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教案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贾平凹散文的特点及秦腔的有关知识。
2、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北五省,在观众中,特别是农村观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作品集 :小说集《兵娃》、《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
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三、秦腔介绍:
    秦腔,又名秦声, 也称乱弹,唱腔音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唱腔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主,角有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现存传统剧种三千多种,多为历史故事,剧中主要人物也多是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秦腔剧照图片四幅)
四、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与秦腔有关的内容?
明确:——与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的秦腔
——与八百里秦川地理构造一统的秦腔
——与秦地百姓息息相关,抒发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秦腔(村村有戏班,人人会
      清唱,听戏时的痴迷……
               
五、深入分析:
    1、( 读14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明确:秦地:辽阔、厚重、生机勃勃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
秦人:粗犷、朴实、豪放
    2、( 读14段)出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1)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
(2)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 ,人籁的共鸣啊!
(3)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的文化艺术。
  3、(第二部分)秦人痴迷秦腔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如:戏班排演,急切盼望,搭戏台,看戏人山人海等。
六、理解主旨:
《秦腔》这篇文章是不是仅仅给我们介绍一个地方剧种?还有没有其它的思想内涵?
明确:《秦腔》不但绘形绘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第二课时(公开课)
知识与能力
1.  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培养质疑问难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1贾平凹散文精选.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3、探究题的思路及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秦腔唱段《吼秦腔》
二、赏析:
1、场面描写
⑴复习场面描写的概念及技巧、作用。
⑵分析示例:课文第8段“终于台上锣鼓停了……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3)小结鉴赏的思路:(运用)手法——(写出)内容——(达到)效果
2、你认为文中有哪些语句写得最精彩的?试加以分析。
3、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①运用繁笔细致描摹。②语言简朴,多用口语。
三、探究
  1、考试大纲对“探究”的阐释;
  2、探究①:
有人说:“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意题目说法的要抓住课文的主旨;不同意题目说法的要从文中出相关的语句。
3、归纳探究题的思路;从文本出发得出观点,搜集理据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强调。搜集论据时既要紧扣文本,又要联系现实;论证的过程既要自圆其说,又要言之成理。
4、探究②:为什么秦腔只能在西北几个地方“有些市场”而不能在更广阔的地域流行呢?与什么因素有关?
  (可以从经济、政治、环境、民俗人情等方面来思考。)
  5、探究③:联系你家乡民俗文化中的例子(如年例、木偶戏、小吃、方言、婚俗特等),探究某种文化现象。
      (可以简单介绍,也可以思考其局限性,衰落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