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2、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3、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曹操的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7、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8、宋熬器之《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9、《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10、曹丕与文士们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11、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12、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13、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14、建安七子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锺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15、王粲在归顺曹操之前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16、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
17、锺嵘《诗品》王粲的主要特点是“发愀怆之词。”
18、刘熙载《艺概·诗概》说王粲诗歌“悲而不壮。”
19、与王粲不同,刘桢的风格是“壮而不密。”
20、蔡琰的《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
21、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收到蔡琰《悲愤诗》的影响。
22、鲜明的个性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23、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4、东晋末年的伟大士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
25、潘岳的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
26、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27王维田园诗、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士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28、张协现存的十余首诗,多数作于归隐之后,其代表作是《杂诗》十首。
29、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借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30、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这山水诗将要兴起。
31、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32、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33、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
34、陶渊明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
35、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36、《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书。
37、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陶渊明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38、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39、西曲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而且风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
40、大量使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41、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齐、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42、《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
43、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44、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45、谢灵运的山水诗的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46、以经营安排、琢磨锻炼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47、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大开”的新特征。
48、不幸的身世遭际,促成了鲍照的文学成就,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49、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
50、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只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51、永明体的代表士人谢朓,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代最为杰出的诗人。
52、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53、谢朓诗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
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54、阴铿诗风清丽,以写景见长,尤善于描写江上景,如画般地展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风物。
55、齐、梁之世,主要有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56、萧纲文学集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力创作宫体诗。
57、宫体诗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58、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
59、曾被梁武帝誉为“曹植、陆机复生与北土”的北朝文人是温子昇,她也善于写诗,在艺术上最为成熟的是《捣衣》。
60、活跃于北齐文坛的文士中,有一部分来自南方,其中以颜之推、萧慤最著名。
61、萧慤的代表作是《秋思》。
62、邢邵代表了北齐文人于模仿之中求新变的共同趋向。
63、苏绰所作《大诰》的颁行,是有关西魏文坛风尚的一件大事。
64、庾信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
65、庾信的代表作是《拟咏怀》27首。
66、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键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67、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
68、在魏晋南北朝文坛的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
69、沈约将建安文风的特点归纳为“以气质为体”,气质体现为个性。
70、就建安文章而言,由于注重“气质”,故对藻饰的讲求尚能青瓷相称,这也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71、在建安个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
72、从总体趋势上看,建安之文亦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这也预示着此后美文的发展。
73、辞赋在围巾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74、随着情感表现领域的扩大,魏晋时期的辞赋作者的表现力也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75、魏晋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76、单篇的论辩文,至魏晋时期才出现高潮,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广泛,二是名家辈出。
77、在为魏晋的论辩文作家中,嵇康的成就最为杰出。
78、宋文帝时立玄儒文史四学,文学的独立性地位更加明确。
79、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所作《芜城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是这种奇丽风格的代表。
80、齐梁文章善于在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奇,各竞新巧。
81、任昉擅长辞笔,所作虽多出于应酬,但措辞得体,骈文技法高超,与一代词宗沈约并称,有所谓“沈诗任笔”之誉。
82、《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83、郦道元在《水经注》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这构成了全书潜在的情感主旋律。
84、杨衒之既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又能够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的旋律得以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典丽清拔的风格。
85、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
86、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宋元话本。
87、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8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89、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其兴盛的土壤。
90、逸闻轶事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91、《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92、《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概括为“记言则玄远
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93、上官体的特点是“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94、上官体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 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95、王绩的代表作是《野望》。
96、王绩的诗歌创作是其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 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97、“四杰”送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8、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99、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100、沈、宋之称,是律诗定型的标志。
101、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102、五律的定型,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103、在当时,七言律写得较好的是沈佺期,他的成名作是写思妇的七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04、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写得有情有景,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105、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确的复古倾向。
106、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