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 不欠东风
发生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孙、刘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曹操以他的雄韬武略,聪明才智,经过连年的征战,在逐步统一了北方之后,便挥刀南下,以实现统一全国的霸业。此时,孙权已在江东建立统治,刘备也在荆州站住了脚跟。
公元208年,曹操带领大军向南方发起进攻。一开始,曹操迅速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收编荆州水军,拥兵20多万人。而孙、刘联军不足5万人,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大军夹江布阵对峙。面对曹军乘胜追击的气势,以及兵力和战船上的绝对优势,深藏在周瑜肚子里的决胜王牌便是火攻。
但火攻最重要的是天时,特别是风向和风力。长江水面上经常风起云涌,风力倒不是问题。但是赤壁之战前夕,已接近农历十一月上旬,华中地区早进入寒冬,冷气团由西北南下,所以吹的都是强劲的西北风。而曹操的巨大船队是由长江顺流而下,属上风向方位,东吴的船则处在下风向位置。如果运用火攻战的话,周瑜不是反烧到自己的部队了吗?这便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以奇门遁甲的法术,借来了东风的神话,好像这场火攻战完全是诸葛亮超能力的功劳。以较现实的观点,这应属无稽之谈。但有不少史学家认为,诸葛亮深通天文学和气象学,所以能预知东南风的到来,硬把功劳往他头上记,其实这种可能性亦极低。古代军队中的参谋人员,懂得天文以及气象学的应不少,在曹操的远征军团中,也必定有这方面的专家。凭这些常态因素,要欺骗军事天才曹操,绝对是不可能的。
何况,依史料记载,诸葛亮生在琅那郡(今山东省境内),长在南阳(今河南省境内),距离长江数千里之遥。以当时不发达的交通和信息,诸葛亮绝无可能十分熟悉长江流域详实的地形气象资料。
正史《三国志周瑜传》及《黄盖传》中,均记载有东风发生情况。《资治通鉴》中更直接记载:
时东南风急,盖(黄盖)以十舰最着前……”
这此史料中对东南风的出现,都未作成因的分析或解释,好像只是突生的变数而已。但如果这只是偶然因素,周瑜为何会大胆地采用火攻战术,而且又如此自信地调动军马,选择此特定的时空与庞大的曹操南征军团决一生死,其中必有其道理。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夜间到二十三破晓时刻前,在这以前的数十日间,史籍记载双方的小股部队在雾夜中发生接触战。曹军由于不习水战,遭到严重挫伤,这也是曹操下令用铁链组成连环船的主要原因。
在大战前的一天凌晨,赤壁附近长江水面上显然有浓雾,因为这之前有过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这种凌晨的浓雾,常会伴有大晴天。随后曹操又于大战前夕(大约是农历十一月十五前后)在船上兴办宴会以鼓舞士气。在这次酒会上,曹操即兴创作《短歌行》助兴,其中便有月明星稀,鸟雀南飞的诗句,表示当时必是万里无云的晴天。
从这些片段的天时资料中,我们可以判断,在赤壁大战的数天前,可能出现过连续的大晴天,气温也升高了不少。加上这一带正是长江的急转弯处,其位置又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西北方,这些因素凑在一起,的确最容易发生临时性的阵风。
笔者认为,原本由亚欧大陆内部高气压带来的西北季风,在高气压中心由西北向东南的移动运行过程中,因赤壁一带处在高气压中心的不同位置而使得风向由西北风偏转成东北风、东风,进而偏转成东南风。与此同时,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原理,数天的晴天使陆地气温很快升高,而赤壁的东南方鄱阳湖附近湖面上的气温相对就会低于北部的陆地。依气象学原理,湖
面上形成高压,北部陆地形成低压,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即湖面上的冷空气会移向气温较高的北部陆地,这应该是东南风形成的真正原因吧!
赤壁战争后,长江北岸开始下大雨,想必也是来自湖面潮湿的空气遇到周围的高山与森林时,被抬升冷凝而形成的地形雨。
周瑜一向有向南方顾曲周郎的雅号,表示他的直觉记忆力极好,观察力敏锐。加上素有搜集情报的习惯,相信他早就知道,赤壁一带在每年的十一月中旬都会出现数日温度较高的大晴天,并且必会产生临时性的东南风。尤其以长江水面发生的机率最大,风力也最强,周瑜所有的战争布局策略,似乎都是以此而设计的。这种临时性的东南风,每次出现时,或许都只有短暂的一两天,甚至数小时而已,所以一般人不会去注意,气象资料上也不会有如此详细的记载,想要欺骗军事天才曹操,这可是唯一的秘门。
日后,黄盖向曹操献诈降书时,并未指定倒戈起义的日期。而且周瑜的军队,在曹操于赤壁附近完成连环船的部署时,反而立即改用坚守战术,不再有积极作战的行动,似乎便是在等待东南风的出现。
综上所述,周瑜战胜曹操的秘诀就在于对军事情报,尤其是对气象情报信息的精确掌握。这也是当代军人,特别是高级军事指挥人员必备的素质。由此可见,东南风的出现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上所说的是由诸葛亮来的,而是在赤壁这一带切实存在的,只不过已经被精细过人的周瑜掌握罢了。现在也可以这样说:万事俱备,不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