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和习俗2023
龙抬头的传奇故事
传奇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进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奇。
关于龙头节的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指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每天向天祈祷,最终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事实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夫特别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6大风俗
1.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盼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当利。
2.摆围仓 二月二 龙抬头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全部的粮食都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风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利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许多动物身上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
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缘由。
4.带姑娘
“二月二,带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谈天儿,轻松而开心。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富的中饭。
5.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风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黄昏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消遣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妙的祝福。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说明开头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如今许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1、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晋南这天则肯定要吃麻花、撒子,谓之“啃龙骨”。
2、饺子、驴打滚(财源滚滚)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而在老北京的风俗中,人们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上豆沙馅儿,形状圆润,同样有“财源滚滚”的含义。
3、炒豆子
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春天的开头,岷县的二月二会,人们买大黄梨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4、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存着吃“撑腰糕”的风俗,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5、面条
北方人喜爱在这天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化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得名。“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妙寓意。
6、面旗子
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风俗。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而成。
7、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因炒熟的面条形状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了。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