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99
文/钟星洋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力求落实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个要素。通过对教材中作品的把握,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选了三篇,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用鲁迅的作品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极具有价值的。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鲁迅作品;教学价值
近几年来,关于鲁迅的作品是否应该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存在争议,社会舆论不断。而鲁迅的作品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都有独特的价值,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1 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
“一怕文言文,二怕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以看出鲁迅的文章的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教师觉得鲁迅的作品难教,学生觉得鲁迅的作品难学,这就造成了当下“去鲁迅化”思潮的出现。
鲁迅写的作品文体多样,思想深刻,教师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尚且需要深入文本,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浅出。鲁迅的作品中不仅采用“明线”——民间的习俗、封建的伦理道德,还有对于“明线”背后强大的背景深层含义,这些内容对教师来说都是晦涩的,对于教学就更加的需要教师的修养。
中学阶段的学生,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期间,而鲁迅的文字十分的尖酸、深刻,富有内涵。鲁迅笔下对“未庄”“鲁庄”“祥林嫂”的描写,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学生对时代的反思还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2 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2.1 鲁迅作品的语言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强调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水平。鲁迅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作品语言大都风格多变、语言精炼、突出细节,值得学生加以学习。
首先,鲁迅的作品中语言风格多变。鲁迅的作品多小说、杂文,也有散文。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篇目分别自于《华盖集续编》、《彷徨》、《且介亭杂文》;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属于杂文、小说,对于《记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的语言也都是不同的,平和的语言饱含批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学习鲁迅的语言,掌握不同的文体特点。其次,鲁迅的作品中语言风格精炼。鲁迅曾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他的语言多是精炼的,没有冗长之余。在对人物的描写,寥寥几笔就能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展现,例如对《祝福》中祥林嫂的刻画,通过几次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顺
着眼”、“眼角带些泪痕”刻画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最后,鲁迅的作品中语言表达突出细节。通过表层文字的表现,使得背后封建礼教无处可逃。在《祝福》中对“四叔”的书房的描写,陈抟老祖写的“寿”、“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等,给我们展现一个守教的鲁四老爷的形象。让学生去品味鲁迅作品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深入浅出,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2.2 鲁迅作品的思维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强调学生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获得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以及创新度,而鲁迅的作品是极具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
思维是人的智力核心,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就是一种学习思维的过程。首先,鲁迅的作品是极具逻辑思维的。鲁迅的作品中,通过对事情的叙述,让人从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例如《药》中采用“华家”与“夏家”的叙述,让读者通过看“吃人血馒头”这件事情来看人们的麻木、愚昧。让学生去感受文字,通过这种思维的逻辑性的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鲁迅的作品是极具创造性思维的。鲁迅的文体多样的变化,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鲁迅的文章是“四不像”作品,鲁迅常打破常规,用自
己所想所感来创作,自求新意,这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创新。最后,鲁迅的文字还极具批判性思维。鲁迅的文字背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对中国民众“劣根性”、“看客”形象的批判,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反思,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提升自我。2.3 鲁迅作品的审美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强调学生通过对文字美的感悟,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鲁迅的作品中,文字美和思想美是值得一谈的。
首先,文字美表现彩凸显。例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时,祥林嫂刚来鲁镇的时候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是到最后临死前的样林嫂“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如今已经全白了;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作者运用彩凸显了祥林嫂这一生巨大的变化,从祥林死后,再嫁贺老六,最后阿毛的死去,这一生是一个悲剧的女性。同时,文字美表现在凝练有力。我们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作品最深刻的印象也便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通过凝练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对刘和珍等青年学生惨死的愤懑。这都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深入挖掘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鲁迅的作品中去挖掘这样的语言,体会深沉的美,为自己创造美做铺垫。
2.4 鲁迅作品的文化教学价值鲁迅作品简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传承与理解强调学生通过语言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觉的去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辩证看待外来文化。
鲁迅的作品以“立人”与“立国”为根本,一直都在为了到民族振兴的路而奋斗,是极具有启蒙性的作品。“鲁迅在全盘反传统的情况下,仍能辩证地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某些遗留成分具有知识和道德的价值
”鲁迅的作品反对的是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但是对于旧社会中好的方面从未进行批判,甚至在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继承;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其次,鲁迅也在不断的借鉴外来的文化。鲁迅东京游学,吸收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思想,他辩证的提出了“拿来主义”。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不能一昧的崇洋,也不能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才能落实我们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最后,鲁迅的作品选编进语文教材,这是无可厚非的。通过鲁迅作品中对凝练、犀利语言的理解,对批判与创新思想的把握,对文字背后的思想美的领悟,对中华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夏彩红.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史洁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 王栋生.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J].语文建设,2008(10).作者简介:钟星洋(1997—),女,四川资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人文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