯坦不慕金钱
  ——不慕金钱是高贵的人生品质
  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 36 岁就有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科学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 14 个科学巨人之一。电台敬慕他的声誉,愿以每分钟 1000 美元的报酬约他讲话,但他回答说:“我不需要金钱,更不愿为了钱浪费时间。”拒绝了电台的聘请,可是他却同意将 1905 年发表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重抄一遍拍卖,将所得的 600 多万美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节俭的银行家约翰·邦德
  ——节俭是积累巨额财富的秘诀之一
  汇丰银行是当今世界上经营最出的银行,该银行去年纯收入高达 600 亿美元,而且每 1 美元收入的成本仅为 54 美分,连续 5 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 20% 。
  从 19 世纪初创到今天,汇丰银行在技术更新上一点也不比其他银行慢,但有一条重要原则
似乎没有多大改变,那就是节俭。董事长约翰·邦德爵士说:“在伦敦,点亮我们银行 10 座主要大楼的灯泡一年开销就是 70 万美元,所以我每离开房间都会随手关灯。”这位掌管着 XX 亿财富的财神每天上班都坚持乘地铁,出差也都是坐经济舱。但该花的钱邦德绝不吝啬, XX 年汇丰将投入 20 亿美元改进存款技术,让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数码电视等直接进入自己的汇丰银行账号。
  爱书不爱钱的钱钟书
  ——不为金钱放弃独立高贵的人格
  钱钟书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他爱书如命,淡泊名利。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 16 万美元,邀请他去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一周授课一次,每次 40 分钟,半年只讲 12 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法国政府要授予钱钟书勋章以表彰他“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也被他坚决推辞了。国外出版商给他稿酬,他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一大串书单子,要求对方以实物支付。
  《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他稿酬,钱钟书执意不收。国内 18 家电视台联
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钟书被列入第一批 36 人之中,他婉言谢绝了。有人告诉他,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钱钟书莞尔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凝重。母亲脸上早就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的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比初冬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她仍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中国与世界
作文精选
  ——中国的强大需要与世界沟通
  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 apec 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 wto 、 XX 年的奥运会和 XX 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张骞出使
  ——经济文化的沟通能互惠互利
  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治郅与队友缺乏沟通
  ——沟通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自从前往 nba 之后,王治郅在思维方式上似乎就变得越来越功利,往往除了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要求之外,就不愿意有更多一些的交流,于是和外界的隔阂就变得越来越深,无论是处理与国内还是与 nba 队友的关系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最终导致自己陷入目前的困境。既然病根在这里,那么决定王治郅到底能否继续留在 nba 的关键,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他的脂肪含量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沟通和协商能力的提高或许对他更为重要。
  孔子与农民
  ——沟通要注意方法
  孔子在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驾车的马脱缰跑开,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就把马扣住不给。
  弟子中子贡能说会道,自告奋勇去交涉,结果子贡讲了半天道理,说了不少的好话,农民就是不还马,子贡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孔子见状,笑着说:“拿人家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用高级祭品去贡奉野兽,用美妙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怎么行得通呢 ? ”于是让马夫前去讨马。
  马夫走到农民跟前,笑嘻嘻地说:“老兄,你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吃你两口庄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农民听马夫这样说,再看看与自己相同打扮的马夫,觉得很亲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马还给了他。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隔阂可以通过沟通消除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由于文学见解和政治见解的分歧,曾多次发生过争吵。后来屠格涅夫经常住在法国,两人各奔东西,从不往来。事隔 16 年之后,托尔斯泰主动给侨居在法国的屠格涅夫写信,希望彼此能消除这种隔阂。托尔斯泰写道:“我一想到你,很自然地联想到你的一切好的东西,因为对我来说,你对我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我记得,多亏你帮助我在文坛上出名,也记得,你曾经喜欢过我和我写的东西。”托尔斯泰还说:“假如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
  这封信使屠格涅夫特别感动,也特别高兴。一回到俄国,他就去拜访托尔斯泰。从此两人怨恨冰释,又和好如初了。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
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故事素材及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故事素材及话题:“忠贞”“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