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解词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
子:先生,指孔子。曰:说。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亦:也。说:通“悦”,愉快。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的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词】
吾;我。日:每天。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自我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身:自己。为:替。谋:谋划,出主意。忠:办事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复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词】
有:通“又”,古人常常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加“又”。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是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
温:温习。故:学过的旧知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理解,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词】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
【译文】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词】
知:知道,懂得。之:这里指学问或事业。者:……的人。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它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词】
饭:吃饭。 疏食:粗粮。 疏:糙米。 食:粮食。 水:古汉语中指“冷水”,“汤”指热水。曲:弯曲。肱:胳膊。义:合乎正义的。于:对,对于。如:像。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词】。
三人:几个人。行:走。必:一定。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译文】
孔子说:“几个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的)就要改掉。”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词】
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舍弃。昼:白天。
【译文】
孔子在河岸上对着河水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词】
三军:古制,125000人为一军。夺:改变。帅:将帅。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词】
博:广泛地。笃:忠实,坚守。切:恳切。思:考虑。仁:仁德。矣:语气词。
【译文】
子夏说:“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提出的问题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咏雪》解词及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⑻?”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词:
⑴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家庭聚会。
⑶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人。
⑷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⑸俄而:不久,一会儿。
⑹骤:迅速,急,紧。
⑺欣然:高兴的样子(地)。
⑻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⑼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⑾未若:比不上。
⑿因:凭借。
⒀ 即:就,就是。
⒁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⒂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务。
⒃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译文: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⑻?”
【译文】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的样子像什么?”
3、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与白雪纷纷的样子相比。”
4、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起舞。”
5、 公大笑乐。
【译文】
谢太傅听了高兴地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解词及译文
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期日中⑶。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去后乃至⑸。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⑺?”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⑻。”元方曰:“君与家君⑼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⑽之,元方入门不顾⑾。
解词:
⑴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⑵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⑶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⑷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丢下。去,离开。
⑸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⑹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 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⑻ 相委而去:丢下别人。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⑼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⑽ 引:拉。 ⑾ 顾:回头看。 ⑿君: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
译文:
1、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期日中⑶。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
【译文】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3、去后乃至⑸。
【译文】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4、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嬉戏。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⑺?”
【译文】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7、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⑻。”
【译文】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他)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
8、元方曰:“君与家君⑼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诚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⑽之,元方入门不顾⑾。
【译文】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