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归纳
一、多音字。
曲:qū (曲折) qǔ(乐曲)
转:zhuàn (转圈) zhuǎn(转弯)
二、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
观赏一一欣赏 依据—根据
三、 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四、词语解释。
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各异:颜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样。
五、句子理解。
记金华双龙洞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比较,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各异。
“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颜各异”,就是颜各不相同。
“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六、课文分析。
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2、中心思想: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3、课文结构及段落大意:(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
第一段(1),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2-3),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4-7),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四段(8),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