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有什么影响
第一,多层竞争,公开选拔。唐朝从县到中央,层层进贡士人都是从考试中选拔出来的。这种多层次的公开竞争为人才成长和涌现创造了条件。第二,唐朝把全国成千上万的贡士组织起来,通过层层考试,级级淘汰,择优进贡。这不仅有利于贡举取士的质量,也反映出唐政府高度的组织能力。
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科举制度经过唐朝时期的继承与改革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唐朝政府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唐朝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唐朝科举的广泛性
考试之后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具有广泛性,这种特性体现在考生的来源上。唐朝时期大力推广科举制度,使得科举制度推行全国,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进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另外一方面,唐朝科举对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开放,极大的放开了考生的身份限制,上至世家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可参加。
唐朝科举考生主要分为生徒和乡贡两种。生徒是由六学二馆等中央官学的学生构成,其来源主要是世家贵族及官宦子弟以及少部分的庶人阶层优秀学子。官学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之后,再经国子监考试,合格后送尚书省参与集阅之后即可于翌年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乡贡指的是地方州县选送的学生。地方士子
由个人向州县报名,通过考察之后到京城与生徒共同参与尚书省的集阅,之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乡贡是以个人身份报名,没有家族门第要求,因此庶人子弟皆可参与。
科举制度不限制考生家族门第,因此考生的来源非常广泛,乡贡报名人数非常多。这种做法使得大量的庶人子弟得以参与到科举考试中,其中大量的优秀人员在通过科举考试之后被唐政府任命为官员,实现了阶级的提升。由此打开打破了世家贵族对任官的垄断,消除了社会矛盾,为唐朝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科举选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同时其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这种情况促使唐朝社会出于应试为官的目的积极的进行儒家教育,进而促进了唐朝教育的极大提升。
唐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官学,招收上至权贵下至庶民出身的学生,为科举考试输送人才。在中央有六学二馆等官学,在地方州县也都有建立官学,并在中央设置国子监统一管理官学教育,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官学教育系统。官学中的教育内容以及师资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唐朝时期教育得到较大的提升。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影响
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
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
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