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读后感——论蜀国关张马黄赵五将
在读《三国志》之前读过三遍《三国演义》。但知道《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比较多,对历史的还原性也不够。因此本次选读西晋陈寿《三国志》的三国志,希望能真正的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从小到大无论是在电视里还是在游戏里,蜀国五虎上将的美称一直弥漫在我们的耳边,而读了《三国志》后我发现: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五虎上将。将关张马黄赵并称为五虎上将,只是人民众的美好寄托,其实这五个人的人生经历迥异,彼此之间的交集也不多。虽然同为刘备手下的重要将领,刘关张还有桃园结义,但历史就是历史,他们只是名列同一传记而已。因此我决定就着重学习研究蜀国的关张马黄赵五将。
1、关羽
关羽被封为武圣,绝非浪得虚名。他的忠义、勇武,虽在罗贯中小说有所放大,却依然值得我们景仰。
关羽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场便非常不俗。官渡之战时,曹操派遣关羽和张辽援救被袁绍围攻的白马,关羽远远的望见颜良,“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这一记载至今读起令人望而生畏。至于文丑,就没有明文记载是被关羽所杀。
另外一个著名情节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小说的虚构,但历史上关羽确实在斩颜良之后投奔刘备。史书从来是冷冰冰的,但在这一段,却如小说一般同时塑造了曹操、张辽、关羽三个人高大而温情的形象。一开始,曹操很看好关羽,但观察发现关羽并没有留下的意思,就让张辽去“以情问之”,关羽“叹曰”他非常知道曹公对他好,但他跟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所以要立功报答曹操以后再走。张辽听后不知该怎么回复曹操,很是为难,告诉曹操怕曹操杀关羽,不告诉曹操又有违君臣之道,考虑很久之后,也“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把关羽的意思告诉了曹操,曹操当即大大赞叹关羽为天下义士。后来关羽斩杀颜良,曹操就知道他要走了,重加赏赐。关羽封其赏赐,留书告辞。曹操左右提出去追,曹操再次表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还有刮骨疗毒这件事基本上也是真实的。但史实跟小说有两点不同:第一,刮骨的不是华佗,而是医生甲。第二,并非像人们脑中想象或者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关羽中箭,胳膊上插
着箭头就让医生刮骨了。当时关羽的箭伤已经好了,只是每到阴雨天就疼,大概是落下了病根,所以才让医生重新划开手臂刮骨的。
对于关羽的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写的也不同。关羽是死于战场的,吴将潘璋截断了关羽的退路,“羽至即斩”,没有把关羽和关平俘虏然后再处斩。
对于关羽失败的原因,史书上总结得也很透彻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在关羽和张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关羽最大的毛病就是“刚而自矜”,意思是性格刚硬不知退让,目中无人不能处理好与同事、官员和盟友的关系。关羽出征樊城之前,手下糜芳、士仁供应军资不力,关羽威胁他们“等回来算账”,俩人处在惶恐不安之中,东吴孙权请求通婚,关羽居然“骂辱其使”,孙权怀恨在心。最终就是这些关羽所瞧不起的人联合起来,要了他的命。糜芳、士仁当带路党,孙权派吕蒙偷袭,关羽还没死手下荆州几乎所有郡县都背叛了他。
2、张飞
从三国时代开始,包括程昱、周瑜在内的人们就已经公开将关羽张飞称为“万人敌”了,可见二人的武功很是了得,作战甚是威武。曹操打荆州,追击刘备,刘备扔下甘夫人和刘禅,掉
头就跑,让张飞带二十人断后。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无人敢近。于是张飞也一夜之间声名大噪。后来张飞跟着刘备打益州,义释严颜,打汉中,把张郃打得弃马爬山逃走,终于奠定了自己在三国史上的地位。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张飞死后,继承爵位的是其次子张绍。至于其长子张苞,史书上的记载就俩字:早夭,可见是死张飞前头了,而且还估计死时还很小,因为没有官职和事迹的任何记载。
如果说关羽是死于自己骄傲的性格,那么张飞就是死于自己残暴的作风。兄弟俩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是完全的相反,又是那么的相似。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羽很爱护自己的士兵,讨厌跟士大夫交往;而张飞尊敬君子,但是却对手下人过于残暴。刘备多次告诫张飞,说他这么爱杀人,每天又鞭打自己的下属,但却让他们在身边做事,这是取祸之道。张飞不听。等他被手下砍了脑袋之后,刘备听到张飞手下上书,马上就猜到张飞遇害。关羽和张飞同样因为勇武而被时人并称,又同样因为性格上的缺陷最终不得善终,人们不得不把他们一再并列。最终,陈寿也只能对他们的死发表感叹:“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性格决定命运,果然是天理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