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临谢眺楼赏析_李白的诗风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仕途非常不顺,虽然生在盛唐时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在一次告别亲友的时候李白登临谢朓楼,作下了这首著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白登临谢眺楼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登临谢眺楼赏析
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不久前创作的,上回在长安受到贵族排挤,不能展现才华,李白就离开了长安,过上了漫游生活,在753年的秋天,他来到了宣州,当时恰好遇上他的叔叔李云,而李云又很快就要离开,所以李白和他一起登了谢朓楼,为之饯行。这虽然是一首饯别诗,但是全诗主要的不是诉说离别的愁绪,而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遗世独立的豪迈之情。
这首诗开局就与众不同“昨日之日,今日之日”其实说的是李白心中的时光,离我而去的一个个昨天已经无法挽留了,即将到来的一个个今天还是那么令人烦恼,展现了李白悲愤的内心和强烈的苦闷。之后转而描述了一幅万里清秋,大雁飞去的场景,不觉神清气爽,先前的苦闷一扫而空,之后几句则是为人送别的场景,双方豪情壮志,喝酒聊天非常开心,作者简直就像要上
去一揽明月了,这也表现了李白对于美好世界的追求。然而这样的幻想终究只是幻想,现实依旧是残酷的,喝再多的酒也只会让自己更哀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李白的诗风是李白的一生创作了无数精彩的诗歌,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在他的诗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更是被无数后来人奉为经典。
这首诗是一手送别诗,李白一生好喝酒,好交友,写过不少经典的送别诗,比如《赠汪伦》等,而这首诗相比起纯粹的送别诗来说又增添了一点别样的味道。一般来说诗歌之中一句都是比较短的,但是李白就是李白,连着十一个字的长句,以一种浩浩荡荡的气势,将读者带到了李白的身边。离我而去的昨天已经是无法挽留了,扰乱我内心的今天多么的烦恼啊,这种烦恼并不是从今日开始的,是李白一直以来悲惨的政治遭遇的概括,是李白人生的一个缩影。
之后李白没有沉浸在悲哀之中,马上就展现了自己的豪情“万里清秋”“逸兴遄飞”,虽然一直以
来都感受官场的黑暗,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很快就回过神来,展现了一幅“长风万里送秋雁”的景象,不禁让人精神抖擞,为之一振。一人聚在一起饯别,自然不可能干巴巴的坐着,肯定要喝酒,于是高谈阔论,酣饮高楼上。李白的酒兴是出了名的,喝多了以后就幻想着上到青天之上将明月给摘下来。但是精神是自由的,肉体却是被束缚着的,于是心中的悲苦涌了上来,“抽刀断水”的比喻是非常奇特也是非常新颖的,楼前就是长流的溪水,这绵绵不绝的溪水怎么会被人用刀斩断呢?心中的愁苦又怎么是喝酒能解决的呢?“抽刀断水”的细节表现了李白想要脱离痛苦现实的心。
李白的诗风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他所写的诗歌自成一派,风格各异充满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所写的诗歌或飘逸自然,或清新明快,或雄起壮丽,风格多变,是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地区的碎叶城中,李白的家庭应该是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对李白的教育也非常的严格。李白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从小便十分的聪慧,五岁时就能全篇背诵六甲。等到了十五岁时,李白又痴迷于剑术,一心想做一个游侠。
于是,在公元725年即开元十三年,已经二十五岁的李白拜别父母,离家仗剑远游。李白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遍了山川大河的美景,一路上写下了无数歌颂祖国山水的诗歌。这些诗歌的风格大多雄起壮丽,浑厚有力,是当时难得的好诗。
李白性格豪迈乐观,富有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所以,李白在客居长安时,写下了一些风格明快清新的诗歌,他采用不同的体裁,打破了当时传统诗歌的写作手法。李白最擅长的是绝句和乐府诗歌,喜欢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某件事物进行描写。借景抒情,借物拟人,从这件事物中,引起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者,他主张诗歌的语言要清新明快,要琅琅上口,追求自然之美。李白继承了前人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