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13期
        〔关键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
        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17—01
        一、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校教育被放置在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的意义。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
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社会上各种体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校无法把这些影响拒之门外。可以说,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复杂,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育需求。
        因此,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拓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也是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整体教育思想的保证。同时,也是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并形成合力,教育的成效才能更加凸显。
        二、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要扮演好各自的角
        首先,家庭中父母要真正承担起“第一任教师” 的责任,使家庭教育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
孩子“第一任教师” 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进行循循善诱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并且要有耐心,让孩子从他出生那天起就能真正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里,在父母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里老师要真正承担起“灵魂工程师”的重任,使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完美无缺。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心理、性格最为可塑的关键时期。而学校教育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它拥有众多专业的教育者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拥有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会与人相处所离不开的学生体,这些都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具优势。因此,作为主导学校教育的教师就必须担负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重任,既教书又育人。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格,提高学习、生活以及接受外在事物的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要共同作用,使学生主动扬长避短,自觉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最后,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则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杜绝假、丑、恶,不断提升明辨是非和控制自我的能力,主动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社会大熔炉中自觉铸造开朗乐观、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
家庭教育文章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三位一体”教育有效途径
        在对学生共同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突出主阵地的作用。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邀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同时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
        学校还要主动与学生所在社区、村社、社会体等经常联系,争取和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的平台。丰富和创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等接受教育。
        反过来,家庭和社会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学生一旦离开了学校,就脱离了教师目光的“实时控制”,脱离了学校的约束。这时,就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弥补学校在“盲区”对学生管理“鞭长莫及”的不足。同时,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整治网吧、违法歌舞厅和电子游戏厅等,全面净化社会环境,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