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将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孔隙特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将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孔隙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到达双龙洞后作者的游览顺序依次是()-()-()-()最后()。在这游览的过程中,作者不但感受到种种自然奇观,而且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了描写,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吧!(板书课题,粘贴游览路线图)
【设计意图】富有诗意的、带有概括性的语言和游览路线图的填充,使学生在快速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的同时激起探究的欲望、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进入“孔隙”,感悟写法
A.明确学习要求:
五分钟的时间,默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出文中相关的关键词、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在关键地方可以进行批注。
B.探究孔隙特点
预设一
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你画的关键词是什么?“并排仰卧”“刚合适”,从中感受到什么?(孔隙的狭小)(板书:狭小)
老师把这两句话改动一下,谁来说说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句子有何不同?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②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对,原句的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而是运用自问自答,巧用设问句的方式,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狭小。请同学们把这种“小”放进句子里再来读一读吧!
2)“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头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船是怎样入洞的呢?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式?
船是通过工人在里外配合拉进洞的,正是因为孔隙真的太小了,所以才用这样的方式。
你真是善于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船是怎样进出的?(出示图片)
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洞的。这是一种特殊的进出洞方式。不仅说明了孔隙的小,而且也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预设二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作者从头到脚的身体部位都和船底有接触,说明孔隙狭小
你关注到了作者写作的细致之处,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请你再读这几句话,做做动作,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没有一处不触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没有一处不挨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正是这一个贴字,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在狭小空间里的紧迫感受,说明仰卧的姿势无法再低了,突出孔隙的狭小、低矮。作者用词多么精准啊!我们
也要学习,在习作当中巧妙运用动词,来表达具体的感受。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朝我挤压过来。有挤压感。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些都是作者过孔隙时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在过孔隙时有何感受?预设:脚不敢动,痒不敢挠……
过孔隙时大家有如此特别的感受正是因为孔隙——狭小。
C.总结写法
孩子们请浏览滴自然段,从作者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瞧——作者把自己见到的“小船的小”和“小船的行进方式”,也就是他的见闻,直白的写了出来,这叫做直观描写。把自己过孔隙的感觉,也就是他的感受,真实的写了出来,这叫做真实感受。
将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了孔隙狭窄,矮小的特点。
直观描写+真实感受就是作者写清孔隙特点的秘诀。(板书:直观描写+真实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总结学法”的学习方式很好的突破本课重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学习了作者通过见闻和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为单元习作顺利完成打好基础。
环节三:学法迁移,自主探究
1.明确任务
过了孔隙到达的是内洞,请你运用刚才学习“孔隙”的方法,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完成下题。
(温馨提示:10分钟的探究时间)
1)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2)用“﹏”画出写洞内很大的句子。
3)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的由来吗?
4)这两个自然段作者抓住内洞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重点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奇”,表现为_____________;三是洞顶有“_______”,一条_____,一条______。
5)从“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交流学习, 了解内洞特点及写法
A.分析习题初步感知内洞特点——黑、奇、大。(板书:黑、奇、大)
记金华双龙洞B.分析写法得出——介绍景物要有详有略。(板书:详略得当)
3.指导朗读6、7自然段,在读中体会内洞的黑、奇、大的特点。
预设:男女生分读、师生对读、填空读。
欣赏完洞内浑然天成的奇特景观,我们又随着作者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设计意图】针对本班学生阅读能力较弱的不足,本环节运用前面第5自然段学法的迁移,让学生自读感悟内洞的特点及写法,并完成习题,体现了语文阅读能力在课堂上的针对性训练。
环节四:小小导游,初试身手
假如让你当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根据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金华双龙洞的景特点介绍个大家吧。
同桌间互相介绍一次吧。谁来上台展示?
预设评价:你的介绍清楚流畅,又生动有趣,真是位合格的小导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梳理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明确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还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为顺利衔接下一课“初试身手”中第一题“带同学参观植物园”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A.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我们还了解了“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让我们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完成以下作业
B.作业布置
1.相信生活中你也有过很多游览的经历。请你试着仿照作者描写过孔隙时: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到某个景点游览的见闻感受。
2.阅读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到某个景点游览的见闻感受;阅读叶老先生其他作品并体会写法。两个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条理清晰,有内容,有方法,便于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