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特点与治理措施
□ 李银浩    刘 鹤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一方面使得大众话语权得到提升,人们可以更加平等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环游世界”。本文以后真相时代为研究背景,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内容、渠道、效果等方面出发探析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特点;治理措施
“后真相”及网络谣言的概念界定
(一)“后真相”概念界定
“后真相”是指随着社会关系茧房化和重归部落化,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有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情感和观点[1]。“后真相”不是指事物没有真相,而是说人们不再把对真相的关注放在优先地位。在了解某个事物时,人们首先关注立场、情绪和利益,其次才是真相。也就是说,后真相时代真相并未被篡改,只是变得不再重要了,人们更愿意关注符合自己情绪和立场的事。
(二)网络谣言概念界定
网络谣言的危害
国内对网络谣言的界定大致如下:“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之为网络谣言,是因为其发布和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2]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谣言的特点:网络谣言是在网络中进行传播的;网络谣言是一种没有经过事实证明的言论;网络谣言在传播中有意无意地对真相进行曲解或加工,具有某种目的性。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内容、渠道、效果等方面出发,探析后真相时代下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机会增加,主体隐蔽性强
社交媒体时代,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在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使谣言传播的机会空前加大。网络谣言的传播几乎不需任何成本,网络的互动性、即时性也给谣言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而且,网络谣言的主体隐蔽性更强。造谣者和传谣者在网络上进行匿名传播,谣言的源头常常无法被有效追踪。同时,互联网的隐蔽性还助长了部分造谣者的侥幸心理,他们认为匿名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不会受到追查和惩罚,这就使得一些人对造谣和传谣更加有恃无恐。
(二)谣言议题广泛且有偏向性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的《年度谣言分析报告(2016)》显示: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关、社会秩序等成为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其中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类”谣言议题占网络谣言总数的55%左右。
由此可见,网络谣言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与大众的利益和情感相接近。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立场、情绪和利益,真相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当网络谣言的内容与大众的利益和情感相接近时,谣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传播也会变得更加迅速。
网络谣言议题内容还具有偏向性的特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生理和安全需求是基础,这两者得到满足后,大众才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类”网络谣言传播最为广泛。
(三)社交软件成为谣言主要传播工具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用户明显增长,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演变为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在新华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辟谣专区”中,笔者随机选择100条网络谣言进行分类,结果发现,通过朋友圈及传
88    全媒体探索 2023年6月号
播的谣言有76条,微博传播6条,抖音传播6条,头条号传播5条,百度贴吧传播2条,百家号传播1条,其它未标明传播来源的谣言4条。
根据信息源相似理论,如果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拥有较为接近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那么对于发布者传播的信息,接收者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认同,因此会更加容易接受相关信息。在微博、等社交软件中,成员与成员之间拥有相近的文化或社会背景,彼此之间存在较高的信任度,因此网络谣言的传播也就更加便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络谣言在社交软件中更易传播。
(四)谣言传播后续负面影响持久
由于网络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网络谣言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现象级的传播。同时,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持续存在。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正是这个道理。谣言影响持久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受众没有及时收到辟谣信息;其次,网络的特点使得信息能够长时间保存。此外,在后真相时代,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秉持的信念与想法,即使有辟谣信息出现,网民也更倾向于相信与自己认知相一致的“事实”。因此,网络谣言生成后,其后续负面影响相对持久。例如,“7·7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就在网络上发酵了很长时间,一年后造谣者才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造谣风波才得以平息。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措施
(一)发挥主流媒体信息权威作用
主流媒体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拥有丰厚的媒体资源、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专业的从业人员等诸多优势,为大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主流媒体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且可以与政府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对各类信息进行梳理和管控。主流媒体有实力整合上述资源,以达到网络谣言治理效果的最大化。面对网络谣言,主流媒体应发挥其信息权威的优势及时辟谣,将真相摆在大众面前。新冠疫情期间,人民网《求真》栏目等平台多次发布辟谣信息,卓有成效地减少了谣言的传播。
(二)将网络实名制真正落到实处
我国于2015年开始推行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化不会影响网民发言的积极性,而是引导网民更加理性地发布和传播信息。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无法追溯背后真实用户的网络账号,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养号”、恶
意注册黑产业链。因此,必须从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和技术层面将网络实名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受众的情绪疏导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在很大程度上能与大众的情
感共鸣、主观立场、现实利益相互呼应,所以具有更强
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而且在特殊背景时期,往往会有大
量谣言产生,这是因为特殊背景下公众情绪比较容易产
生波动。如在突发社会事件面前,公众会产生恐惧、焦虑、担忧等情绪,这些情绪很容易被网络谣言利用。因此,需要加强对受众的情绪疏导,避免受众因为过度恐慌、焦虑等情绪而做出过激行为,以减少“集体无理性”
事件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和媒体要畅通信息渠道,
及时公开事件相关信息,以稳定公众情绪。
(四)引导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
提供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传播效果产
生着重要影响[3]。意见领袖往往拥有数量可观的粉丝
和关注者,其传播的信息也会被更多人关注并转发。对
于网络谣言,意见领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意见领
袖对谣言进行转发,无疑会使得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反之,若意见领袖能够自觉抵制谣言并
积极辟谣,那么网络谣言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
引导意见领袖的传播行为十分重要。各网络平台应完善
相应规章制度,督促意见领袖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要
轻易评论或转发未经核实的谣言或信息。意见领袖自身
也要提升辨别谣言的能力,保持谨慎求实的作风,让自
己成为真相的传播者,而不是谣言的扩散者。
[参考文献]
[1]李彪,喻国明.“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
传播场域研究——基于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J].
新闻大学,2018(02):103-112+121+153.
[2]潘相国.网络谣言与新闻真实[D].华中师范大学,2002.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1:49.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
业硕士研究生)
2023年6月号 全媒体探索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