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解读一张试卷的繁、难、偏、旧
――谈谈课改中的试卷命题问题
       
                霍山县戴家河初中
                    叶昌茂
解读一张试卷的繁、难、偏、旧
――谈谈课改中的试卷命题问题
我市进行课程改革已有四年余,在改革的过程中,课程标准率先取代了教学大纲,课本也依据课程标准对原先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增删,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育事业出现了勃勃生机,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影响着课改的进程,那就是许多学
习资料和试卷跟不上课改的步伐,还是老的内容,老的题型,该增的未增,该减的未减。这些试卷可经用“繁、难、偏、旧”四个字来概括。这类试卷既有社会上出售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试卷,也包括一些由教育行政部门命题的用以检测教学效果的试卷。对于前者,我们可以一笑了之;但对于后者,我们则要严肃对待了,因为这类试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评价作用,直接决定着老师教的如何,学生学的如何的问题。更远一点,甚至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我认为很值得一议。
下面以《2006年霍山县八年级物理统考试卷》中的电学题目为例来剖析里面存在的繁难偏旧的问题。
例一(选择第2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而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由此可以判定的是(   
A L和电阻都坏了,电流表是好的
B L和电阻是好的,电阻R 断了
C L断开了,电阻R和电流表都是好的
D L和电阻都是好的,电流表断开了
命题者的意图是显然是想考察这样几个知识点: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当被测导体为断路时,电流不通过用电器,只能从电压表通过;电路中的电阻很大时,电流很小几乎为0
学生在做这道题目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上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分析综合能力方可解题。但命题人显然忘了一点,我们的八年级学生仅仅经过6个课时的电学学习,还处于入门阶段。课程标准对八年级电学部分的学习仅规定“学会连接简单电路;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学会用欧姆表进行简单计算。”题目里的几个知识点已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来解这样一道综合题,难度未免大了些。即使想有所“拨高”也不宜在在一道题目里让学生一下子给消化掉,是不是可以分解一下呢,这样也好给学生一个坡度,使多数学生都能到切入点,而不至于难倒一大片学生。这是难题的一个典型,我们再看下一个例子:
例二:(填空第5题)有两个电阻R1R2这样也好的阻值之比为35,把它们串联起来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电压之比是______,若把它们并联起来,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______,电压之比为_____.
本题主要想考察这样四个知识点: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大小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在这四点中,其中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而则是更高一层的东西,命题者显然是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意是好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给出学生具体的数据,而不是几比几之类抽象的东西。因为初二学生对“正比”“反比”的概念理解尚不够透彻,我们又急着拿它来解物理题目,有点急功近利,往往欲速而不达。我的意见是:化抽象为具体。
再看下一例:
例三(计算第二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ab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为04V,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10.5A,求:
(1) 电阻R的阻值多大?
(2) 滑动变阻器R0最大阻值多大?
(3) 电源电压U为多大?
本题是考察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运用,本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在测电阻的时候总是把电压表接在待测电阻R的两端,好直接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运算,可这们仁兄呢,偏把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R0的两端,莫非他不内行?当然不是,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做题时多走几道弯路。他这一偏麻烦可大了,难倒了一大片学生,该题批改后统计,正确率仅为2.2%,像这样的东西不知是想让学生考好, 还是想把学生考倒;是搞素质教育,还是搞精英教育,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几题,仅仅是难了些,就算我们能容忍吧,但你看了下面的例子后,你我可能就有点恼火了。
例四:(实验题)将下列电器元件连接成电路图,来测小灯泡的工作电阻。(经计算电压表用03V量程,电流表用00.6A量程。)
+
         
(上图为系笔者根据原图“临摹”而来)
要说这道题本身也并无问题,既考察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运用,又考察学生的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一看试卷所提供的图形可就让人傻了眼,笔者是非常困惑的,起码有这么几点不明白:
1、 图中哪个上电流表,哪个是电压表?
2、 电表的正负接线柱的标记又标在何处?
3、 电表的大小量程又标在何处?
由于以上的疑点,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教师都无从下手,导线便无从连起。一道题目有这么多的漏洞,可又堂而皇之地作为权威检测来考察全县的中学生,真让人哭笑不得。细一看,这道题又似曾相识,原来是《物理指导用书》上的一道题目,由于该题的配图经过多次翻版,早已模糊不清了,笔者在使用这本资料时基于以上原因而将其剔除,不料这位仁兄却又给选上了,而且是原封不动,我以为这样命题的态度也太不严肃了。
以上我举了几个例子,对试卷中存在的繁难偏旧问题进行了剖析,落笔之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要究其根源,不外乎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命题时不考虑课程标准的变化,还是按老的模式来出题;或者更直接一点,从某一本资料上几道题目了事,对上面的错误也熟视无睹,照搬不误,包括一些图形,数次翻版,导致模糊不清,不出问题才怪呢。我担心这样长期以往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行,严重的会让课程改革流产。课程改革是
任重而道远,它不仅是教材怎样编、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更是试卷怎样出的问题。在任何时候,试卷都是一根重要的指挥棒,起着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至少在目前还难以到更合适的东西来代替它。由此可见命题的重要性了。
最后,我想大声呼吁
――让试卷与新课程一起改革吧!
                                              200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