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实验名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根是否向地生长?
实验材料:菜豆种子4粒、纸巾、不干胶、玻璃杯、笔。
实验步骤:
1、把干菜豆放入水中浸泡1天。
2、将一张纸巾卷成筒状,并贴着玻璃杯的内壁放入杯中,将几张纸揉成一团塞在玻璃杯内,使先前放下去的纸巾能紧贴着玻璃杯内侧。
3、把菜豆安放在杯子和纸之间,使菜豆的“脐”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4、经常往杯子内的纸巾上浇些水使纸巾保持潮湿,观察菜豆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5、几天后将杯子侧卧,继续观察菜豆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向地性。
六、实验名称:植物的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根是否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
实验材料:几粒已经发芽的豆苗、浅口盘子、餐巾纸、一杯水。
实验步骤:
1、将豆苗按同一方向放在浅口盘中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 一端浸入水中,观察豆苗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继续观察豆苗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向水性。
七、实验名称: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茎、叶是否朝着有光的地方生长?
实验材料:两个纸盒(1个左上方、1个右上方开小窗)、幼苗1盆、
实验步骤:
1、先用左上开窗的纸盒罩住幼苗盆,过几天后观察幼苗的茎叶会朝哪个方向生长。
2、再用右上角开窗的纸盒罩住幼苗,过几天后观察幼苗茎叶又是朝哪个方向生长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叶有向光性。
二十二:根据观察,我们在家里来设计制作一个“池塘”。
材料准备:大号透明的玻璃杯、泥沙、筷子、存放2天的自来水、2条小鱼、4颗水生植物、4只螺、台灯。
制作步骤:
1、将泥沙和水放入缸内。
2、种入水生植物:用筷子将泥沙拔开,放入水生植物,再盖上泥沙。
3、将小鱼、螺放入水缸。
4、水缸放在阳台或窗户旁边。
结论: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池塘中的微生物无法用肉眼看到)。
十一、实验名称:土壤表面没有植物容易被水冲走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容易被水冲走吗?
实验材料:同样大小的盆3个、同样大小的木板3块、洒水壶1个、水、草皮、土壤。实验步骤:
1、把3个盆分别编成1、2、3号1排放在平地上。
2、将3块木板分别斜放在3个盆里 ,倾斜度一样。
3、在1号盆的木板上放上草皮,在2号盆的木板上放上土壤,草皮和土壤的面积和厚度一样。
4、用洒水壶分别向1、2、3号盆的木板上洒水,注意洒水的水量和高度一样。
实验现象:3号盆流失的水最多,2号盆流失的土最多,1号盆流失的水和土最少。
实验结论:没有植物的土壤容易被水冲走。
十三、实验名称:检验食物是否含有蛋白质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瘦肉里含有蛋白质吗?
实验材料:猪瘦肉、酒精灯、镊子、火柴。
实验步骤:
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2、用镊子夹住瘦肉放在酒精灯的火上烧,闻一闻是否有一种特殊气味。
实验结论:瘦肉里含有蛋白质。
科学实验报告
十二、实验名称: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馒头里含有淀粉吗?
实验材料:馒头、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把馒头放在桌上,
2、用滴管在碘酒瓶里吸起几滴碘酒。
3、把滴管里的碘酒滴在馒头上,观察馒头是否会变成紫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成了紫蓝,说明馒头里含有淀粉。
九、实验名称:检验食物是否含有脂肪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花生含有脂肪吗?
实验材料:花生、白纸
实验步骤:
1、用花生在白纸上划、压。
2、观察白纸是否变得透明。
实验结论:植花生里面含有脂肪
四、小肠绒毛的作用
实验器材:细线、直尺
实验步骤:1.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五指紧紧闭拢,用一根线沿着手围出一条轮廓。
2.将五指尽量展开,用一根线沿着手围出一条轮廓。
3.分别丈量两次实验结果。
4.比较,分析。
实验结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好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十六、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实验步骤:
(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实验结论: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十八、实验名称:感受震动
实验材料:筷子、纸张
实验步骤:
1、两名同学各持一根筷子的两端并用力将筷子压弯。
2、继续用力直到筷子折断。
3、当筷子被压断时,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手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论:当筷子被压断时,会听到“砰”的一声,手会强烈的震颤感。
十五、 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五、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研究的问题:温度变化对岩石有影响吗?
猜想:温度变化会让岩石裂开或变碎 。
材 料:酒精灯,火柴,石块,烧杯,(冷水),坩埚钳,湿布等。
研究步骤;1. 用坩埚钳夹住石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石块;
2. 一分钟后把这块石块放入冷水中,观察石块的变化;
3. 接着再烧石块,再浸入水中。石块的变化为(裂开或变碎)
4. 反复几次,石块的变化为(变成许许多多的碎屑石块)。熄灭酒精灯。
根据实验现象,推想岩石在昼夜、四季冷暖交替的温度变化下也会变化。
六、模拟水变化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实验材料:岩石、镊子、冷水、盐酸、矿泉水瓶、滴管。
实验步骤:1.将石头(石灰岩)平放桌面上。
2.用滴管汲取稀盐酸慢慢滴到岩石表面。(注意:使用时要小心)
3.将小块碎砖块放入矿泉水瓶内。
4.倒入适量的水,盖紧瓶盖,用力摇晃。
5.观察瓶内石头的变化。
实验结论:岩石会受到酸性水的腐蚀,流水的冲刷也会让岩石发生变化。
一、实验名称: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岩石块、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
2、烧过的岩石立刻放入冷水中;
3、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痕,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痕,甚至会脱落石屑。
十、实验名称:模拟水对岩石变化作用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水能对岩石有变化作用吗?
实验材料:石灰岩、盐酸、滴管。
实验步骤:
1、用滴管吸几滴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2、观察石灰岩是否冒泡。
实验结论:水对岩石有变化作用。
十九:实验名称:橡皮筋的“热情”
实验材料:橡皮筋
实验步骤:
1、两人一组,一人先用橡皮筋碰一下同伴的额头。
2、然后快速来回拉橡皮筋,时间1分钟。
3、再用橡皮筋碰一下同伴的额头。
4、对比橡皮筋前后两次碰额头的感觉。
实验结论:橡皮筋的热情是来回拉橡皮筋的“动能”转化为“热能”.
二十、实验名称:“冲动“的橡皮塞
实验材料:酒精灯、钢管、试管架、橡皮塞、水、打火机、试管夹、乙醚、棉花
实验步骤:
1、先将蘸有乙醚的棉花放入钢管中,用橡皮塞塞住铁管
2、再用试管夹夹住钢管放在试管架上用酒精灯给铁管加热。
实验现象:橡皮塞冲出来
实验结论:橡皮塞的“动能”是由“热能”转化而来的。
七、冲动的橡皮塞
实验器材:橡皮塞、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火柴、水。
实验步骤:1.将试管盛满三分之一的水。
2.把试管安装在铁架台上。
3.塞紧橡皮塞。(管口不要对人)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均匀加热。
5.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会冲出试管。
实验结论:热能转化成了动能(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八、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研究的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为什么用黑?
假设:用黑吸收太阳能的本领( 强)些。
材料:同样大小的黑纸、白纸各一张,易拉罐,冷水, (温度计) ,塑料套。
研究步骤:1. 把100毫升的冷水加到(易拉罐)里,然后记下水的温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