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自律,做一名“慎独”的人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我们的学识和道德水平高地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特别是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加强道德内化和自控,将社会道德转变成个人品德。
谈到道德自律,有一件事始终让我记忆犹新。大二时期暑假回家时,在火车站碰到一男子拿着一张100元钱问我可否换些零钱,当时我没有多想,恰好身上有零钱,就帮他换了。可是当我拿着那100元钱去买车票的时候,被售票员告知钱是,当时自己非常的懊恼,心想真是倒霉遇上了骗子。100元钱对于身为学生的我来说不是小数目,所以我决定把它花出去,有一天在小区的楼下买水果的时候,我把它花给了一个农民模样的伯伯。事后我心里一直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亏心的事。身为一名大学生我明知道那是假钱,却为了私利把损失转移给无辜的人,这样做对吗。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骗子骗了为什么不报警,却要想着把它怎样花出去,我这样做不仅是不道德的,而是同样也违反了法律。把假钱花出去,虽然并没有人知道,但是我并没有如释重负,相反觉得自己的行为竟有些卑劣。抛开法律不讲,单从个人道德行为来看,我陷入了一个“利己不害人”和“利己却要害人”的道德抉择之中,最后我还是主动到了那个农民伯伯,用真钱换回了那张。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才意识到当时在面对道德选择时,我没有做到“慎独”。利己从
理论上讲无所谓善恶,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本能。但是利己与利他并不是对立的,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但是利己的手段则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从我个人的道德成长体验来讲,我认为加强道德自律,做一名“慎独”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做一名“慎独”的人,就要善于从“隐”处下工夫。一个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之中,与团体队员朝夕相处,假如头脑中产生了某些不正确的思想和念头,或者有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在行动上进行自我克制和约束,即使在行动上做出了某些错事,也能很快被他人发现,及时给予批评、纠正和引导。所以,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坚持道德原则,遵纪守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培养“慎独”的关键是要在失去外在约束力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大学生来讲,在没有同学和老师监督时,实行严格的慎独自律,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都做好,才算是做到了道德自律。
其次,做一名“慎独”的人,还要从“微”处做起。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看不到小事情会变成大事情,不了解小事情会起大作用,便很可能在这小事情上引出大问题。大和小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小就没有大,大是从小开始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就是说,开始时那怕做了一点点错事,如果不注意,也会酿成大错。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我们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认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小恶”会发展到“大恶”,小错误会发展成大错误,到头来出大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言谈举动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小事。坚持“慎独”,在“微”上下工夫,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shendu
再次,做一名“慎独”的人,要经常在实践中反思自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个人要求取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工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内省是儒家提出的重要自我修身方法。《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意思就是每天都要反复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发现有违背常礼和伦理道德要求之处及时纠正。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在纪律约束下和有人监督时能按照要求、规范去做,一旦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就会放松,行为也可能出现偏差。只有通过慎独和自省的方式来修养身心,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才能真正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内化为我们的道德意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