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摘要:以社交网络、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展势头迅猛,为大学生求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此伴随着网络谣言传播事件多发,网络谣言影响着大学生求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自律与社会监督并重,才能破除网络谣言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求职的危害,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关键词:网络谣言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就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求职信息的时候具有很多优势,但获取得职业信息同样具有很大的弊端。特别是进入毕业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不断放大,涉及202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大学生作为2021年中国网民中最大的体,占总数的25.5%。同时互联网普及率在学生体中也处于高位。企业通过新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响,真正实现了快速、高效。冯嘉雪在?新媒体——招聘新利器?〔?中国新时代?,2021年第3期〕提到,调查数据显示,有31.6%的企业人力资源部使用过“微招聘〞这种新媒体招聘方式。微博、QQ、等作为求职过程中有效沟通平台,但也为不良网络谣言的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到达727万人。这是继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21年后,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毕业生该如何从网上鱼龙混杂的就业信息中去伪存真呢?1.1可能会误导大学生求职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开展报告〔2021〕?称:2021年1月至2021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近年来,一些传媒在宣传和报道中的低俗之风愈
演愈烈,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一些以求职毕业生的负面形象为噱头,一味追求点击率,想尽方法揭秘、抹黑大学生求职过程,如将学生、女生性感求职等黑暗面问题曝光,从而引发错误联想,如2021年8月被刑拘的网络推手“秦火火〞曾制造诋毁雷锋等谣言,甚至使用淫秽手段对多位欲知名女孩进行情包装,“无底线〞暴露车模、“干爹为其砸重金炫富〞的模特等均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杰作〞。这些网络谣言通过新媒体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求职的价值取向。误导了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他们的求职价值观充满了不需要经过努力,就可一夜暴富梦想。这也为传销在大学生体中死灰复燃提供了“温床〞。1.2导致毕业生对社会公信力信任下降百度百科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为:“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能够轻易地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用户关系,完成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这种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虚假信息混杂其中难以区分,混淆了大学生的视线,甚至引发了体性恐慌。如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所筹划的“别针换别墅〞事件,通过自导的网络剧扩散,继而引起网民的关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换将价值为零变成价值数百〞这个谣言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而大学生求职时在面对这类网络谣言时,往往不能明辨是非,在网络传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为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提供了土壤。涉及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极大,特别不利于大学生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往往混淆视听,扰人心智,不仅浪费了毕业生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欺骗和伤害了他们感情,更有甚者深受其害误人歧途,分不清是非,造成了就业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另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公众媒体形象,
更降低了毕业生对公众媒体的信任度,影响社会公信力。谣言或假新闻有时会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求职价值判断造成误导,从而引发毕业生思想混乱,造成不网络体事件,导致社会的动乱不安。1.3导致毕业生个人信息外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逐步形成就业网络信息化和就业指导与效劳网络化的新局面。新媒体以其信息量大、本钱低、时效性强等特点深受广阔学生和用人单位青睐,而网络求职也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大学生的素质因人而异,并非全部学生都能有效利用就业信息。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网络利用水平的上下,有时缺乏对信息的区分能力。在网络环境下,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个人承当的责任也很快被分散。匿名表达方式比拟普遍,这往往造成寻谣言散布的源头困难,给澄清、制止谣言带来困难。但大多数的学生不注意保护开展开展正确求职媒介思想教育治理谣言、管理互联网离不开媒介思想政治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社会科普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也是各国在谣言治理上的重要一步。理性的重点就是不信谣不传谣。首先大学生要学会区分网络谣言,不盲目跟风。如果大家都不进行传播,网络谣言便只能是停留在发布者的小圈圈里,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谎话而已,不能成为谣言,也不会影响网络,更不会危害社会。当前,媒介思想教育兴在我国还处于启动和开展阶段。高校可以面向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开设,使他们了解媒体语言和媒体技术,能够鉴别媒体内容,反思媒体信息及其传播效果和影响。此外,高校党委宣传部等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还要针对不同对象,分门别类的开展媒介思政教育培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2加强技术支持保障,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一是良好的新媒体技术支持是网络辟谣的先决条件。只有信息技术过硬,才能应对新媒体时
网络谣言的危害代对就业指导提出的挑战。二是完善网络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响系统。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反响机制,在进行舆情检测的同时,要对容易传谣的重要内容进行快速的反响。学校乃至政府都应当扩大就业指导在新媒体平台适用范围,使其功能齐全化、信息多元化、实效化以及维护及时化。三是对新媒体平台公布求职信息的筛选、审核,建立监控体系,保证参与者上传或者使用信息平安。监督到位才能增强信任,维护参与者的利益,推进就业指导精细化。2.3提高利用新媒体平台指导就业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纵观国内外,大多数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开展在就业效劳中的推动作用,并将网络“虚拟〞的就业指导提升至与传统“实体〞的就业指导同等地位。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指导是逐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新尝试,是对传统就业指导方式的开展与延伸,更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趋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通过加强互动功能建设,开设BBS、报、微博在线答疑、名师访谈等栏目,一方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掌解思想动态,做好就业指导效劳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互通,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就业双向选择,而且能够保证双方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此外,除了利用新媒体互动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网络测评软件,为毕业生提供满足职业规划设计和职业开展需求的效劳。3.高校抢占新媒体宣传阵地,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网络谣言的出现,不仅玷污了网络文化环境,而且容易使人们的是非判断、诚信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资讯需求、情操心态等受到冲击。尤其对于认知水平和区分能力缺乏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网络谣言在新媒体求职中的泛滥极易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误导他们的是非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高校抢占新媒体宣传阵地,
是社会信息化时代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毕业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新场所。3.1始终坚持正确的就业舆论导向要把社会公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新媒体平台向求职大学生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性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不断净化毕业生接受信息的平台。3.2重视社会监督通过对校园管理、大学生自律、社会公共事务和涉及大学生利益的活动进行监督,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那么运作。3.3媒介使用者特别是公众媒体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特别是大学生求职网络社区中“意见领袖〞作为网络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对毕业生求职中的流行现象要持审慎负责的态度,要恪守法律法规。4.结语在言论更加自由的新媒体时代,只有秉持法治,坚持正确的求职舆论导向,才能打破网络谣言的负能量魔咒,有效壮大正能量,夺回“麦克风〞,破除网络谣言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求职的危害,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加方便指导毕业生求职工作。参考文献:【1】黄琳茜.微博作为求职新平台对大学生求职作用——以新浪微博为案例[J].科技传播,2021,〔10〕:3.【2】唐川,周琳,陈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求职的对策研究[J].学习导刊,2021,〔4〕.【3】孙彬,刘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21,〔1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