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谣言传播与控制问题研究
作者:周杰玉露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3
        谣言并无真实性可言,往往会被真实的信息所揭露。其扩散最初仅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更为便捷的方式越来越容易接触和传播各种信息,网络谣言也借助网络介质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社会的正常秩序产生了不良影响。立足于信息网络背景,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信息化;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谣言控制;问题研究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络、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立足于信息网络背景,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谣言的传播与言论自由的行使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互联网兴起后,、博客、跟帖等成了公民表达自己观点的新平台,便于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也成为了谣言传播的主要方式。谣言是捏造的虚假事实,是无事实根据的传言,不存在对基于事实提出个人看法的基础。它不是自然人正常情况下使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行为,而是制造社会恐慌。如2011210日谣传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部分不明真相的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谣言的内容不属于受保护的合法信息,网络谣言及其传播具有跨时空、快速性、迷惑性、模糊性、甚至破坏性的特点,其目的不是采集、传播信息,而是虚构事实以引发社会关注。如20113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316日开始谣传日本核辐射影响国内盐产量,结果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更有商家趁机抬价。2008年的蛆橘事件,更是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导致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二、网络谣言的的监管与法律规制
        网络监管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有责任依法制
裁那些故意制造、传播谣言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国家应当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范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行为,界定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对于制造、传播谣言并可能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行为,要依法实施法律制裁。国外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978年以来,美国政府各部门先后出台了130多项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对于网络谣言的问题越来越重视,陆续颁布了打击网络谣言的相关政策和相关法律。特别是近年来,网络乱象愈演愈烈,明确划分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势在必行。20139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广大网民的表达权,体现出教育、引导为主的精神。该解释的出台,对于规范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监控管理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对策与思路
        网络谣言的传播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也危害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互联网企业更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课题研究认为,现阶段加强网络管理,控制谣言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加强政府管理,完善相关立法。网络信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始终秉持的重要战略。如果放任不管,一旦谣言传播,很可能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严重伤害。因此,各级证必须从大局的高度,重视网络监管,不断完善我国网络监管的相关法律制度,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扩散,为公民提供一个合理合法表达观点的平台和空间。通过立法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正常诉求加以保护,同时打击通过网络传播的各种谣言。第二,强化互联网企业的责任意识。增强网站的社会责任感,是网络秩序健康有序发展的切实保障。网站要有社会责任感,不为利益所动,及时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蓄意编造的谣言挡在网络之外。第三,个人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公民面对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正确认识互联网,警惕主观臆断,保持理智和清醒,慎思之、明辨之,增强社会道德感。对于毫无根据的信息,坚守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决拒绝和抵制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的危害(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