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节⼜称祭⽉节、⽉光诞、⽉⼣、秋节、仲秋节、拜⽉节、⽉娘节、⽉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中秋节源⾃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祭⽉演变⽽来。以下是为⼤家精⼼整理了关于中秋节的⼼得体会【三篇】,欢迎各位前来阅读。
【篇⼀】关于中秋节的⼼得体会
  中秋节对于华⼈来说,是⾮常重要的传统节⽇。对于每⼀个在中国⼟地上长⼤的⼈来讲,最深的记忆就是相互之间送⽉饼吃⽉饼,有些地⽅还搞拜⽉⼤典。中秋节始于唐⽽兴于宋,流传⾄今,成为中华民族体性的习俗。可随着⼈们吃⾷的不断丰富,中秋节的过法和情趣也发⽣了巨⼤的变化,对⼤多数⼤陆⼈来说,全家团聚和放假3天则是最为实在的享受。
  中秋节是仲秋时节之中,也是关中平原⼀年的季节,⽓候宜⼈,不冷不热,惠风和畅,景⾊秀丽。今年中秋节的前⼀天被国家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千年的中国,农业⽂明的希望就是丰收,这个季节是粮⾷及农作物最为丰盛的时节,这个时候的粮⾷要满⾜全年的重要⾷物的供给,所以祈祷丰收也成为了中秋节拜⽉的重要诉求。
  过去的⽂⼈骚客们早就把中秋节赏⽉作为最为重要的活动,关于⽉亮的的抒怀诗作⽆不与中秋赏⽉有关。但⼤部分⽼百姓还是把中秋节拜⽉祈福作为重要的仪式。现在⽣活富⾜了,⼈们把中秋节的思绪转移到了赏⽉和享受⽣活情调上。
  其实每个⼈都有这样的记忆,在⼩时候,会经常仰望晚间的⽉亮,随着年龄和城市化⽣活的改变,仰望⽉空,赏⽉的兴致荡然⽆存。不是⽉亮不明了,是⼈的⼼蒙尘了。所以在每个⼈的⼼中⼀定是⼉时的⽉亮最明最美,故乡的⽉亮最圆,⽉是故乡明由此得来。
  ⼩时候看⽉亮,看到⽉亮朦朦胧胧的影像,看到⽉亮中的⽉桂树、嫦娥和⼩⽩兔,看到那么多的影影绰绰,总觉得⽉亮很神秘,但很近。
  后来知道了⽉亮是怎么回事,就觉得⽉亮不再神奇,也就很少再仰望⽉空,欣赏她的美了,更不会相信哪⾥有嫦娥了,会觉得⽉亮离⾃⼰越来越远。
  到了我这个年龄很少看⽉亮了。前⼀段时间,和友⼈夜间开车穿⾏黄龙⼭,⼀路上不断可以感受到明亮的⽉亮和柔美的⽉⾊。好好地享受了⼀次有⽉亮的履⾏。
  近⼀段时间,接触了很多⼈,有官员,有企业家,有学者,有普通⼈,有钱⼈,没钱⼈,有权⼈,没权⼈,似乎莫名其妙地都患上了焦虑症。我对他们说,好好看看⽉亮。正说着,中秋节就到了,刚好能够好好看看⽉亮。
  其实在每个⼈的⼼中,都有⼀个⽉亮。可是⼈们往往都喜欢关注太阳,也都渴望能够成为太阳般的⼈,忽略了⽉亮其实是雅的存在。太阳当然很伟岸,很有吸引⼒,以他强⼤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地球
送着光和热,滋养着万物⽣长。⽉亮⾃⼰似乎没有多⼤能量,靠反射太阳的光亮在漫漫长夜给地球输送着光亮、希望和浪漫。⽉亮⼀⽅⾯吸收来⾃太阳的光亮,⼀⽅⾯在地球需要光亮的时候慷慨地⼜给予了地球,⽉亮这种利⼰利他的哲学思想让⼈叹为观⽌。古往今来,也因此赚得了多于太阳的赞誉。
  ⽉亮之美在于她的柔和,让⼈们可以直视她,欣赏她,也在于她的慷慨,总能⽆私地把⾃⼰争取来的光亮给了她的男神地球,更在于她的忠诚,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承担着美丽⼥神的功⽤,让三者之间和谐地存在并相安⽆事。
  ⽉亮不和太阳争位置,争光亮,争名分,也不和太阳争贡献和奖励。就那么安分守⼰地在晚上⼈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出来,将⾃⼰的温柔和爱满满地洒向⼈间。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们给了⽉亮多于太阳的赞美,⼤抵是因为⽉亮如⼥⼈们⼀样,只播撒美和爱,给⼈类光明和希翼,从来没有向⼈类有过任何所求。偶尔的潮汐,也是她和⼈类热情的拥抱。
  不是因为中秋节才想到了⽉亮,是⼀直在想⽉亮为什么能够这样地存在。⼈是不是也可以和⽉亮⼀样的存在。每个⼈不要都想着做太阳,那样炽烈,那样激情四射,那样光芒万丈。很多⼈更适合做⽉亮,不与太阳争光辉,把⾃⼰微弱的光亮洒给⼤地同样可以赢得尊重和赞赏。
  ⽉亮很美,有着⽉亮记忆的故乡更美,和你⼀起赏⽉的⼈美,能够和你⼀起地⽼天荒的⼈更美,珍惜每⼀个可以赏⽉的晚上,同⾃⼰的最爱,⼀起度过⼀个个春夏秋冬。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存在⽽拥挤
不堪,也不会因为你的离开⽽慢下了节奏,可能变化的是你给这个⼤地是否留下了光亮,哪怕⼀点点,⼈们就会记住你,历史也会留下你的影⼦。
  能够看到很多⼈在快乐地活着,那是⼀种状态,很多⼈在忧郁地活着,那也是⼀种状态,还有很多⼈在痛苦地活着,那是⼀种常态。我⼀直在思考,⼈为什么会痛苦,肯定是想要的没有得到,得到的⼜失去了,想活的还没有活够就要离开,不想活的却活得挺长活着⽐死难受。佛说,苦海⽆边回头是岸,是说⼈活着就是在苦海中跋涉,所以佛把⾃⼰的使命定义为渡⼈,把所有还在苦海中挣扎的⼈们渡到快乐的岸边,但这个使命⼏千年了还没有完成。
  其实快乐是⼀种态度,忧郁和痛苦也是⼀种态度,每个⼈的⽣存状态不⼀样,但态度决定着快乐指数和幸福指数。因此中秋节赏⽉就是⼀种⽣活态度,⽉亮⼀直在天上,存在了很多亿年,⽐⼈类的历史长了很多很多。所以赏⽉不⼀定⾮得在中秋,任何时候,有赏⽉的态度⾮常重要。⽤赏⽉的态度⾯对⽣活,那苦也罢,甜也罢,难也罢,顺也罢,有钱也罢,没钱也罢,有权也罢,没权也罢,⼀切的快乐的源泉来源于你对事物的态度,绝⾮其他。能够⾝在逆境⽽仍存赏⽉之⼼情的⼈是⼈上之⼈。
  中秋节是赏⽉的好时节,也是梳理⾃⼰⼀年来思绪的时节,这个时节的思考决定今年的整个收成和明年的安排。还是那句话,⽉亮在每个⼈⼼中,每个⼈的⼼⽐宇宙要⼤很多倍,⼼中装得下天地间任何事物,看看⾃⼰⼼中的那个⽉亮是不是还是那么亮,那么美。
【篇⼆】关于中秋节的⼼得体会
  ⼜是⽉圆时,⼜是中秋节。赏⽉,吃⽉饼,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节⽬,更是对古⽼中华魂的⼀种传承与祭奠。然⽽⾯对时下各种洋节的蔚然成风,⼈们似乎忘了本⼟节⽇的精神、灵魂之所在,亦是忘记了传承中华⽂化的责任和使命。
  有⼈说过节⽆⾮吃吃喝喝,有⼈嫌弃中秋节回家团圆的⽼套,有⼈认为扭捏作态拍⼏张照⽚就是过中秋节,诸如此类的误解、曲解不⼀⽽⾜,是对⾝为中华⼉⼥的我们怎样的⼀种嘲讽?
  中华民族⾃古以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尊重先辈,敬仰传统,这是历经⼏世浮尘砥砺打磨后的悠悠中华魂。祖辈、圣贤的古训理应此时相追随,终⽣莫相忘。可看看如今的国⼈,⼜有多少⼈在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甚⾄数典忘祖,忘了本,也忘了根?
关于中秋
  君已知韩国、⽇本纷纷抢占中国的传统佳节所带来的市场,更有甚者,将中国的传统习俗申请成为本国的⽂化遗产。⾯对这种⽂化侵略,作为泱泱华夏的⾻⾁⾎亲,为何竟这般⿇⽊不仁不为所动?
  不只是对待本国节⽇,乃⾄中华五千年多少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却它们所真正代表着的,不只是⼀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艰苦奋⽃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再次⾛向繁荣富强的铮铮铁⾻和磐磐基⽯。
  正因为中华传统节⽇于华夏⼦孙炎黄⼉⼥举⾜轻重意义重⼤,国家才要设⽴条款予以保护。⾝在祖国未去过国外的⼈,对于中华传统节⽇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也许并⽆深切具体的感触,当你⼀旦踏出国门,⾛进异国的领⼟,能给你⼒量的,或许就是这中华魂。
  传承,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历代所有优秀⽂化的承续。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的历史见证、精神载体。
  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古⽼训条⾄理箴⾔⽮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民族信仰的顶礼恪守、不悔的虔诚;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华夏⽂明不变的崇敬永远的守护。
  风华是⼀指流沙,苍⽼是⼀段年华。传承中华魂,如沧海巫⼭。岁⽉如流,沉积万千后成不为浮华所动的傲岸。中华民族不倒,中华魂还在,将中华民族的旗帜树⽴于民族之林,在风⾬中坚挺,于磨难中⽣长,成⼀棵巍然耸⽴永远不倒的柏松。
【篇三】关于中秋节的⼼得体会
  ⼀年⼀度的中秋佳节⼜到了,在⼼底埋藏许久的思念也如影随形。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圆之夜,总是能轻易勾起我们对亲⼈的思念。出门在外打⼯的⼉⼥思念远在家乡的⽗母,远在家乡的⽗母也思念在他乡的⼦⼥。不管是浓浓的相思,还是深深的想念。不管是思念亲爱的⽗母,还是思念在远⽅的亲⼈,⼼底的思念都⼀样浓,⼀样的深切。
  每到这个时候,⾼速公路上总是堵车,但这⾥堵的不仅仅是车,更是对亲⼈和家乡的思念。当然还有⼀些在坚持在⼯作岗位上的⼈们——军⼈,他们⽆法回家。虽然⼼⾥⽆⽐的思念家乡的亲⼈,但为了保卫祖国,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祖国付出着。就像我们⽼家的张奶奶,她的⼉⼦就是⼀名军⼈,常年驻守着祖国的边疆。张奶奶的⼉⼦今天应该还是没有回来,他家⾥肯定还是⼀样的冷冷清清。
  中秋这天晚上天空没有⽉亮,丝丝的⼩⾬为这个秋夜增添了⼏分凉意。家家户户的鞭炮声起起伏伏,⽽隔壁张奶奶家却和平常⼀样安静。我⼼想:“张奶奶现在⼀定很孤独吧,要不然我拿⼀些⽉饼去看看她吧。”想着便拿了⼏个五仁⽉饼⾛向了张奶奶家,没想到刚到门⼝,就看到灯⽕通明,听到⾥⾯谈笑声⼀⽚。有许多邻居都在张奶奶家!所有邻居中其中笑的最开⼼的就是张奶奶。我把⽉饼递给了张奶奶,张奶奶乐的,连连夸我是个好孩⼦。这可能是我第⼀次看见她笑的这么开⼼了。
  是啊,中秋佳节⼜有谁愿意⾃⼰⼀个⼈孤孤单单的度过呢?⼜有谁愿意让家⼈独⾃过节呢?每个⼈都守护在家⼈⾝边,⽽军⼈守护的是祖国这个⼤家,想到这⾥,我⼼⾥满满都是对军⼈叔叔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