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9.2
天津“五大道地区位于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是指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近似长方形的地区。该地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共有道路23条,总长度为17公里,建筑1625栋,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建筑建于1935年以前。“五大道”地区是近代天津各国租界中建设质量最好的高级居住区,也是现状整体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其中该地区原属英租界内的居住区,至今完整保存有20世纪初设计并建造的各式小洋楼,建筑风格受西方建筑的影响,形式丰富多样。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部门介绍,“五大道”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等国各式风格的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230多幢,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漫步于天津的“五大道”,街道
两边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尺度宜人,林林总总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当您把目光驻留在建筑本身的时候,千万不要遗漏“五大道”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即街道两边的围墙
一、“五大道”围墙出现的原因同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与情趣昂然的庭院和街道比较起来,围墙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是,纵观整个“五大道”地区,除了花园和部分建国后新建的小型组团外,围墙几乎分布在整个街区的建筑中。仔细分析“五大道”地区的围墙后,笔者认为其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建筑性质原因。1930年以后,
英租界的“五大道”地区逐渐形成,建筑多为洋房住宅,此外,新式里弄住宅也集中建造在这一地区,从本质上看,该地区是作为高级住宅区留存下来的。地区本身的建筑性质———住宅建筑的私密性和安全
需要要求围墙来进行围护和防卫。
2.建筑密度原因。“五大道”地
区作为英租界,在当时政局混乱的背景下成为“国中之国”,享有治外法权,所以,除外国人之外,下野政客、清廷遗老和军阀买办纷纷涌进该地区置地建房,毗邻而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显示,该区域面积近
1.28平方公里,其中建筑用地约0.66平方公里,独户花园住宅用地0.27
平方公里,里弄式花园住宅用地0.14平方公里,其他的里弄住宅和高级公寓住宅约0.20平方公里。在面
积有限的租界地之内建造起相当数量的洋房别墅和里弄,使得这一区域的住宅较之国外建造环境的地广人稀和环境优美,显得密度过大。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能够获得幽静、自然、自成一体的生活气氛,就成为围墙出现的又一原因。
3.居住心理原因。20世纪初,
街道的美学
徐蕾周晓冬郭珊
天津“五大道”街区围墙初探
city
城市规划
50
2009
.2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成为政治风暴中心———北京的后花园。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清廷的遗老遗少来到这里买地置业,如天津惟一的王府———庆王府;下野的政客也纷纷来到这里寻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北洋政府中就曾有多位重要人物在“五大道”
居住。另一方面天津的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商人买办也到“五大道”置地建房。“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顶紧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
4.本土文化原因。在英租界居
住的人,除了部分外国人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而中国的本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居住等级的表达。墙随屋走———自古至今围墙在中国的文化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秦始皇嬴政修国之围墙———长城,明皇朱元璋高筑墙,豪富地主修高墙,普通百姓修篱
墙,在阶级社会,围墙成了等级制度的一部分。若论中国近代城市所拥有的富人区的规模,天津当属第一,而名人、要人云集的“五大道”更是天津名副其实的富人区,在这里,围墙成为了身份和阶级的象征。
二、“五大道”围墙的形式分类在“五大道”最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有89所,意式建筑有41所、法式建筑有6所、德式建筑有4所、西班牙建筑有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而围墙的形式也同样多种多样。
从形成方式上分类:一是单纯式围墙。所谓单纯式围墙即最为普
通的围墙,这种类型的围墙形式也
是“五大道”地区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围墙。二是建筑式围墙。这一类型的围墙形式是由单层附属建筑沿街布置,围合院落,形成“围墙”。而这些“围墙”一般是由车库、厨房、门房和佣人房等构成,临街面一侧可能会开有高窗和门(图1),这种类型的围墙有的部分会有相对较高的高度,形成高低错落的界面。
从建造形式上分类:一是实体式围墙。从围墙的虚实程度上来看,“五大道”地区的实体式围墙是最
为普遍的。它为住宅内部提供了幽静、私密和安全的空间,适应了主人深居与私密的心理,也为街道提供了完整的街道界面。但是实体式围墙的立面并不呆板,“五大道”上的实体围墙往往采用有韵律的砖柱打破长立面的单调,多变的线脚和多种材质的变化也是丰富的元素,有时还会配合精致的砖雕纹样(图2)。二是通透式围墙。与实体式围墙相对的,在“五大道”上还有一部分通透式围墙,它们一般由铁艺栏杆和柱子结合组成,这种类型的围墙有相当部分是后期拆改整修过的“透视围墙”。三是半实半虚式围墙。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围墙之外,“五大道”上还有相当部分的半实半虚式围墙,可以看做是实体式和通透式围墙的结合体。半实半虚式围墙一般上虚下实,既具备防卫功能,又形成视线上的通透,空间堵而不死,并且透空部分会设计得相当巧妙而精致(图3)。最为著名的要属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
内一览无余。
三、“五大道”围墙的功能作用如今,“五大道”地区已经因小洋楼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如果将小洋楼比做
图1
图2
图3
city
城市规划
51
200
9.2
“五大道”上的浓墨重彩的话,那么它的围墙则是承托精彩笔墨的上好宣纸,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围合住宅领域。
围合住宅领域是围墙最为重要也最为根本的作用。“五大道”地区的建筑,无论是独栋别墅、连排
别墅、新旧式里弄等都离不开围墙的围合。因为有了围墙,才有了围合出的独立而幽静的院落,有了里弄里稳定和温馨的氛围(图4),即使是几乎临街建造的联排别墅,也需要围墙围合出一定领域,形成由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中介和转
换(图5)。2.限定线性街道。
围墙在凯文·林奇的著作《城市意象》中被认定为横向参照物之一,所以它对于“五大道”地区的线性街道也起着重要的限定作用。与现在由主次干道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不同,“五大道”地区仍然保留着英租界时期窄而密的长方形道路网的形式及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方式。街道两边的围墙作为非连续建筑界面之间的围护和联系结构,全部沿街道边界线建造,使得尺度宜人的街道获得了良好的延续,体现了街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图6)。
3.增加街景的丰富性。
建筑的轮廓、立面是线性街道景观的重要元素,“五大道”连续的围墙也是构成街景的一部分。同建筑风格的多变一样,围墙形式的多样性也为街道提供了丰富的街景立面,或通透或封闭的界面带来了街道空间景观视野或封闭或开放的时空转换,使人们得到了不同的空间享受。
“五大道”地区有院落的住宅建筑本身会退让街道,把院落布置在临街的一侧,院落的进深为6米~
11米,而路面宽度约8米~10米,红线宽度约13米~15米,这样,边
界的围墙就强化了建筑本身的景深,增加了街道两边的景深层次。
根据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对于“第一次轮廓线”和“第二次轮廓线”的定义,可将街道两边的建筑轮廓线归结为第一次轮廓线,而围墙可以成为第二次轮廓线。“五大道”两边建筑高度或高或低,屋顶或平或坡,立面
风格或纯正或折中,如此多样的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区
域,街道两边连续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围墙将这些建筑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街道两边的整体感,使街景在变化中又体现着统一。
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已经成为展示天津形象的重要窗口,并在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五大道”地区的围墙也打造成为该街区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孟永,刘硕坦.城市街道围墙导控设
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5,5.
[2]金澎育.天津五大道[J].建筑创作,2006,9.[3](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
花文艺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8X(2009)02-0050-03[收稿日期]2009年2月
[基金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研规划基
金资助项目(C0603-011)。
[作者简介]徐蕾,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讲师;
周晓冬,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讲师;郭珊,天津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编辑:高福美
图4
图5
图6
city
城市规划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