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里的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方法一
1.师: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板书),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学生读题,教师引导注意“嘎”读ɡǎ)
方法二
1.师:同学们,在你所读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学生交流
2.本篇课文的编者精心选择了三个人物描写片段,它们分别是《小兵张嘎》中的小嘎子、《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均出自名家名篇,以其鲜活生动的人物刻画一直受到赞誉。作家们究竟运用了怎样的妙法呢?相信学习了本文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理解。
方法三
1.回顾《桥》。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刚学习了一篇小小说《桥》,你们还记得里面都有谁?(学生交流:老汉、小伙子、村民)
师:这就是小说里面的人物。(板书:人物)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山洪暴发了,老汉指挥村民逃生的事)
师:这就是这篇小说大致的情节。(板书:情节)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反复提到了洪水,这就是当时的环境。(板书:环境)从老汉的所作所为中,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学生交流: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尽职尽责……)
师:小说就是通过情节和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的。
2.引出《人物描写一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分别摘自《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三部经典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这就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起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知构建
1.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师: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集体正音)
(3).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文中提到了哪两个主要人物?(学生交流)(4)嘎子摔跤的过程分几个环节?画出每个环节动作描写的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品读课文,形象再现
(1)师:虽然我们只是初读了课文,但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慢慢读,慢慢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过程表演出来。(学生读书、品味、表演)
(2).师:现在谁能来当演员,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上台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表演出来。其他的同学观看完表演后进行批注式阅读,画出文中与同学表演一致的地方,写出
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表演出示句子。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再根据“导演”的评价指导再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
3.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大脑中构建出他们的形象来。(学生自由朗读)
(2)师:通过前面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定格在了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的小嘎子
()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以引导学生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
3.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学生自由交流)
4.师: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这两个人物形象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仿佛整个人活生生就站在我们的眼前)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作者用他生花的妙笔,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临死前的严监生》里的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的形象,这节课咱们将继续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你能从中知道什么信息?(学生齐读课题,自由交流)
二、新知构建
1.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师:同学们课前读过《儒林外史》吗?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收获)(2)教师小结:
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熟悉了他们的生活,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判上来。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师:读好了吗?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纠正字音,给予鼓励评价)
PPT出示:
用动词写一段话严监(jiàn)生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3)师: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学生自读思考)
(4)师:谁先来交流?(指名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3.字里行间,感悟“吝啬”
(1)阅读语段: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①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你能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引导学生交流: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②师: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③师:(引导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以下问题)同学们,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④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出来吗?(学生交流)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通过人物动作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引导交流: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见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有多么的重要,感受他的确吝啬)
⑤师: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学生交流:“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同学们,那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学生交流)
(2)师:同学们,短短的几句话就将一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如此生动,请再次读读这些句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人物吝啬的形象吧。(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评价)(3)师: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描写还有几处,你能出来吗?(学生自由读文,句子)
(4)师:谁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梳理: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与奶妈的交流: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头。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5)师: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5)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我们平常习作中需要用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