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古诗以及翻译
  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
  四更天初至之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咏雪译文
  注释
  嘉:好
  瑞:指瑞雪
  天教:天赐
  岁除:即除夕
  陆游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你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你痴,还有像相公你一样痴的人啊!”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结束。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所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赏析
  《春雪》此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真正的春(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
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在此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一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一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
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