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7-08
自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施建议以来,特别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倡课外阅读课内完成,并且编排了系列化的整本书阅读推荐栏目,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学术界谈论的热门话题,并掀起了语文教学深度思考的热潮。
一、广泛阅读,唤醒学生阅读意识
关于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教材本身的内容学习上,鲜有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教材以外的阅读。统编本教材力图打破这种局面,把课外阅读的内容编进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这样的愿望如何能真正落地,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探讨,并付诸行动。
1.教材推荐书目为基础阅读
统编本教材在每一册都设置了一个“快乐读书吧”栏目,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以扩大阅读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教材设计者别出心裁的栏目,
其目标指向十分明确,就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在一年级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短文,二年级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我爱阅读”短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快乐读书吧”栏目里,每册都推荐了相应的书目或同类的阅读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将它们作为学生的基础读物,布置学生在课外去完成阅读。例如一年级下册可建议学生去阅读
《教师教学用书》里推荐的童谣和儿歌,并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充分利用教材中儿歌和童谣的示例作用,
发挥提示语和学习伙伴的引导作用。有效利用每组歌谣前“阅读指导”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去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将教材推荐的书目作为基础阅读,其目的仍然是为了举一反三,拓展阅读更多的东西。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同类型图书,教师、家长、学生有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倒不如就以教材推荐书目为“下口”对象,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拓展其他选文来读。中高年段推荐的古今中外具体的名著可作为第一选项来读,如有时间和精力,学生还可以自选其他的同类名著来读。
2.扩大阅读范围,
与名著同行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
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非常有好处。
小学六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会有一个明显变化,
因而在广泛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采取分级阅读的方法比较好。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其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层次难度的读物,
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个
“快乐读书吧”栏目由四幅场景图和相应的四段提示语构成,分别指向四种阅读场景。一年级初入学校识字量很少,自主阅读尚不具备条件,教学上应注重引导学生和家长、老师或高年级同学一起读,借用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名称,强调采用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的阅读方法。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教学目标放在让学生自主阅读3本推荐的童话故事书,即整本书阅读,了解其内容,
并与大家分享其文|杨建国
在阅读中成长23
教学设计|
·为您推荐·
统编本下册口语交际教案集
统编本上册
口语交际教案集
统编本教材口语交际教案集
单元教学阅读的快乐。到了五年级下册则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重点推荐阅读《西游记》。由于整本古典名著阅读对小学生来讲比较难,因而其他几本名著不做规定,可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阶段除了文学名著阅读外,
多种体裁、题材的优秀读物也应该进入学生阅读的范围。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神话故事把学生带进了神话世界;四年级下册的科普读物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科学知识;六年级上册的童年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童年时光,
思维的火花也会在内心产生碰撞。通过不同文体的阅读,学生不仅对鲜活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会懂得不同文体的表达形式具有虚和实的写作意义。低年段的神话故事与高年段(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从形式和内容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民间故事篇幅很长,故事里有着朴素的价值观,寓意更加深刻。
二、精品阅读,提高阅读鉴赏力
自古以来学校教育都是以经典学习为要务,凡读书必读公认的经典书籍,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中国的教育史中,基本上初入学堂读的是适合小学生特点的韵语识字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等。识字写字关过了,则以“五经”乃至清朝的“十三经”为阅读范围,其中精选出“四书五经”供学生重点传诵学习并参加科举考试。
1.学校是精品阅读的乐园
现在许多出版社编校水平参差不齐,做事的认真程度也不一样,加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出版的读物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有些面向儿童的读物存在不健康、媚俗的问题。有些畅销小说作者很会编故事,
内容离奇古怪、情节光怪陆离,倒是很卖座,尽管儿童特别喜欢追捧,但相比传统的正能量经典之作,其并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世界天真无邪,喜欢猎奇,面对复杂的社会很难判断正确的方向,作为学校教育,一定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正气和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生态环境。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规定存在12种问题之一的读物,就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这些是学校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即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开展课外阅读,养成阅读兴趣的乐园。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些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提倡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在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尽管许多学生也会去当地的图书馆和书店看书、借书、买书,但最方便的读书地方还是学校,特别是一些山区学校,获得书的途径不是很方便。因此,学校的图书室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我去学校也常会到图书室看一看,发现许多学校尽管购买了很多图书,但是很杂乱,特别是经典性图书不足,应时的读物充斥书架。一本好的书籍会使人终身受益,建立一个精品书屋,
让孩子们在这样精致的世界里阅读,自然也会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这与我们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吃健康的食品,同样也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样。所以,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一定要优选精品书籍,让孩子们去阅读纯净的书。
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有人喜欢自读自悟,
有人喜欢几个人一起读。学校教育中培养学
生的读书习惯,主要还是兴趣培养和指导阅读。教材中“快乐读书吧”里都有明确指导,
例如二年级上册指导学生认识封面、看书名猜故
英论道
24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7-08
事、渗透爱护书本的教育。三年级上册提出制订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做好阅读记录,读完一本书后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说故事猜形象、制作宣传海报、创编童话、评选“大家最喜欢的童话”。儿童阅读推广者王林先生提倡学校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并将其定义为“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是由教师指定或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时间全班学生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这样的形式与统编本教材提出的课外阅读课内完成相吻合,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2.教师引领提升阅读品位
统编本教材特别提出了要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明确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训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生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该扶就扶,该放就放,
“放”不是放任自流,学生也不是无师自通。本人提出的“精品阅读”概念,是想把学生的阅读放在一个经典文化的环境内,阅读那些正能量、有文采、感情真的书籍。在阅读的书目选择上,我不赞成有些学者提
出的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读。毕竟学生的甄别能力有限,不能依靠学生的喜好来决定阅读的内容,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教师一定要负起责任,引导学生读那些精品书。当然,如果学生选择的书比较好,还是以尊重其主体地位为主进行选择。
教师推荐的书目,一定是那些充满正能量、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书。尽管生活中有许多负能量,但它不是社会的主流,我们不能把这些带给孩子,影响他们的心智。一些出版物尽管十分畅销,可能是某个名家写的流行小说,如果语言不流畅、不优美,甚至病句很多,也不要推荐给学生。学生时代语文的习得大多来自其对所读书中语言的模仿、积累,这就像一个人如果模仿口吃的人说话,自己很可能变成口吃者。人是情感的动物,只有真情才最容易被打动,因而,阅读那些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或整本书,对人的影响力就会很大,也容易读进去,体会才能深刻。
3.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教师要特别关注的。读书应该是一个很安静的活动过程,要培养学生从小不急不躁静心读书的习惯。能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思考,甚至情不自禁地朗读精彩片段,我想那才是真正读进去了。有些教师提倡全班或小组坐在一起集体阅读,同一本书你读
一段、我读一段接力读,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阅读,而是形式主义。试想,一个学生读一部分,那么没读的部分就不需要每个学生读了吗?这怎么是整本书阅读呢?读书不能搞形式,没必要玩花样,读书就
应该是“认真读”!统编本教材3~6年级有四个阅读策略单元,目的也是想通过策略分享,引导教师更多地教给学生一些好的读书方法,例如批注、做读书摘抄、写读后感等。这些都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阅读鉴赏能力的高效方法。
三、课外拓展,让整本书阅读常态化
2011年版课标提出了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求,而阅读量的落实仍然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完成。教材本身的阅读量有限,因此推荐了许多阅读链接、单元阅读材料,加上“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整本书,145万字的量远远被超过了。此外学生自己平时还会选许多书来读,阅读量的问题不难解决。然而有效阅读却是个难题。这里说的有效阅读是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有思考、有触动。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最为有效的,其中精读课文从生字的学习开始,继而到词、句、段、篇,都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然而教材是由一个个单篇课文组成的,即使是“四大名著”也只能节选一段来学习。因此,课外整本书阅读就是对单篇阅读的最好补充。平时许多学生会读一些短文,那只是碎片化阅读,难以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有效完成训练任务。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拓展,需要花许多时间,而且学期中读完整本书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够有效完成的,对小学生来讲还是很困难。在平时,学生可能还是会读许多单篇叙事类文章或其他类型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所以,小学阶段课外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排斥。只要是有效的阅读,读单篇和读整本书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好处,只不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或是在节假日,还是建议学生努力去多读整本书,毕竟整本书阅读是比较完整、全面的阅读。
说到这里,在提倡读书这种良好习惯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让阅读常态化,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成就人生的幸福,成为一位真正的阅读者。联合国设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也就是想唤起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读书可以改变自己,读书可以改变
世界。
(作者单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杨伟
2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