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行文规范(多篇)
    第1篇:行文规范
    行文规范
    一:上行文
    第一条、所有向上行文的公文必须采用正规形式及格式,并且一律用电脑打印。 第二条、形式分类:
    1、报告: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用“报告”;
    2、请示:请求对某项工作或问题做出指示,给予答复,用“请示”;
    3、总结:把已经做过的某一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的,用“总结”;
    4、计划: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的,用“计划”。 第三条、向上行文必须写明报
(抄)送对象、抱送人、行文时间及标题。 第四条、报告、请示的标题要清楚、准确地概括所要汇报或请示工作内容;总结、计划的标题必须指明是哪一时期或某项工作的总结或计划。
    第五条、起草文件要做到情况属实、观点明确、文字简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标点正确、篇幅简短。
    第六条、起草公文的人名、地点、数字、行文要准确、时间、要写具体的年月日。
    第七条、报告或请示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要简明、扼要的陈述所要汇报或请示工作的主题及目的、意义。
    第八条、公文的第二部分(一般指-第二段),也就是报告或请示的正题部分,要清楚写明工作包含的各个事项、时间、地点、负责人(承办人)、费用、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开展工作等要素。
    第九条、公文的最后部分要根据抱送人自己的想法提出下一步的计划及建议。 第十条、此规定的适用对象为公司所有部门,各部门在向上请示或汇报工作时必须按此规定办理,违者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将所报公文退回重新行文,严重将给予过失处分。
    第2篇:年鉴行文规范
    这样做加快了编纂进度,提高了时效性。但由于各个部门供稿人员多为单位的笔杆子,其文风受到日常行政公文影响很深,加之对年鉴的体例、性质不够了解,行文中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写法。具体表现在:I.年鉴用语教条化、模式化。年鉴的行文本应简洁朴实,言之有物,但是从不少年鉴的行文用语来看,存在着教条化的倾向。尤其是政治类条目,内容不够虚话凑,穿鞋戴帽,空洞无物。如“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力度,着力提高,以??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推进??工程”,类似用语在日常公文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称得上是一种“新八股”现象笔者以为,年鉴作为政府主持编纂的权威性著作,不能采用这种文体文风,要努力克服、摒弃教条化的用语,否则年鉴将带上浓厚的官腔,让人看了如听领导作报告。与之相类似的是总结式和模式化的文风,一些编写者想当然地把年鉴当作总结报告来写。
    目前。全国各地的年鉴编纂工作开展得有声有,每年都有一大批年鉴出版问世。许多地方大胆地创新篇目结构,使年鉴这一综合性工具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年鉴编纂工
作形势喜人。然而,笔者近来在责编部分年鉴稿件时,发现一些年鉴虽然篇目得到了优化与创新,框架上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但是年鉴的行文规范方面却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年鉴工作者的重视与改进。本文拟就年鉴行文规范问题作初步的阐述与探讨。[第一段] 第一部分 重要讲话
    第二部分 重要文件
    第三部分 改革与探索
    第四部分 党工作
    第五部分 重大活动
    第六部分 经营管理
    第七部分 生产管理
    第八部分 多种经营
    第九部分 生活福利
    第十部分 组织机构
    第十一部分 大事记统计资料
    第十二部分 荣誉
    编后记
    年鉴的框架有按三个层次设置的,也有按四个层次设置的,还有个别是按两个层次设置的。两层次结构的框架:第一层为篇目,第二层为条目。
    三层次结构的框架:第一层为篇目,第二层为栏目,第三层为条目。有的年鉴三个结构层次则是按照“类目、分目、条目”来设置。
    四层次结构的框架:第一层为篇目,第二层为类目,第三层为分目,第四层为条目。有的年鉴四个结构层次则是按照“类目、栏目、次分目、条目”来设置。
    年鉴框架结构分几个层次,由编委会决定;只有条目的内容是由众多的撰稿人来完成的。年鉴框架结构设置是很有讲究的,它往往决定了信息资料的选取,进而决定了年鉴的价值。
因此,年鉴编辑需要在框架结构设置上下足功夫。
    《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2005》、《中国有金属工业年鉴》和《中国金属公司年鉴》都是三层次结构的框架。
    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框架是承载年鉴资料的主体骨架。其任务有三:(1)设计框定全书内容范围和选材方向;(2)设定资料的分类归属和层次;(3)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