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传统竞技特的少数民族武术
一、朝鲜族武术
  朝鲜族武术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武术套路以器械为主,其中“铁连极”为著名器械。铁连极类似中原传统武术的大梢子。在一根齐肩高的棍端,有一圆环,环上套连着三根并列成放射状的短节,长度尺余,双手握棍舞动起来,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大,有砸、抡、扫、缠、盖、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种身形,异常精彩。
二、羌族武术
    羌族社会尚武之风世代相传不衰,明、清时期,羌族地区考取武举就有三十余人之多。农闲时节,羌民常相聚习武,以强身健体,提高防卫能力,武艺高强者得到羌族社会广泛的推崇和尊重。现在一些村寨尚存石墩、石锁等习武器械。习武之风,在一些村寨仍很兴盛,其中源于羌族武士间比武较量的推杆角力独具民族特,为广大羌族民众所喜爱,推竿是一根约4米长小碗口粗的木杆。先由一个人半蹲在地上,双手紧握木杆的一端,双腿夹杆用力顶住,作为防守,另一人相对,双手紧摄木杆另一端,用力前推,作为进攻。要求木杆平衡,不准一头抬高
或左右偏摆。如果进攻的一方在拍5下或10下巴掌(约5-10秒)的时间内,把防守一方推倒或推过约15厘米的界线,就算胜一局,反之则为败。双方轮流攻守,三局二胜。
摔跤运动历史悠久,开展广泛,深受各民族众喜爱。我国许多民族都有摔跤比赛的传统。摔跤的式样众多,风格迥异。羌族摔跤可分两种形式。一种为双方互相交叉抱住对方的腰带,用力把对方摔倒,这种摔法不得用脚踢、脚绊,以连续三次将对手摔倒者为胜。另一种形式为“抱花肩”,即双方互相抱住肩膀,以用脚将对方绊倒者为胜。                         
三、哈萨克族武术
    摔跤一般都在地面上进行,但哈萨克族还有在马上摔跤这一体育项目。两人各自骑着马,相互交手,要把对方拉离马鞍,摔倒地上。摔跤手不仅要有力量,还要和自己的坐骑配合默契。马上摔跤采取打擂的方式,一人败阵,另一人上来。
四、蒙古族武术
    蒙古族摔跤历史悠久,早在13世纪就已盛行。摔跤双方握手致敬,然后互相抱摔。各自施展扑、拉、甩、绊等技巧以取胜。比赛时不得抱脚,不得搞危险动作。只要膝盖以上任何
部位着地即为失败,一跤定胜负。
五、柯克克孜族武术         
    马上较力是柯克克孜、哈萨克族众的马上传统运动之一,多在民族节日、婚嫁喜事和大型聚会场所进行。马上较力分男女选手分别进行,有时也有两个部落各选能手较量,以炫耀各自的英雄本领。比赛中,一方选手靠手臂之力将对手拉伏在鞍桥上并拽落马下便为得胜。比赛时,只能抓握对方的手或臂部,不允许抓握除手臂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或衣服、马鞍,也不准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否则即为犯规。
六、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摔跤
    太阳偏西,腻黑村的村民们在“毕摩”和“神主”的带领下在山神庙前举行“请神”活动。他们杀牲祭祀,叩拜庙中凭着村民们自己的想像塑就的“天公”、“地母”、“猪神”、 “牛羊神”等几尊神像,祈求神灵赐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护佑他们次日的摔跤活动平安圆满。他们吹吹打打,弹弦跳月,与神共欢,与神同乐。他们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与神同饮,与神共餐。傍晚时分,村民们举着幡旗,吹着过山号,燃着鞭炮 ,踏着暮,托着在庙中供奉过神灵的祭品走出神山 ,把“神灵”请进“神主”家供奉。
  次日清晨,“毕摩”、“神主”、和几位村民,举着一面曾在山神庙前由“神灵”“授予”的红幡旗,在“呜哩哇啦”的唢呐声中来到摔交场举行升旗仪式。这面幡旗是“神灵”“批准”阿细人摔跤的标志,没有它而举行的摔跤是冒犯“神灵”和有违天意的。他们把幡旗插在场边一棵高大的树梢上,一位长老和一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在迎风飘扬的旗帜下象征性地表演了几个摔跤的招式。之后,村民们为他俩披红挂绿,升旗仪式即告结束。
  四邻八乡和远在石林县圭山、海邑、维则的撒尼人、阿细人和汉族兄弟,或乘车、或步行,络绎不绝地向腻黑村涌来。村前村后,炊烟袅袅,人影憧憧,腻黑村沸腾了。诚朴热情的腻黑村人,将邀请来的朋友迎进一座宽大的四合院中,用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尊贵的客人。一批又一批,一拨又一拨宾客来到这里猜拳行令,开怀畅饮,其乐融融。日近中午,村民们簇拥着从“神主”家中请出的“神灵”(祭品),高举猎猎幡旗,吹着过山号,燃放着鞭炮,跳着大三弦,穿村过巷,一路行进,一路欢舞,浩浩荡荡地向摔跤场进发。村民们把“神灵”迎进摔跤场边临时搭建的蓬屋,由“毕摩”和“神主”陪伴左右,同万千摔跤迷一同观赏隆重的摔跤比赛。
  阿细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对摔跤活动异常痴迷。在锅底形的摔跤场四周的山坡上,密密匝匝地围坐了四、五万穿着节日盛装的乡民,使摔跤场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 
飘扬的旗帜
  阿细人敬畏神灵、崇拜英雄,崇拜大力士,时常举行摔跤比赛。古往今来,摔跤活动一直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阿细人的摔跤比赛,要选择“黄道吉日”进行。摔跤日期一经确定就不再更改,哪怕遇到狂风暴雨都要如期举行,这已成为古今不变的规矩。这一带摔跤活动培育出了许多有较高水准的大力士,为云南省体委和国家体委输送过一批摔跤好手,并在国际国内摔跤比赛中取得过可喜成绩。
注1:“毕摩”——彝族的神职人员,主持一切与神有关的法事活动。 
注2:“神主”——神的“代言人”,在村民与“毕摩”之间保持沟通联络的人。 
注3:“大力士”——摔交冠军或摔交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