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作品中马的象征意义探究
作者:杜艳春 刘悦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9期
        摘 要:西方文学作品中,马的意象频繁出现并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一些奇幻作品中,马被赋予了完美的人格与灵性;在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马的象征意义更加丰富。本文探讨了不同作家笔下马的形象及其寓意,进而揭示“马”形象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慧马;飞马;象征意义;陌生化
        古今中外,马的作用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作为交通工具的马,还是战场上士兵的坐骑,它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在一些作家的笔下,普通的马其寓意却非凡。本文仅以部分西方文学作品为例,分析马的形象及其别具一格的象征意义。
        1 奇幻文学作品中的马
        1.1 飞马——灵感、自由、正义
        飞马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奇幻生物之一。飞马是长有双翼的马,通常为白。在希腊神话中,飞马珀伽索斯创造了希波克里尼灵感泉,这泉后来成了诗人墨客的灵感之源,飞马珀伽索斯载着英雄四处旅行,它最终成为了星空中的天马座。在奇幻文学中,飞马被赋予灵性,集白马的高贵和战马的勇敢于一身,宝马配英雄,主人公骑着飞马自由旅行,与怪兽战斗。在《芭比与魔幻飞马之旅》中,魔幻飞马是芭比的化身,高贵、温柔、博爱,它从天而降,救芭比于危难时刻,飞马载着芭比并帮助她经历及战胜种种困难。飞马还用爱将它自己的王冠变成“爱的戒指”,凑成了芭比可以战胜邪恶巫师的魔法武器。在奇幻文学中,飞马总属于正义的一方,它帮助主人战胜邪恶。
        1.2 战马——贵族、勇敢、征服
        战马,作为封建社会中武士贵族的战斗坐骑,是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中理想经验的原型,是骑士文学中的主要意象。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以骑士征战冒险、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在中世纪西欧主要国家的骑士文学中,都有亚瑟王传奇的故事,其他的骑士传奇大多以亚瑟王和他的一百五十个“圆桌骑士” 的故事、“圣杯的故事” 为基本内容整理改编。在这些骑士传奇中,战马是骑士勇敢、高尚品质的代表。由于基督教统治着中世纪的西欧,所以基督教文学
中,战马有时也作为上帝使者的坐骑而出现。在基督教文学圣乔治屠龙的故事中,恶龙得知堡主的女儿十分美丽善良,便威逼堡主要将其女儿作为祭品献给它,就在恶龙准备接收这份“祭品”时,上帝的骑士圣乔治以主之名突然出现,他骑着战马(通常是白)铲除极其凶残的恶龙,在与恶龙搏斗的同时,龙血渐渐在地上形成一个十字形。
        战马象征着贵族男性的勇敢和征服。在中世纪文学中,贵族骑士或上帝使者常常骑着战马,征战冒险,拯救弱者,为民除害,惩恶扬善,弘扬勇敢和正义。
马车夫        1.3 木马——灵感、妙计、毁灭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木马计》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期间,希腊勇士奥德修斯献出了木马计,即建造一个巨大的木马,腹内可容纳20名全副武装的希腊勇士。造好后,留下一个叫赛农的人编故事,说木马是希腊人献给女神雅典娜的礼物,骗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不要留给雅典娜。特洛伊人信以为真,木马三次撞到城墙后,终于被当作战利品拖进城,从而导致了特洛伊城的陷落。由此可见,木马计体现了奥德修斯的灵感、妙计和希腊人的勇敢,同时也带来了特洛伊的毁灭。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男孩保罗为了获得母爱,也为了使家中那个恼人的声音“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一定要有更多的钱!”消失,他骑上木马,让木马带他到一个“幸运”的地方去,因为母亲曾告诉他幸运就是金钱。他发现自己骑木马到疯狂状态时,就能准确预测赢得下一场比赛的赛马的名字,为此,他赢了很多钱,可是母亲对金钱的欲望犹如难以填平的沟壑。后来他做了最后一次预测之后从木马上摔下来,不久离开人世。劳伦斯透过这样的故事,揭露英国现代工业文明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化、扭曲,母子关系疏离,家中缺少温暖和关怀。选篇中摇动的木马既是保罗为母亲赚钱的工具,又喻指保罗的灵感、妙计,当然也导致了保罗的悲剧。
        2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中的马
        2.1 马的颜
        文学作品中,马的颜具有象征意义,并以黑、白为主。白马一直是马中的贵族,往往象征着理性、温良、高贵、大自然,而黑马常常是冲动、野性、低劣的象征。早在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中,柏拉图把人的心魂比做一驾马车,由一位驭手和两匹飞马组成。驭马中一匹是白,种源高贵,生性温和;另一匹是黑,品质低劣,生性顽劣。在美国现实主
义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白马的意象是高贵温顺善良的贵族淑女,指代斯嘉丽的母亲。斯嘉丽母亲是一位高贵、端庄、柔美的贵族女性,她一直秉持着高贵上流女人的道德风范。在《飘》中,黑马象征着粗犷、野性。斯嘉丽父亲性格粗犷、冲动,热爱骑马,最终骑着一匹黑马坠亡。无独有偶,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劳伦斯在《白马》一诗中描绘的白马,矜持、稳重,与人类相处和谐。诗中的白马象征着大自然,青年与白马之间的和谐关系代表着劳伦斯的向往与追求。
        英国女作家安娜·塞维尔所写的《黑骏马》(Black Beauty)是一部经典的儿童小说。故事以一匹黑骏马的视角讲述了它在不同主人家悲欢离合的经历。这匹马很小的时候就被妈妈灌输要温顺,不咬不踢,因而深受主人的喜爱。经过一番良好的训练后,它四岁时被卖到了伯特维克庄园,给庄园主戈登当坐骑。它非常温顺、聪明,工作起来不用鞭子抽,深得主人的宠爱和善待。一天夜里,女主人病了,多亏它载着马车夫约翰一路飞奔去接医生,而后又马不停蹄地载着医生狂奔而归,从而挽救了女主人的性命。后来由于主人一家离开英格兰去往气候温暖的国家养病,它不得不被卖掉,尔后又被几易其主。有的主人喝醉酒拿他撒气,有的拿鞭子抽它,令它受尽了虐待。所幸的是,它最后终于有了一个美好的归宿。安娜·塞维尔透过马的诉说,一方面呼吁人们要善待马这种动物,另一方面揭露了人的自私和冷酷。
无论作为主人的坐骑,还是在乡间拉货,甚至在伦敦拉出租马车,黑骏马都在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马的身上折射出人的一些优良品质,忠诚勇猛、任劳任怨,令读者情不自禁地关心并同情它的命运。
        此外,在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和她的心上人乘着枣红马拉的车出双入对。在这里,枣红的马是艾米丽小产生爱情的象征,而一对枣红的马则暗指艾米丽和她的心上人荷马·伯隆这一对情人。
        2.2 马的形态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形态不同的马具有不同的象征主义。在劳伦斯的作品中,马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儿子与情人》中,作者用马去影射男主人保罗的心路历程,健壮的马象征着男性,象征着男性的雄性魅力,被玩弄的小马则象征着受压制的女性。在《恋爱中的女人》中,“‘种马’一样的杰罗德是:精力充沛、野蛮、专横的象征,‘倒毙的种马’暗示杰罗德为代表的强权社会彻底地死亡”。[1]惊慌乱跳的母马象征着女主人公古伦德张扬的自我、独立的个性,杰罗德与惊慌的母马之间的搏斗实则是他与古伦德两性关系的冲突,也象征着杰罗德的征服欲、控制欲。在《虹》中,女主人公厄秀拉梦中奔腾的马则象征着男性
原始的性欲和野性,象征着对女性的威胁;而厄秀拉被奔腾的马所惊吓,则象征着厄秀拉对男性专制、强权所感到的苦恼和痛苦。在《马贩子的女儿》中,劳伦斯在刻画梅布尔的三个兄弟时都使用了马的意象。俯首帖耳的、蠢态的马象征这三个缺乏亲情的兄弟对无情社会的无奈与臣服,他们像家中被贩卖的马一样,臣服于命运,在工业文明的压抑下亲情缺失,关系冷漠。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马也蕴含着丰富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象征意义。《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家唯一的瘦弱老马“王子”,是全家唯一赖以谋生的马。“王子”最后被一辆邮车撞死,使一家人的生计陷入困境。这不仅象征着苔丝的悲惨命运,也象征着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所替代,因为“在农业社会的英国,马一直是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是传统农业赖以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2]同样,在哈代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夜间行进的老马是威塞克斯地区农民的真实写照,“这些马一边沉重地咳嗽,一边似乎不紧不慢地心里直纳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得在这个寂静的时刻干活,而其他一切有知觉的东西这个时分则可以安寝”。
        此外,马的数量往往代表着其主人的尊贵程度。如《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先生乘坐的
马车是四匹马拉的车,驷马象征着彬格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另一个例子就是达希的姨妈凯瑟琳夫人出行乘坐的一辆马车也是由四匹马驾驭。
        3 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这种“陌生化”理论在以上提及的多数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霍斯托米尔—— 一匹马的身世》中透过一匹马的视角来观察并叙述周围的世界,通过马的眼光向读者展示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批判了私有制。相比于以人的视角来批判社会,这种以马的视角批判私有制的陌生化手法更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更能强化读者的审美感受。
        无独有偶,英国18世纪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在其作品《格列佛游记》中的第四部分描写了主人公在慧骃国(又译慧马国)的经历。作者用慧马象征着友谊、仁慈和理性。当主
人公格列佛出海航行时,新招募来的水手劫夺船只,格列佛被扔到一个荒岛上。他上岸后,被一类似猿猴的动物耶胡(人面兽)所包围。正在危急之际,一匹马救了他并把他带回慧骃国。马的举动很有条理,很有理性。慧骃国是智慧之国,马被完全人格化,慧骃国的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慧骃)。在马的国家里,它们都很友爱,“仁慈和友谊”是这个国家的两种美德。慧马们不懂什么叫罪恶,它们发扬理性,并以理性来治理国家,教育下一代。“慧马”们都很讨厌耶胡,认为他们生性恶劣,为了争夺一种闪光的石头(暗指财宝)彼此争吵不休,甚至引起内战。在《格列佛游记》中,马被作家赋予了完美的人性特质,是友谊、仁慈的代表,并与象征着丑恶人类的耶胡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借慧马对耶胡的憎恶,来表达对人类的控诉。故事最后,格列佛深感马的高贵、善良,回到英国后不再愿与恶劣的人类交往,而是终生与马为友。
        综上所述,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马具有除了交通工具之外的深刻蕴含。无论是奇幻作品中的马,还是现实和现代主义作品中的马,亦或是马的颜、形态、数量,在不同作家的笔下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透射出作家丰富的文学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作家对所处时代背景的关注、作家本人强烈的男性意识或是对两性关系的隐喻。实际上,还有很多英语文学作品都涉及了马这种动物,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只是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对马
的象征意义加以解读,该方面的内容依然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建.劳伦斯小说中“马”的意象新解[J].长城,2010(05):042-043.
        [2] 徐在中.论《苔丝》中的动物形象[J].文教资料,2009(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