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方三十六计题目及答案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SUMMER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
、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真题演练
【1】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之计的是:
A.城濮之战
B.垓下之战
C.猇亭之战
D.淝水之战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反戈一击
B.声东击西
C.暗度陈仓
D.调虎离山
真题解析
【1】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之计的是:
A.城濮之战
B.垓下之战
C.猇亭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错误。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属于诱敌深入的战术。
B项:错误。垓下之战是在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战术。
C项:正确。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
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属于以逸待劳之计。
D项:错误。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取胜依靠的是里应外合。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反戈一击
B.声东击西
C.暗度陈仓
D.调虎离山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本题考查文化。
第二步,辨析选项。《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分为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A项:错误。“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属于三十六计。
B项:正确。“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属于三十六计中的“胜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