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北京】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问题。
歌颂老师的诗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
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宇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
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宇“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儿未见衰颓之气。他九
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1.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2)__________、(3)__________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2.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4.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一、答案:1.(2)写字斟酌;(3)砚底磨薄
2.①白石老师作画前深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达到“胸罗万象”的地步,所以作画时总是一
挥而就。②白石老师作画、写字都认真慎重,且下足了苦功,才会有自信一挥的潇洒。③白石老师对生活的美好感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体会,蓄成饱满的感情洪流,作画时倾注笔端,一挥而就。④白石老师晚年仍坚持创作,作品充满生命力,“一挥”也是白石老师精神力量的挥洒。
3.“扑面而来”指迎着脸来,此处用来形容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棕树图清新蓬勃、雄强健壮的力量给人带来的强烈感受,表现出白石老师画作的蓬勃生命力以及白石老师传神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热爱。
4.①对生活观察细致,认识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取材于生活,但作画的时候是“凭空”作画。②作画、写字很认真,很慎重。白石老师给别人写字的时候,前后打量斟酌,横量竖量。③作画勤劳。白石老师使用的砚台经过千万次研磨,都快要把砚底磨穿了,他人到晚年仍然坚持创作。④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白石老师把一个普通人对家乡、祖国、一切生命的热爱都画在画里、写在诗里。(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作答时,首先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文章第①~④段具体回忆了白石老师作画的细节;第⑤~⑦段通过白石老师画的几幅画展现白
石老师的艺术追求;第⑧段写白石老师具有饱满的创作热情,作品充满生命力。然后仔细阅读题干,可将答题区间锁定在第①~④段。(1)空中的“‘凭空’作画”对应文章第①②段,因此(2)(3)空的答案可根据第③④段概括。第③段具体描写了白石老师作画、写字仔细斟酌的细节,第④段具体描写了白石老师作画勤奋,砚底磨薄的细节。考生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白石老师的“一挥”需要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①②段提到白石老师作画不仅从造化入手,而且对事物观察细致、认识深刻,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据此可知白石老师之所以在作画时能一挥而就是因为其能深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画时达到了“胸罗万象”的地步。文章第③段提到白石老师作画、写字认真、慎重,经反复打量斟酌后才入手,第④段提到白石老师作画勤奋,在艺术修养上下了很大的苦功。由此可知他的认真和勤奋使他作画时有了自信“一挥”的潇洒。由第⑤~⑦段可知,白石老师的画作中充满真挚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美好感知,又有爱国之情和民族大义。据此可知白石老师的“一挥”蕴含了饱满的情感。第⑧段提到白石老师晚年仍坚持创作,作品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因此“一挥”也是白石老师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赏析。作答时,首先明确词语本身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在文中
的语境义,即写出了怎样的内容;最后具体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扑面而来”本义是迎着脸来,文中写出了白石老师在九十多岁高龄时画的棕树形神兼备,具有一种蓬勃健壮的力量之美,给人以心胸畅快、精神振奋之感。其一方面表现出白石老师画作的蓬勃生命力,另一方面表现了白石老师传神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热爱。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精神品质。分析时可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根据白石老师“胸罗万象”能够“凭空”作画,可看出其对生活观察细致,认识深刻;根据白石老师作画、写字反复斟酌,作画勤劳,晚年仍在坚持创作等,可看出其认真慎重,勤奋刻苦;根据他的画作中充满昂扬的精神,他对祖国充满大爱、对和平充满向往等,可看出其热爱祖国、热爱和平。考生据此答出三点精神品质即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