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第一篇: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率:92.01%。
学费:2500元--5000元/年。
热门分析: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 百分率
国有企业 34.35% 录取研究生 14.68% 民营及私营企业 12.59% 其他事业单位 1.10% 高等学校 1.23% 机关 1.24%
科研设计单位 7.94% 三资企业 12.14% 部队 3.54%大连工业大学怎么样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0.99% 出国 1.43% 自主创业 0.43% 金融单位 0.25% 医疗卫生单位 0.08%
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88.68%、机械设计及制造82.72%、汽车与拖拉机81.61%、机车车辆工程91.44%、流体传动及控制84.53%、真空技术及设备88.89%、机械电子工程88.44%、设备工程与管理85.6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87.23%、铸造84.47%、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92.46%、焊接工艺及设备92.79%。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如何?本专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通过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训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cad/cam的应用方面有较深的功底,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分离机械研究报告指出:学完本专业后学生可以在各类制造企业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手段从事产品的反求、三维造型、计算机辅助分析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下面来看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深度剖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调研发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该方向主要培养能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并具有初步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机、电、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在电子技术、微机(包括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方面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应用能力,并能够独立进行微型智能化产品的开发。毕业生主要在各类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制造等技术及管理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数控技术及应用)
数控技术是现代工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方向对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培养从事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研制、开发及cad/ cam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制造业从事数控设备开发、数控设备应用及维护、技术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
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材料成型理论与工艺方法,能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手段进行复杂和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学生将在冲压工艺与模具、注射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cad/cam/cae技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等方面获得综合型的工程训练。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制造企业从事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从事模具制造
机械工程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上海交通大学 A+ 14 燕山大学
A 27 合肥工业大学 A 西安交通大学 A+ 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8 北京交通大学 A 清华大学 A+ 16 华南理工大学 A 29 华东理工大学 A 浙江大学 A+ 17 西北工业大学 A 30 西安理工大学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8 天津大学 A 31 太原理工大学 A 吉林大学 A+ 19 同济大学 A 3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华中科技大学 A+ 20 上海大学 A 33 河北工业大学 A 8 西南交通大学 A+ 21 北京科技大学 A 34 东南大学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2 中南大学 A 35 北京工业大学 A 重庆大学 A 23 湖南大学 A 36 广东工业大学 A 大连理工大学 A 24 武汉理工大学 A 37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东北大学 A 25 江苏大学 A 38 南京理工大学 A 北京理工大学 A 26 山东大学 A 3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
B+ 等(60 个): 四川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福州大学、长安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贵州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西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侨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厦门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新疆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大连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湘潭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B 等(59 个): 江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安徽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扬州大学、南华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济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苏州大学、重庆工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汕头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五邑大学、三峡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青岛大学、江苏工业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C 等(40 个): 佳木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武汉科技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石河子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宁夏大学、南通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长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广州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沈阳化工学院、西南林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集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延边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工学)。
二、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方向。
三、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与机器的组成原理、运动分析方法、力学分析方法及电气控制原理,各种机电产品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与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自动化制
造系统,机器人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当代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很大发展。如今,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正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加速高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主要支撑,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迅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技术,使设计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最优化;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机电产品的一体化,出现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机器人、微型机电系统等;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使机械制造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机器的设计与运行过程的紧密结合,可以对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销售过程、安装与运行过程实现综合的自动化控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其他技术及行业的发展。
各种自动化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各种大型成套设备的开发成功使得各种重点工程的建设成为可能;机械设备的精密化带动了微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实现了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制造并使存储器的容量成倍提高;航空航天及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均需依赖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