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岩的几首唐代纪咏诗笺释
张京华
【摘 要】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朝阳岩的唐代纪咏诗,今存诗7首,韵文(铭)1首,其中半数出自摩崖石刻,迄今4首原石尚存,前人虽有著录校勘,仍有小误.兹据原石、原拓略加条次,以补艺文.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0)002
【总页数】5页(P120-124)
【关键词】唐诗;纪咏诗;摩崖石刻;朝阳岩
【作 者】张京华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00
【正文语种】渔翁夜傍西岩宿中 文
【中图分类】I206.2
朝阳岩本是潇水西岸的石灰岩溶洞,有上洞和下洞两处,近人始将二洞打通,修凿石梯,称为逍遥径。岩洞与永州旧城隔水相望,颇便游赏。自唐元结以来,官员过往游赏,品题刻石,历代不绝。历代留有纪咏诗128首。石刻中见存唐代张舟、牛嵸、李当、魏淙题诗4首,内容完好,弥足珍贵。
朝阳岩为元结所命名。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元结为道州刺史,经水路过永州,始来游之。其《朝阳岩铭》序云:“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诣都使计兵。至零陵,爱其郭中有水石之异,泊舟寻之,得岩与洞,此邦之形胜也。自古荒之,而无名称。以其东向,遂以朝阳命之焉。”
朝阳岩之“朝”,不读朝夕之“朝”。《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邢昺疏:“谓山顶之东皆早朝见日,但是山东之冈脊总曰朝阳。”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引宋子京《笔记》云:“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故《诗》曰:‘度其夕阳。’又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指山之处耳。后人便用‘夕阳忽西流’,然古人亦误用久矣。”元结为古文家,其所命名,实有来历。
黄庭坚《游愚溪》诗序云:“三月辛丑,同徐靖国到愚溪,过罗氏修竹园,入朝阳洞。……余于朝阳岩,徘徊水滨。久之,有白云出洞中,散漫洞口,咫尺欲不(相)见。”
同治《永州府志》卷二《名胜志》(《明一统志》、《清一统志》略同):“朝阳岩者,在城外西南二里潇江之浒,岩口东向。当朝暾初升,烟光石气,激射成采,郁为奇观。……岩中有洞名流香,有石淙源出玉山,伏流出岩腹,如雪,声如琴,气若兰蕙,从石上奔泻入绿潭。”后人之叹美如此。
孙望《元次山年谱》言其1938年冬来游,仍云:“洞口临潇水,不旁通,买舟游岩下,始见巨崖壁立江浒,岩石作丹紫黄白,藤萝缘之,与碧流相映,回荡生声,信大观也。”
元结又作有《朝阳岩下歌》,与《朝阳岩铭》并见《次山集》中,此为朝阳岩纪咏诗之始。
《朝阳岩铭》原有刻石。元结铭文中已明言“刻铭岩下,将示来世”,“刻石岩下,问我何为”。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六云:“朝阳岩:在零陵县南二里,下临潇江。旧云道州刺史元结以地高而东其门,故以‘朝阳’名之,今所刻记犹在。岩下有洞,石涧自中出流入湘江。亭台凡十六所,自唐迄今名贤留题皆镵于石。”“朝阳岩记:元结所刊记尚在岩下。自唐迄今,
名公留题皆镵于石。”(“旧云”以下,陈运溶以为宋佚名撰《永州图经》语,辑佚入《麓山精舍丛书》)可知朝阳岩摩崖石刻亦始于元结。
元结《朝阳岩铭并序》,方志又称《游朝阳岩记》、《题朝阳岩》,原刻不存。今所见有明正德辛巳九月重刻《朝阳岩下歌》及《朝阳岩铭并序》,行书,在下洞中右侧内壁。歌在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刻前。铭在明嘉靖乙巳戴嘉猷《游朝阳岩》、《归泛潇江》诗及吴源《和韵》诗刻内,经人为打磨,上部残字尚依稀可辨。崖深之深写作“湥”;刺史之刺写作“刾”,不见署款。附近有明朱衮《朝阳岩阴潜涧志》,书法风格与此颇似,疑即朱衮重刻。朱衮字子文,永州卫人,弘治十五年进士。
清康熙间有零陵文学田山玉摩刻《朝阳岩铭并序》,隶书十一行,署款“时甲寅中秋零邑后学田山玉书石”,王昶《金石萃编》卷九十九以为唐人,以甲寅为大历九年,清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辨之云:“此铭乃近日重摹,非原刻也。”田氏摩刻亦不存。今有咸丰十一年永州知州杨翰重刻《朝阳岩铭并序》,邓传密篆书,杨翰隶书跋文,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六十言之甚详。《朝阳岩下歌》有杨翰草书石刻,今存。
李舟当作张舟。
南宋赵明诚《金石录》卷八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目录:“唐题朝阳岩诗,李舟撰并正书,大历十三年九月。李当、牛嵸诗附。”其所著录李舟诗当原于石刻,但原刻久已不存,诗句亦不见于文献记载。
李舟字公受,一作公度,陇西成纪人。与独孤及、梁肃、李白、杜甫、岑参、颜真卿、怀素等人交往。杜甫有《送李校书二十六韵》诗,岑参有《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诗。李白有《同王昌龄崔国辅送李舟归郴州》(一作《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且云:“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①梁肃有《处州刺史李公墓志铭》及《祭李处州文》。②唐李肇《国史补》卷下《李舟着笛记》载:“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以为笛,坚如铁石,以遣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徹云表。”其才情俊逸,可见一斑。
李舟生年,学者考订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载其事迹曰:“李舟,陇西人。有文学,俊辨,高志气。以尚书郎使危疑反侧者再,不辱命,其道大显。被谗妒,出为刺史,废痼卒。”故其在世及作朝阳岩纪咏诗皆先于柳宗元,大略与元、颜同时。
《全唐文》卷五二一载梁肃《处州刺史李公墓志铭》云:“二十余,以金吾掾假法冠为孟侯湖南从事。”又曰:“其后……辟宣歙浙东二府。”陈冠明、严寅春均以李舟年二十余在大历初,而以大历十三年(778)作《题朝阳岩诗》在浙东幕府任上,时年39岁。③然则李舟何以任职浙东,忽而便至永州题诗,前后事迹不相联属,殊不可解。
梁肃《墓志铭》又云:“给事中贺若察宣慰南方,请公为寮佐。”《册府元龟》卷一六二载:“大历二年八月,以衡潭水灾,命给事中贺若察使于湖南宣慰。”衡州与永州毗邻,初疑《金石录》所载“大历十三年”或为“大历三年”之误。杜甫《送李校书》诗:“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如此其少年来游,纪咏刻石,亦有可能。李舟之父李岑为唐古文运动成员,李舟受其影响亦主张为文复古,李舟《独孤公文集序》云:“宪章六艺,能探古人述作之旨。”④或许李舟来湖湘,与同样主张古文的元结曾有直接来往,亦未可知,姑此存疑。
怀素为永州人,城内东山有其绿天庵旧址。其《自叙帖》有云:“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末题:“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日。”道光及同治《永州府志》卷十八《金石略》:唐题朝阳岩诗:“王煦等《省志》云:按怀素《自叙帖》有李御
史舟,想即其人也。”(清光绪同德斋主人编《广湖南考古略》卷二十六“唐李舟等朝阳岩诗”条同。)《金石录》目第一千五百二十七亦云:“唐僧怀素自叙,大历十二年十月。”其时怀素年四十余,在长安。而据《金石录》,次年李舟到朝阳岩。又疑怀素与李舟二人在永州尚有交往,故有诗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