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说明文,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明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篇1
我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会越来越好?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南京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质量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放眼望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那大片大片的绿。小区里,人行道两旁都栽上了灌木丛。一来,它们就像一堵堵绿的围墙,将道路和一旁的草坪间隔开来,防止人们随意践踏草坪;二来,为城市贡献点点绿,迷了你的眼,舒了你的心。排排楼房间,也都种满了阔叶树,绿树成荫。它们有不少还是常绿乔木,青翠欲滴,一年四季年年如是,且棵棵都有七八米左右高。若是从上空俯视,如林海一般。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绿植物呢?最主要的,它们能
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我们才能天天呼吸到如此新鲜的空气。
其次,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出行一般是开私家车或者是乘公交车。现在,路边处处可见共享单车的站点,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打车,甚是方便。一条条地铁线路的开通,更是极大压缩了人们的时间,缓解了陆上交通压力。例如,以前想要过江,须开车经过大桥,或是钻过隧道,上桥的地方经常堵得水泄不通,耗费很长时间;现在,乘坐地铁三号线,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轻松过江。地铁线路也几乎贯穿整个南京城,哪怕是僻远的区县。以前,很多路段的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便是大片大片的积水,还有不少“断头路”,如学校操场南面的明新路。现在,马路四通八达,许多路段重新翻修,沥青平坦如砥;一些断头路也顺利打通,再也不会徒生烦恼。
当然,这巨大的改变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人民营造了舒适的环境。江边,滨江公园建了起来,这一大块荒地经过一番大改造,如今焕然一新。穿过大桥底部,步道蜿蜒曲折,路灯明亮耀眼,花草欣欣向荣。每到节假日,这里就挤满了老老少少,欢声笑语,沿着红的步道向前,经过铁轨,就能看到蓝蓝的天空上飞着数也数不清的各式风筝。再前面的草坪上也有不少小孩在滑草玩,一旁更是摆着许多卖东西的摊位,吆喝声不停。广场前,还架着一
道天桥。还有,浦口火车站旁的浦口公园,最近也进行了一次改造,老爷爷老奶奶们喜欢去那儿打发时间,树荫下下象棋,聊聊天,悠闲惬意。
还有,南京的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得非常到位。小区里几乎很难看见垃圾桶旁杂乱成堆的垃圾了。家家户户都在遵守规定认真执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有何重要之处?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但只要正确处理,基本上就不会有大碍。
总之,环境的变化,政府和人民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我们更是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江北新区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篇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古新河畔,垂柳碧绿栖身,聘聘婷婷的身姿仿佛临水照花人,悄然赠河内一弯倩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柳影摇曳,有如豆蔻年华的少女对镜凝睇,此情此景,真叫人心醉。每每读到写柳的诗句,总觉得读来齿颊留香,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温柔。
杨柳这个名字来自隋炀帝。当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予以采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
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柳,谐音“留”,古人有临别之际折柳相赠的美意,这个习俗流传了千年,并未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比之千年之后的流水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总有一瞬间,我们与古人心意相通,闭上眼睛,那河畔折柳依依惜别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们的先人,用这样淳朴美好的方式寄托着情思和不舍,难怪直到今天依旧被传为美谈。
柳以无性繁殖为主,古语有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依靠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之一。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充足的营养。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不像杨树那样正直不屈,它的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室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正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用材,可制作箱板和火柴梗等;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柳树还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树种。柳树皮还可以入
药,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柳树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往今来,写柳、咏柳的诗文不胜枚举。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诗经》里那句流传干古的“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自唐以来,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等等,无不温柔缱绻。
你听,是谁在千年前呼唤“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谁在喟叹“凭高不见章台柳”?又是谁在叩问“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正所谓,“我见杨柳多妩媚,料杨柳见我应如是”。秦淮河畔的柳如是以杨柳之意哀叹命运的凄凉,而今天的我们从文字中去寻蛰伏在杨柳背后的情感,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悠远,耐人寻味。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篇3
月华如水,悄然浸满窗楣,银晃晃的月光带着爱久长存的清凉,斑驳了一片朦胧的树影,在窗边绣出一片微凉。好怀念啊,这是曾经。
岁月不居,时间如流。如今的这儿……荒莺一片,寸草不生。究竟是该怪城市高速发展、时代变迁,还是该怪人类目空一切、自私自利。
物是人非,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到处是嘈杂的声音。河流上漂浮着化学残物,鱼儿了无踪影,连顽强的小草也在现实面前低了头。从前的孩子绕着古树奔跑玩耍,而现在,只剩下了树桩。湛蓝的天空在无息中褪,街上依旧热闹非凡。好像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一切都没变。
人类可能从未想过,自己无端的行为,对这片土地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购物量越来越大,“塑料袋”就此横空出世。但它的到来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污染:白污染正在席着地球,这是一次性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如今大量的新闻材料反映:在泥土里埋塑料袋的现象很高。许多爱护环境的人士都十分愤怒,却无法追根溯源,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被理下很久了,那为什么没有分解呢?原来,它们是不降解材料,需要整整200年才能被分解掉。如果通过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就会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百害而无一利。人类向往的当是“塑料土地”?!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岁月悠长,你我无恙,愿山河再复当年模样。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篇4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们与周围环境。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
人类的`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提高,购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于是一次性塑料袋被发明了出来。这样一来虽然是方便了不少,但也令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白污染”。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
“白污染”指的是一次性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记得我小时候在家门前挖土玩,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一把塑料袋。呵!下面还有好多呢……是谁把它们埋在这里的?看样子已经埋了很长时间了。它们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这里呢?原来它们是不降解材料,至少需要200年才能分解掉,如果烧掉就会散发出一股有毒的味道。并且一次性塑料袋的处置成本高,再利用价值底。可是在我们周围还是有人因为图方便而用一次性塑料袋,并且用完就一丢,不管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一次性塑料袋会带来多大的麻烦:难处理、乱堆积。对人们来说,难道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就这么难吗?进商场购物时自己带个大布袋子不行吗?一个大布袋装的东西也多,又能再次利用,一举两得多好啊!据统计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人数占80%以上。难道你希望到时候在地球上随便挖土就是塑料袋吗?你当然不希望。不用塑料袋是为别人着想也为自己着想。
再就是人们对环境的处境的危险认识还不够。前几天我上学时,在小区的垃圾箱前看到一块香蕉皮。垃圾箱就在前面为什么不丢进垃圾箱呢?仅仅一步之遥,为了什么?是偷懒?难道想试试自己“投篮”的准确度?这块香蕉皮反映了一个人对环境的责任心,是负责任还是视而不见?我走过去把他捡了起来,心里还在想:丢香蕉皮的人为什么不把它丢到垃圾箱里呢?看来部分人们对环境问题还是漠不关心。我决心调查看看是谁这么没有道德。于是我一没事就扒在阳台上往下看。结果令我更吃惊:在我看着的时候,一块香蕉皮突然飞出去掉在垃圾箱旁。原先我还以为是人走过去再丢的,谁知竟是随意往垃圾箱一扔。这比我想象的还要糟。只可惜的是我没看清是哪一家,但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气愤:就算这是你一个人的小区也不能这样啊!何况这还是大家的小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