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
..
摘要: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以平实的笔调为读者展示出一
个真正领悟了荒诞的普通人是如何按照真实的原则去生活的。主人公莫尔索在荒诞的社会中,以一种无动于衷的姿态生活着,表面上的无情在细节上无法掩盖其内心的清醒、理性、孤独与无奈。他以一种冷漠的姿态反抗着无味的人生,并从中得到了他特有的幸福感。
关键词:莫尔索;冷漠;清醒;荒诞;反抗;幸福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7-0097-02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而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方面的反映即存在主义文学,已成为二战后西方现代文学的最主要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孤独的。在对上帝的看法上,他否认上帝的存在,认为即使上帝存在,他也是无能的、是做恶的。他的代表作《局外人》被公认为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中充分体现的经典作品,体现了他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它是一部对荒诞有着彻悟及叛逆的杰作,主人公莫尔索的所作所为恰恰是这些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他的形象分析,我们能够更明晰、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存在主义文学。
1冷漠的局外人
之所以用“局外人”来形容莫尔索,是因为他的言行举止--对于一切抱以冷漠的态度--被世人所排斥和不理解。在整个社会体关系中,他被世俗所抛弃,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在亲情方面,一般人认为亲人特别母亲对于自己是最重要的,而小说一开始便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开始,在准备去养老院时,他表示“我有点烦,因为我还得到艾玛努埃尔那里去借黑领带和黑纱”。在途中,“……汽车颠簸,汽车味儿,还有道路和天空亮得晃眼,把我弄得昏昏沉沉的。我几乎睡了一路”。在为母亲守灵时,“屋子里暖洋洋的,咖啡使我发热,从开着的门中,飘进来一股夜晚和鲜花的气味。我觉得我打了个盹儿”;在被问及母亲的年龄时,“我”回答“还好”,“因为我也不知道她究竟多少岁。”在葬礼结束时,“我想到我要上床睡它十二个钟头时我所感到的喜悦”。同时,在整个事件发生的时候,莫尔索一直仔细的观察着周围的人、物、景。这种漠然的态度、这些真实的描述给读者的第一感受就是莫尔索在这件事中仿佛是个局外人。
对待爱情,当“玛丽问我爱不爱她。我回答说这种话毫无意义,我好像不爱她”;当玛丽“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我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当被问到为什么娶玛丽时,他说“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可见,爱情也激不起他半点兴趣。
同时,生命对于他来说也是如此。入狱之后,无论是在监狱中和辩护律师的谈话,还是在法庭上的自我辩护,莫尔索一概采取超然的态度。他反复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与其说是真正的悔恨,不如说是
某种厌烦”。最后在法庭上虽然深感自己在精神与人格上蒙冤,内心感到委屈,但当庭长问他“是不是有话要说”时,他是这样反应的--“考虑了一下,说了声‘没有’”。就这么让自己的命运悲惨定性。对于上诉,他反复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是“进退两难,出路
是没有的,并且是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在他眼中,“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所以,生命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除此之外,他对友情和事业也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
如果从以上列举的种种来看,莫尔索表面上确实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抛开表面现象,从深层次去挖掘,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真实、不矫揉造作的人,是一位清醒的认识到荒诞世界的人。
2追求真实的旁观者
加缪在为美国版《局外人》写的序言中说到:“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用我们常用的一句话来说,正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莫尔索跳出了这个荒诞的世界,以“局外人”的姿态去反观这个社会,他清醒的认识到这种荒诞并坚持以真实的姿态活着。他的一言一行受着本能的牵引,如对性的渴望,对阳光的敏感,在潜意识中存在的毁灭情绪等等,而决不是受外部世界给予他的道德压力或是法律的约束。他时刻保持着人的自然状态,遵循着与生俱来的自然力量,本能地活着。所以说他对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厌倦什么。例如在对待母亲去世一事的态度上,莫尔索的表现并非不爱母亲。在他到达养老院时,他“真想立刻见到妈妈”,“
立刻”一词足以让我们看到他对母亲的爱。随后,“……我喝了咖啡,想抽烟。可是我犹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妈妈面前这样做。我想了想,认为这不要紧”。这段话中,“犹豫”一词表达出莫尔索并非冷漠无情,他喝牛奶咖啡和抽烟是出于本能,因为他“喜欢”喝,他认为“不要紧”。他之所以在灵堂睡觉也是因为生理反应,他不会像别的那些守灵人一样在这样不舒服的一夜里变得个个面如死灰。同样,他真实地听从了内心的指引,没有在母亲的葬礼后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照常去和女朋友约会、看费南代尔主演的喜剧等。在法庭上,无论法官和律师如何循循善诱,他一口咬定他之所以扣动扳机仅仅是因为中午的阳光。他拒绝向人们提供他们所期待的供词和回答,他这么做也不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世界的荒诞或者自己行为的荒诞,而是真实地展示他当时内心的感受。
一个清醒的、追求真实的人为什么在别人眼中却是无情的、荒诞的呢?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活在荒诞中,他们体察不出荒诞性的存在,反而认为荒诞的社会和人生才是世事常态,而看清荒诞的莫尔索反而成为他们眼中荒诞的代表。
《局外人》揭示的正是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的荒诞感。加缪赋于莫尔索对于世界和生命敏锐的观察力和体察力,他在生活中发现了荒诞世界的本质。在他步入社会并努力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时候,感受到了现实的荒诞。但是自身的遭遇使他渐渐地发现了社会与自身的不协调;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法沟通与人情的虚伪;看到了被社会不合理的习俗束缚着的人的本性的压抑;看到了出路的渺茫;看到这个世界是一个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的世界,要生存就得游戏,要游戏下去就得远离真实。诸
如,母亲死了必须要悲痛欲绝;和女人在一起时必须要甜言蜜语地说“我爱你”;在面对审判的时候必须要履行律师的言语以求得案件的胜利等等,这些常规习俗在大多数人眼中显然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崩溃沦丧的现代世界里,这一切又显得那样的虚伪。亲情、爱情、友情已为利己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
作者简介:梁波(1981-)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平顶山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清醒的旁观者幸福的反抗人
———论《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形象
梁波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外国文学
97
为一种互为利用的关系。莫尔索正是洞察和领悟到了这种种的矛盾和非理性的现实,而对一切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他在清醒理智的指导下使真实的自我远离社会,成为“局外人”。
3选择反抗、享受幸福
加缪对于如何面对荒诞的世界有着卓越的观点和看法。从《西西弗斯神话》和《反抗的人》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荒诞的生命,有些人认为自杀是一个看似理智的方案,有些人通过神或宗教到了生存的意义。但加缪告诉我们的答案则是否定的,他提出自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他认为,自杀只是回避而消除不了荒诞,唯有直面荒诞世界的反叛,才能使生命真实;同时,他拒绝上帝给予的意义,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作为‘活着’本身”是另一中解答的方法,因为很多人接受生命是无意义的,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哪怕至高意义存在,它有可能并不能满足我们。相反,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生命去创造意义。虽然这个意义并不是至高的,它却能给人以动力。《局外人》正是体现出作者对于荒诞感的态度,作者认为人在荒诞的世界可以选择反抗荒诞,也就是说要正视荒诞,寻求一种对荒诞的叛逆方式以对抗荒诞。莫尔索对荒诞的叛逆用的正是那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做法,而不是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孤独的活在这个荒诞的世界虽然很痛苦,但是莫尔索自始至终都没有过自杀的想法,而是始终不去迎合既定的东西,以一种“局外人”冷漠、无所谓的姿态反抗这个世界。对待人情,他展示着真实的本我,按照自己本能的感受去活着;对待上帝,他选择“宁可去想女人的头发也不向上帝忏悔”,他大胆地拒绝神父的“安抚”。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莫尔索是全然不相信上帝的,文本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我不信上帝”之类的言语,他以此来表现了对荒诞现实和世界的抗争意识。而这种冷漠、无所谓的态度更显得极为独特了,进而也能够发人深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幸福观上,我们能在文本中清楚地感受到莫尔索从对荒诞的反抗中得到的幸福感。在就要被处死的前夜,他居然感到他“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莫尔索的冷漠、无动于衷、执着于瞬间的人生无疑是一种荒诞人生的象征,而这种人生正是加缪心目中那种义无反顾、尽其可能地生活的理想人生,他声称自己过去和现在都是幸福的,这也正符合莫尔索在监狱里获得荒诞感时的幸福体验--一声响惊醒了他。于是,莫尔索成了荒诞的人,这也便是加缪所认为的幸福的人。
人生是荒谬的--这是一个绝对的人生境界境,莫尔索这个形象只是充当了加缪这种理论的绝对性的体现者,他的全部生活,全部感受都是陷入这种绝对情境中后必须经历和承受的。通过对莫尔索这一“局外人”形象的塑造,加缪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认识了、并要身体力行去地去面对这种荒诞感的人所真正该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局外人[M].电子版“E书时空”制作
[2]张容.荒诞的人生--简析加缪的<;局外人>[J].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3]胡俊飞.<;局外人>的叙事特征及其与荒诞主题间的内在关联[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8
[4]袁忠惠.存在主义文学的荒诞意识--解读加缪的<;局外人> [J].科教文汇,2007,2
(上接第96页)
(6)私隐性
俚语属于特定的社会人内部的一种专门用语,也可以说其为“行话”,它只能被体内部人员听懂,外部人员若没有一定的语言背景做支撑,是听不懂的。比如,有一段对话:
A:Wine?(要喝红酒吗?)
B:Oh,yes,please.Come on,Willie,let’s get sloshed.(恩,给我些红酒吧。威廉,快点来,让我们不醉不休!)
如果离开了这一段对话,那么听话人很难知道“get sloshed”这一词是什么意思,因此俚语的语义具有一定的私隐性,只有置身于特定的背景,人们才知道它的具体涵义。
此外,对于说话人来说,俚语还具有打上了地方主义的印记。比如,一些词在英式英语中是俚语,但是在美式英语中就不是俚语。通过这一特征,人们还可以从说话人所说的俚语来断定他是属于哪一个地方。
3.2以听话人为目的
(1)娱乐性
俚语的使用是为了让听话人感到舒服,使话题进行得更加顺利,还有让交流者们变得话题更加投机,到更多共同的语言。说话人在谈话中偶尔用几句俚语,会让听话人觉得非常新鲜、有趣和好玩,因此俚语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2)实效性和新颖性
俚语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它往往比常规的语言更加新颖,能够被人们用来谈论新鲜的话题,增加语言的魅力。但是俚语是时代的产物,离开了特定的时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此俚语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3)戏谑幽默性
俚语的使用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性,它通过暗示来达到语言表达的效果,当人们领会到俚语中暗示的意义时,往往会开怀大笑。比如:pass with flying colors(大获全胜),初一看,人们并不知道“flying colors”是何意,后来经过一番思索或他人的解释之后,人们才知道“flying colors”原来是“飘舞的彩旗”,它指的是胜利归来的战船,所以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词组是表达胜利的意思。因此,俚语还具有一定的幽默性。
此外,俚语的使用还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用夸张的手法达到不一样的语言效果,能够引来听话人的大笑或是欣然一笑。然而,有时,一些粗俗和淫秽的俚语也会给听话人造成一定的冒犯,让他们觉得受到了挑衅,因此,俚语的使用一定要加以注意。
3.3语言内在特征
俚语是人们用来反抗社会正统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表现,因此它不同于常规的语言,不符合常规语法的要求。此外,俚语的涵义隐晦,具有语义不明确的特征,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背景知识。
4结语
俚语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名英语语言学习者,就要了解英语语言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和特征,只有这样,语言学习者才能够深刻地掌握语言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语言。
参考文献:
[1]窦晶.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J].教育探索,2011,(07)
[2]方得瑛.浅谈美国俚语及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适当运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0)
理想人生
[3]郭炎华.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如何运用英语俚语[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王旭东.试论英语俚语的形成特点[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外国文学
98
文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