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根现象
雪景的古诗    乡村文化的衰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而且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这样的忧虑主要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是我的童年生活,正在消亡与崩溃”(陈壁生《我的故乡在渐渐沦落》)。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我的故乡在渐渐沦落》);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瓦解(倪伟《精神生活的贫困》);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的内涵”,人们经常提到的“赌博、买码、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 
    于是,就有了更深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乡村的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如论者所说,“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我的童年生活——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这一根本性的忧虑。
    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乡间已经逐渐地不再像逝去的时代那样,成为人们童年的乐土”。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上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合力,归依感,那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存在,而城市文化更对他们十分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发生了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自然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一位作者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我的故乡在渐渐沦落》)。——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这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这是发人深省的。
    而我们的思考和追问还要深入一步: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原因分析
邪恶a     “失根危机”的产生既然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与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长期的“文化赤字”现象息息相关。伴随着这种危机心理的产生,是公民主体心理地位的丧失,是参加经济建设积极性的下降,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沦落。这种消极负面情绪必将给国民的快速稳定增长带来隐性的危害,势必腐蚀国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民族的发展贻害无穷。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必根源于社会背景,唯有断根塞源方可避免治标不治本的浮表行为。至于国民出现的“失根危机”心理其根源可以从制度文化两方面进行分析。
    制度方面,户籍管理制度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民政管理制度,在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僵化的结构所存在弊端日益浮现。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城乡差异以及东西差异现象,导致了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动,这种流动的频率速度导致了户籍管理制度的滞后,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户籍问题无法解决,社会地位难以得到认同。
    随着不同阶级间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同工同酬”的愿景难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分配不均,其它资源配给呈现出的极端分化趋势。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种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导致了国民自我价值的信心丧失,社会产生积极性大大削弱。
    文化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思潮的不断涌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日益式微。都市“鸽子笼”式的生存环境,导致国民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广泛,心里距离却益发扩大。
三、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现象,要消除国民“失根危机”的心态。我国首先必须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废除不合理的条文规定;改革间接阻碍人口向城镇迁移的配套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体系,缩小城乡间的社保、福利方面的差距,从而使户籍作为差别化分配社会资源的功能淡出历史舞台。其次是保障社会公平,在坚持分配公正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督,并且从立法层面上加以保障公平的实施。最后,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培养文化从属心理。此外城镇社区应开展联动,丰富人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大闹五庄观 中国特社会主义中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的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目标理想的呼唤下,解决民众心理的“失根危机”必然成了党和政府的当务之急。
华子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