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自由复制
注释:
1.君子戒意:上帝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规律。如果你遵循在书页中发现真理的原则,你将被教导正确的原则。
2.”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 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骗别人就是:真诚,也就是不欺骗自己。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
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其实这是做人的一种性格。作为一个君子,应该言行一致,无论别人经过,都保持高尚的品格,即使没人看见,自己也不能放松。
一、词语解释
君子:指人格高尚、品德良好的人。在最早的时候,绅士这个词特指国王的儿子,他有很高的地位。之后,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演变,它开始指美德。历代文人墨客自称君子,并加以鼓励。
shendu
独处:独处时小心谨慎,一丝不苟。意思是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要更加谨慎,自觉遵守各种道德标准
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公元前:最早见于甲骨文,古文字看起来像手持器具。其本义指地下地位,引申为人格的自卑,从自卑到自卑。之后人们用它来谦让,表达自己的态度。
自牧:自我修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二、《礼记中庸》
《中庸》本身是《礼记》中的篇章,是论述人生修养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属于《礼记》第三十一篇。
《中庸》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学者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庸》的主题思想就是“中庸之道”,这被称为道德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至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元之后,《中庸》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数目,对固定的教育和处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代儒家思想都对《中庸》大为推崇,很多名家都有关于其的注释,比如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等。
总的来说,古代人对道德品质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他们时刻警惕自己,努力做一个谦虚的君
子。今天,许多思想和行为都是从这些经典思想中传承下来的。现代人依然对君子二字推崇备至,这是中国文人的最高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