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段落概括及划分
分段落的一般步骤有:一读,就是通读课文;二想,就是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归,就是把一些内容相同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一)、时间顺序法
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
(二)、地点或空间顺序
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如《回韶山》可按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还有的课文既可以按地点的先后变化,也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分。
(三)、事件顺序法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四)、事情分类法
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如《将相和》可以按“
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有的课文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大段、一大部分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
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有:
摘句法
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
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
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
连词法
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
有的大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
(2022秋·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阅读短文《带白蘑菇回家》,完成练习。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帮我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 怎么没听见叫? 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大惊失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
了? 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 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记叙文的顺序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简要概括文章围绕“带蘑菇”,写了“我”得到了人们的哪些帮助?
2.对于本文第⑩、⑪段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⑩段通过对青海大汉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他的热心助人。
B.第⑪段中,人们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是因为被青海大汉的行为感动了。
C.这两段话通过点面描写来展现众人对“我”的帮助。
3.对下面两种观点,你同意吗? 在同意的观点后面画“√”。并结合内容写出理由。如果都不同意,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本文是为了凸显“我”的美好品质,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  )
观点二:本文是为了表现青海大汉的品质,正是他的热心帮助让“我”完成了心愿。(  )
观点:             
理由:             
4.结合自己的阅读发现和感受,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明:我发现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很有特点。
小刚:是的,这样写____________。
小红:第⑫段中的“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写出了“我”带着白蘑菇经过了很长的路途。
小光:我还发现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_______。
(2022秋·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阅读
苦儿流浪记
埃克多·马洛
梗概
①雷米是英国某世袭贵族家的长子。在他六个月时,他的叔父为了霸占侄儿的财产,偷偷将雷米抱走,丢弃在巴黎街头。他的养父巴伯兰把他捡回家,在石屋里养到八岁后,又把雷米卖给一个流浪艺人剧团。他的师傅是流浪艺人维达里。
②从此,雷米开始了流浪生活,和师傅一起相依为命,靠卖艺为生,浪迹天涯。由于一件偶然的事情,师傅被投入监狱。在此期间,完全成为艺人的雷米继续独自旅行。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有钱的夫人。这位夫人带着一个病孩子乘船旅行,她对雷米感到无比亲切。实际上,这位夫人正是雷米的亲生母亲,这病孩子正是雷米的亲弟弟。但是,他们互不了解,仍然分手而去。
③师傅终于从牢里出来了,他带着雷米挣扎到巴黎,但不幸又患了病,雷米又一次成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雷米同在巴黎认识的小提琴的少年玛卡继续旅行,再次回到养育自己的石屋。在这里,他听说有一个人在寻自己。为了寻亲,雷米又到巴黎、伦敦旅行,直到这时,
雷米才第一次明白,自己是被觊觎(jì yú)遗产的恶棍拐走而抛弃的,那次在船上遇到的夫人是自己真正的母亲。终于,雷米在瑞士的别墅里到了亲生母亲,得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