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探究
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探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可行性报告模板家校合作,对于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家校合作以促进教育的整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的交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有限的,家校合作的随意性较大,主题较为单一。许多家长还未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学校还没有形成真正使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和措施,这一切都使家校教育合作未能有效地开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讨家校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培养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家长的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使学校、家庭、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三方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试图使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学校结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并共同实施。”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好孩子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要根据本校家长和学生的情况,开展具有本校特的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的作用。纵观国外(尤其是美国)与中国在家校联合与合作方面的探索,还是存在一些区别。首先,国外重合作,国内重联系。国外主要是让家长一起参与和组织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教育实践,远远超出了国内一些学校只是进行情况通报的范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首先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其次,各项改革都要落实到制度上,转变教育观念要用制度来促进、来保证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作出了贡献。”人的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合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决定学生命运的是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性教育的被传输。因此,学校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自己内部,要用大教育观来发展教育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应该把家庭、社会看成最丰富的资源,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圆满完成《决定》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一。目前,家校合作在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各受关注,其相关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并为家校合作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我国过去一直都沿用前苏联的“三因素”论,即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这三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与家长有密切的关系。尽管遗传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但优生学告诉我们,繁衍后代可以从白然状态向科学的、有计划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生育质量;家庭环境是可以人为的;教育更不用说,只有综合控制,才能保证教育的整体效益。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除了传统的“三因素”说,国外还有很多理论用来论证家校合作的意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
(1)学校公共关系理论
学校公共关系,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教育口标与公众之间发生的关系。学校公共关系的主体,就是学校本身;它的相关公众,就是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教职工和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以及与之相关相关组织等学校公共关系工作就是指学校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信任和合作而进行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2)系统-生态理论
作为教育主要要素之一的学生与学校教师构成师生关系,又与家庭中的父母构成亲子关系,学生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学校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困为“学校里的—切问题都会在家庭中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教育过程中产生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汰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和研究能力。
2、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技巧。
3、探索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有效合作的策略合作
2、家长的发展过程
如何让家长发展成“成长型家长”,争做“最好的家长”。
3、有效合作的实践研究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家校的有效合作,从而提升家长的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和谐班级、和谐家庭的发展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委会参与学校工作。
2、制定家访制度,加强家校联系。
⑴家访形式
A、面访,就是教师到学生家里同家长面对面交流思想。
B、电访,就是教师打电话给家长。
⑵家访内容
A、了解性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个性特点。
B、鼓励性家访。当学生有进步时,在家访中当着学生的面,及时给学生与家长以鼓励。
C、探望性家访。学生如病休在家,或者其家庭发生变故,教师可及时登门探视、慰问,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D、开导性家访。学生犯了错误或与父母发生矛盾,教师要及时进行家访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E、防治性家访。教师发现学生有异常的思想“苗头”或轻微的过错行为时,及时进行家访,不失时机地向家长及其孩子委婉说理,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3、制定了家校电话联系卡。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电话、手机。这是现代家校沟通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我校分发给学生一张与名片一样的电话联系卡,内有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便于家长随时跟学校、教师联系,交流情况。
4、召开家长会
A、汇报形式:由班主任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现状、教育任务,或者汇报一个学期来的班级教育工作情况。
B、互动形式:组织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让家长相互理解、取长补短。
C、展示形式:成果展示,班主任老师将学生的作业本、美术和手工作品、优秀作文、竞赛答卷以及集体的小报、奖状、荣誉证书等,精心布置一个小型展览会,让家长观看、翻阅,了解班级及孩子的学习成果。
D、谈心形式:我们尝试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根据不同情况,将不同类型家长召集在一起分析学生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等。
5、做好学生综合质量评价
每学期班主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一学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综合情况,其中不仅有教师的评语,还有家长的反馈意见,这是极其重要的家校交流途径。所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评语的撰写,组织学习了《学校评语改革的研究》,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其中的做法要求去写好评语,对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公正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及家长看了都比较舒心。
6、成立心理咨询室。
家校结合使我校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常常可以听到许多
家长的学习心得。
7、有的放矢、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家校交流方式。
(1)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老师们采用家访、电话联络、印发通知等方式多一些。
(2)中高年级:除了家访、电话联系外,老师们采用 “师生共同体”的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5)
1、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2、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组员认真学习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及《做最好的家长》等书籍,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
3、组织家长:针对班级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探讨,并定期一月一次网上(QQ)家长会及不定期家委会会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 组织班级(家长)开展多项活动
(1)家长会(一学期两次):相互交流、探讨孩子的学习、习惯、素养等问题。
(2)亲子活动(一学期两次):互助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家教方法。
(3)家长报告(一学期两人次):学习经验,让自己的孩子也变得聪明。
(4)家长开放日(一学期8次):走进教师,透过老师的课堂看孩子的发展。
(5)家长读书、写读后感:评比、交流,使家长们各方面真正的得到提高。
(6)班级QQ、电话互动交流:加强合作交流,使我们的合作走向成熟。
(7)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交流、合作,真正发挥“成长型家长”的作用,给兄弟班级、学校做报告。
2、中期监测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3、根据课题的发展对有些事宜进行调节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