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王维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
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的画家,还擅长音乐。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音响变化。
一、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点线面、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也注意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构图,这些技巧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应用得十分成功。“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两句诗有点:日;有线:江与潮;又有面:天、地、湖。诗句应用多变的视角,把点线面糅合在一起。“日落江湖白”是由仰视到俯视,“潮来天地青”是由平视向仰视和俯视滑动。这样看去,景物层次分明,既渐渐近来,又层层推开;太阳是远景,江湖是中景,白是中近景,潮是中远景,地是近景,天是近景,中景、远景兼而有之。这些横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宽广、深远。没有落日这个点,就看不见线条状的江和潮,也看不清天地这些面及面上之,没有江这条线和湖这块面,泛光之白就无从着落。“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诗句都有同工异曲之妙。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虚实关系也处理得较好。“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汉江临眺》),作者没有从江水
本身落笔,而着重描绘与江水有关的天地。对滚滚的江水,仅用一个“江”字来实写,对江水之势,却不惜用“流天地外”四字虚写。写山,作者运用亦实亦虚的手法,山是实的,又是被虚化了的,一眼望去若有若无、朦朦胧胧。作为画家,王维不但深通此法,而且对此法进行再创造。《汉江临眺》一诗,王维所写的不是烟雾,也不是云雾,而是汉江汹涌波浪奔腾所造成的“水气之雾”。王维以“水气之雾”写山的似有若无,并非要表现山之本身,而是以虚写实,进一步衬托汉江水势之大之烈。这样的虚实相生,无疑会启迪读者充分调动生活经历,活跃思维记忆去想象汉江气势,进而去领略自然山水的壮丽美景。
二、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就是把画的构思、布局、形象、赋彩进行诗化审美。据宋代《宣和画谱》载,御府藏王维画一百二十六幅。这仅仅是王维画作的一部分,《宣和画谱》还说:“重可惜者,兵火之余数百年间,而流落无几。”,可见王维当年画作之丰盛。至如
今王维留下来的画太少,而且全是后人的摹本。
以《雪溪图》为例,董其昌评说此画:“都不皴擦,但有轮廓。”画面分近、中、远三个景层,近景在山峦雪谷间画一架玉带小桥,几间草庐错落在苍润的雪原里,室内宾主对座闲谈。村桥之间雪坡重叠,山径曲折弯延。透过岸边挂着残雪顾盼生姿的几株寒树,是中景的一条开阔的冰河,溪水平静像玉脂初凝,烟波浩淼,一叶小舟如落叶无痕顺溪滑过,舟上渔人划船观景,远景为地势平缓的苍茫雪原上林麓
杂生,渔浦旷寂。画中的山坡处理没有真山真石的硬度感,蓬松浑圆如沙丘,溪水也无真水涟漪,静谧幽深,林木稀疏蟠蜒,墨干浓时见缺落,线条爽劲若断若续,雪用白粉渲染,使画面雪味醇厚,浑化无迹。构成一幅山峦素裹,疏木多姿,溪水纯净的可望不可及的梦境图景,这就是绘画的表面,虽不外见景生情描写物形,但景与情的结合定要提炼概括。然后要有超物形的感情融入其间,即画境中的诗意。也是后常说的:“不似真山真水之形,却得真山真水之气。”所谓“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