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不开心,回家没人理”这才是成绩差的关键原因!名师王金战当了回失败爸爸,最后把女儿送进清华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恨铁不成钢”,世界上也没有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执教的学生能有好成绩!但是当自己的付出与孩子的表现成反比,孩子成绩垫底,孩子无心学习、孩子甚至拒绝交流,他的身上逐渐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时,你是不是很失望,甚至想到放弃?“好多孩子不是败在自己的手里,而是败在家长手里!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太重要了!”这是素有“高考战神”的著名教师王金战,在执教多年,特别是自己在陪伴女儿经历了最低谷、最重要三年高中后,发出的最由衷感受。三年的时间,他把女儿从一个根本无缘重点大学的状态,成功培成为一个同时接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张签约通知书的优异生!有人会质疑,那是因为王金战本人就是一个优秀的名教师,并且是“高考战神”,因为他曾经带一个五十五人的班级,十位学生进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三十七位学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二十五人次夺冠于全国各类的竞赛项目。这么耀眼的教学成绩可不是一般的老师能够企及,有如此“靠山爹”,女儿哪有考不上重点大学的道理?但似乎有一个怪现象,好老师教得了别人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明明自己是数学领域的名教师,女儿的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小学还凑合,初中直
线下滑。明明自己在给学生辅导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一遍又一遍讲解,临到自己女儿了,一遍不行就变脸,两遍不行直接骂娘,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也有他自己的苦恼与挫败感。初中三年,父女俩过着眼不见心不烦的,谁也不理谁的日子。“这个孩子怎么那么差劲?”王金战很失望,很困顿,直到看到女儿的一篇日记,终于让他知道了原来是他自己这个爸爸当得太差劲!在女儿的日记里,王金战终于知道了女儿心里的苦,小学的时候,女儿从小县城转学到青岛读书,因为乡音未改,经常受班里几个调皮男孩欺负。孩子忍不住的时候,向妈妈诉苦,妈妈呢,看孩子委屈自己也难受,说不了别人的孩子,就数落起自己的孩子:“看你窝囊的……”女儿想跟爸爸讲,却天天见不到爸爸的人,爸爸正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奋斗在高考战线上呢!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来,睡醒的时候,爸爸又一早上班去了。每每想倾诉,爸爸妈妈要么就是忙,要么就是不耐烦,上学不开心,回家没人理,孩子把一肚子的委屈闷在心里,成绩自然滑下坡。女儿的日记让王金战幡然醒悟:“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讲,职务再高,迟早要从那个位置退下来,金钱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属于自己的就是你的孩子!”王金战对自己的人生做了取舍,为了女儿的前途,在事业一帆风顺时,举家迁往北京,从头开始。高中三年,王金战从普通老师做起,任教女儿的班级,落到实处地帮助女儿。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女儿,更加关注女儿的心理,在女儿心情好的时候,时不时与女儿进行一番畅谈,
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帮助女儿一天天走出心理的阴影,性格变得开朗,成绩也是突飞猛进。最终在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孩子竟然一举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王金战的女儿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能在学习上实实在在帮助她提升的爸爸。那作为普通家长呢?是不是会认为自己没有王金战老师的教学能力,而帮不上孩子呢?其实不然,初中三年,王金战也想帮女儿,可是无济于事,因为他不知道女儿的心理,父女俩彼此漠视,是无意间的这则日记拯救了女儿的人生,也拯救了父女俩的关系。高中三年的陪伴有帮助不假,王金战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寻时机与女儿做交流,他并在心里定下一个目标:每周保证与孩子畅谈一次!这种畅谈不是定时定点的交流,而是每每瞅准女儿心情好的时候,借口把话题引出来,让孩子一吐为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心灵依靠。在王金战精心呵护和耐心引导下,女儿一天天走出心理阴影,逐渐变得开朗,成绩也一路迎头赶上。“当我陪女儿读完高中三年,我才感觉到,作为一个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太重要的!很多孩子不是败在自己手里,而是败在家长的手里!”王金战这么说。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家长会承认自己对孩子付出不够,关心不够:家长们愿意无条件为孩子提供物质上帮助,请名师请家教,却少有时间和耐心陪孩子交流。孩子小时候那么喜欢与你聊天,长大了,突然变得不爱跟你讲话了,甚至门一关成为彼此仇视的一方?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经常会问这个问题,却忘了
问“我们自己怎么了?”孩子上学不开心,回家没人理,才是成绩滑坡的重要原因!在王金战的观念里,他不承认有差生,只要能够关心孩子,帮助孩子解开心结,没有一个不成材的孩子!王金战甚至曾把班里的倒数第一名保送进了北大,成为佳谈。这是一个“成绩差、纪律差”的双差生,在临被劝退学之际,校长一念之差把他放进王金战的班里,想给孩子最后一个机会。当然这个学生以绝对的优势稳占班级倒数第一名,与第二名的距离拉开200分之多。孩子为此借口不愿再参加考试,就是王金战的一番话,让这个自卑,却又不甘当最差生的孩子渐渐捡起一点又一点的信心。“你都考倒数第一了,还怕考倒数第二?只要你能缩小与倒数第二的成绩差距,你就是有进步的!”这么一讲,孩子倒放松了,结果这次考试,一下子缩小30分,孩子的信心在恰到好处的鼓励中渐渐丰满起来。在之后的日子里,王金战总是挑时机特别“关照”,让这个孩子大有“视为知己者死”之感,于是从下决心不考倒数第一,到下决心非北大、清华不上,连王金战都吃惊觉得无法实的目标却因为孩子内心被老师的力量滋养,最终如愿以偿进入北大法学院。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丰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未来的学习生活,而这种内心的力量汲取又来自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原生态家庭,来自父母,父母是否能亲近孩子内心。成年的我们,经常会感叹一个词语:原生态家庭,从小不被父母理解,在委屈与倔强中成长。我们感慨自己原生态家庭时,再想一想,当我们自己成为人父人
母,未来我们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原生态家庭”的困扰?回忆拉回自己的三年初中生涯,我太能体会,理解的力量对孩子学习的动力与助力有多重要!很不幸,我原生态家庭的父母,不识文字,也从来不知道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他们感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辈子农民,好不容易供你读书,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这句话是压力也是咒语。小学阶段,我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父母对外称赞的骄傲,然而到了初中,班中尖子生倍出,无形的压力让我患得患失,成绩一下从前几名跌落到二十名开外,随之失去的还有我的信心。但是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父母的安慰,反而是他们失望的眼神和打击:“女孩子就这样了,反正我们给你条件读书了,你读不好以后也别怪我们!”青春期的自己无法做到自我救赎,但幸好有一个人拯救了我,那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初三的第二学期,第一次摸底考,我毫无悬念地排在二十多名开外。那天的总结课,一辈子记忆深刻。老师让同学们一个个设定自己的竞争对手,同学们斗志昂扬,我却失落无神,那些被我看不起的中下游同学竟然把我作为竞争对手,而那些曾经与我旗鼓相当的同学早已抛我而去,竞争第一。这样的境地,令我无比尴尬,我黯然说:“与自己比!”或许正是这句话,让我的数学老师觉得我还有救吧,结束后,他专程把我叫去谈心,他说如果我不放弃自己,他愿意与我共同努力,他说他相信我可以。“你知道我为什么在初一刚开学的时候就挑你当数学课代表吗?我始终觉得你是可以的!”这句话瞬间点亮了我那时候黑
暗的世界!我一下子觉得愧对老师的期望,愧对“数学课代表”的称号。就是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奋斗感,让我热血翻腾,在接下去的日子开始正视自己的学习,最后在毕业考的时候,重新又排到了前五,长吐一口气,如释重负。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多年的努力;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长,孩子身上有问题,首先要反思的是家长自己。拯救一个孩子,或就在那反思中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