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与主题:阐释小说的意义
【专题解释】
联读本单元四部小说,在这些小说所具有的“成长”“救赎”“困境”“冲突”等文学母题中选择“困境”这一母题。精读《老人与海》,探究主题,理解其对于展现人类心灵图景的深刻意义。
【预习任务】
先个人阅读小说,之后班级分组完成下列任务。
1.列举中西文学的常见母题。
2.概括四部小说的母题及核心母题。
3.分析《老人与海》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与鲨鱼五个回合搏斗的具体过程。
4.探究《老人与海》的丰富主题。
【学习任务】
导入:经典作品总是浓缩着作家对于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深邃思考,其中会涉及一些普遍的命题,如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忏悔、责任、惩罚等,这些历久弥新的命题,就是我们要探讨的母题。
任务一 厘清概念,认识母题
1.问题探讨:阐述概念,概括明确。
歌德说,母题是一种“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具体而言,母题是文学历史进程中,被反复表现的指向普遍价值的共同主题,包括某些情景、事件、意象等,成为新作品不断形成的基础。
2.活动探究:联系作品,解说母题。
经典往往包含多个母题,如《哈姆莱特》涉及篡位、忧郁、复仇、延宕等,但又以“复仇”为核心母题。请列举中西文学的常见母题与共同母题。
西方文学常见母题
中国文学常见母题
中西文学常见母题
命运、自由、救赎、流浪、复仇、伊甸园……
爱国、乡愁、悲秋、伤逝、侠义、隐逸……
成长、爱情、相思、希望、战争、英雄、家园……
任务二 总览统观,梳理概括
1.梳理概括:每部经典都是立体丰富的存在,请概括本单元四部小说蕴含的母题及核心母题。
小说
母题
核心母题
《大卫·科波菲尔》
成长、苦难、善良、人道主义……
成长
《复活》
罪恶、忏悔、救赎、道德……
救赎
《老人与海》
困境、冲突、抗争、尊严……
困境
《百年孤独》
冲突、孤独、徒劳、宿命……
冲突
2.联系比较:四部小说有无共同母题?试作阐说。
四部小说都涉及困境及抗争,从孩童到老人,从个体到体,分别展现了在生存困境、道德困境、精神困境、族困境中不断挣扎与抗争的人。大卫从贵族沦为童工,面临苦难中成长的困境;聂赫留朵夫面临心灵的拷问,陷入道德的困境;圣地亚哥面临鲨鱼掠夺,陷人苦苦
搏斗的困境;马孔多的人们饱受磨难,面临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冲突的困境。若将冲突与突围作为共同母题进行阐说也可。
3.辨析异同:综合上述理解,说说母题与主题的联系与不同。
讨论后整合:母题是主题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的母题可以营构出无数的主题。
两者的不同在于:母题宏阔,主题需要抽象概括;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则倾注了作者的主观倾向;母题数量有限,主题则变化多端、近乎无限。
母题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书写,其文学表现有继承更有开创,在不同作家笔下变化出不同的主题。由此,母题经一代代作家不断接力,既成为文学史上绵延不绝的风景线,也彰显着人类灵魂抵达的精神深度。
任务三 关注形象,开掘母题
1.问题探讨:《老人与海》的核心母题是“困境”,小说将老人设置在怎样的重重困境中?
阶段
老人面临的困境
在阅读中成长
出海前的状况
瘦骨嶙峋,苍老衰弱;
离索居,非常孤独;
已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受嘲笑、被质疑。
出海后的遭遇
茫茫大海,孤身驾驶渔船,时时面临疼痛、饥饿和劳累;与大马林鱼僵持了两天两夜,筋疲力尽;
捕获的大马林鱼遭鲨鱼抢食,老人虽全力搏击仍寡不敌众,大鱼被吞噬得只剩一副骨架。
2.问题探讨:这些困境注定了老人的失败,老人又是如何突破的?
细读文本,体味老人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反差,以及直面挑战、不断自我超越的勇敢与不屈。老人这次出海选择离岸很远的湾流,以此挑战自我,最终凭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突破困境,捕获了大马林鱼。面对鲨鱼的攻击,老人精神上从未失败。
3.梳理整合:老人与鲨鱼搏斗经历了怎样的五个回合?
回合
时间
鲨鱼的攻击
老人的回击
一个小时后
紧逼而来,发起袭击,朝鱼尾巴上方的肉扑咬过去
用渔叉结结实实地刺
两个钟头后
一条撕扯大鱼,另一条朝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
用绑在船桨上的刀子刺
接着
像头猪直奔食槽,袭击大鱼
用绑在桨上的刀子刺进它脑袋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
两条一齐紧逼而来,张大嘴,把咬在嘴里的肉撕扯下来
高高地举起棍子敲,抡起棍子打
到了半夜
成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撕咬下一块块鱼肉
先拼死拼活地用棍棒打,再用舵柄猛砸
4.活动探究:海明威的风格一向以精简著称,小说中却详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近乎重复,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从叙事上看,这部分是核心情节;从场景上看,全景式地展现了搏斗过程的激烈、悲壮;从形象上看,凸显了老人不放弃抗争,虽然没有保住大鱼,却是精神上的强者。五个回合重而不复,鲨鱼数量不断增多,老人的工具越来越简陋,体力越来越不支,凸显了力量的悬殊。在巨大困境中展示的人物更震撼人心,也突出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即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
任务四 关注独白,探寻内心
问题探讨:内心独白是刻画老人的重要手法,联系对鲨鱼、大马林鱼的描写以及老人的心理活动,体悟老人形象。对鲨鱼,“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可见在老人心中这是值得较量的对手,值得耗费力量和心智。对大马林鱼,“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可见老人捕鱼不仅是为了生存,更为维护生命的尊严。对自我,“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在最为艰难的时刻,老人也有过动摇,体现了血
肉丰富的真实,但最终选择“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展现了面对困境的“硬汉”性格,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彰显了“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任务五 知人论世,贴近作者
问题探讨:《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的精神自传,他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老人形象?
资料链接:《老人与海》写于1952年,因为此前写作《过河入林》失败,海明威一度被质疑为江郎才尽。而在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中,他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其他人没有做成的事。”
点拨: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某种意义上也是作家与写作的博弈。当时海明威的处境一如老人,而在困境中的坚持极其艰难,也极为高贵。最后他以《老人与海》这部“这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来回击质疑,也再次超越限度,攀上写作的顶峰。这是海明威面对困境自我突围的人生历程,正如作家王小波所言“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
当他不断努力超越限度时,也就超越了庸常,这是人之为人的高贵。海明威以极致超越极限,代表着人类的高贵精神。
任务六 追寻“冰山”,探索主题
资料链接:海明威崇尚“冰山理论”,他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的事物”。
活动探究:《老人与海》是“冰山”式的小说,意味隽永。除了赞颂“硬汉”精神外,探究小说的其他意蕴。
(1)为什么小说中反复展现大马林鱼的“力量和美”,以及老人说“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
大马林鱼代表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理想或追逐的欲望小说对大马林鱼极尽赞美,正表达出它是人们内心的渴望所在,而得到它需要付出代价。同时,大马林鱼也可以代表高贵庄严的对手,与之搏斗体现了老人生命的尊严,“不在于谁弄死谁,而在于搏斗本身是庄严而美丽的”。这条大马林鱼是老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2)这片大海有什么象征意义?如果把老人看作整个人类的缩影,老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示例一: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老人是人类精神的象征。人类必须勇敢地向遭遇的各种厄运宣战,以生命换取尊严,实现价值。
示例二:大海象征变幻莫测的命运。老人是人类命运的象征,一无所获的结局则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肖恩·奥弗莱因说,海明威小说的主题就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强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
结语:约翰·肯尼迪曾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永不屈服、不断挑战的老人已熔铸为美国性格乃至人类精神的一部分,这就是《老人与海》永恒意义之所在。
【课外练习】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开篇写到,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西峰近旁发现了一头被风干冻僵的豹子,山顶并没有猎物,没有人知道它跑到最高处的目的。这只豹子有什么象征意义?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什么主题?
答案:
豹子向山巅攀越,最后身躯倒下,但精神不朽。这是海明威自我的象征,孤独地追求,不断地超越,哪怕让自己倒在追寻巅峰的路途上,正如麦家所说,“作家都是那只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