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价值的评价,产生于西方,到现在已经历了四个时代:
第一代评价--测量式的"测验",其活动主要是考试,有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这就是把教学评价说成教育测量的历史根源,影响最典型的是:"学校是人才的加工厂""学生是原料和产品""教师是加工者"。
第二代评价--一般称为"描述",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泰勒,他提出泰勒模式或称泰勒原理,用以确定学习结果与教育目的之间的程度来定义教育评价。
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______________↑(泰勒评价流程图)
基本特点:把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而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这一代评价即所谓的"科学评价"。
第三代评价--称为"判断",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教育评价本质上是判断,人们对已经确立的教育目标质疑,认为它们也应该成为评价开始的对象、进而涉及到对判断的质疑:判断是否应作为评价的一项基本活动?判断是够需要标准?如果需要,如何建立价值中立的客观标准?因此对目标也要加以判断。这一评价的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第三代评价也有很大影响,现在常见的"形成性评价""目标游离评价""内在评价""过程性评价"等都是第三代评价的观念。
人们认为前三代评价的缺陷有三个:
其一,管理主义倾向。管理者决定了评价,在评价中出现了管理者无过失、评价者无决定权、其他评价利益相关者无法表述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利益,
评价可能有失公允。
其二,忽视了评价的多元性,评价不能为许多方面所接受。
其三,过分依赖科学范式即实证科学技术的范式,过分依赖"数的测量"而
忽视了质的研究。
第四代评价--被称为"建构",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针对前面指
出的三个问题,第四代评价提出了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评价,
因而是价值多元的评价。这一评价的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
商进行的共同的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是一种民主协商、行为主体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
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评价处于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交混使用并努力(至少在理论上)向第四代过渡的时期。努力推进第四代评价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任务之一。
教学评价应该向以下方向发展:
1.一致性评价统整,取代量化标准;
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3.既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4.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5.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理论的过程。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有效教学评价的特点:
发展性-不仅对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虑过去的水平,以及其发展的趋势。
指向性-进行评价指向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指向的学生的发展是有计划的有目标的,应该促进学生向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
全程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估要贯穿和融合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学前评价(诊断性评价)、学中评价(形成性评价)、学后
评价(总结性评价)。
多元化-体现在评价的形式多元化上,可以采用考察、考试、长短期作业、概念图等多样化形式;又体现在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上,将学生自评、互评、学
科教师评、其他学科教师评、家长评以及其他相关人士评有机结合;还体现在
评价的目标多元化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确定不同的目标;也可以体现在内
容的多元化上,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力等。多元化其实也就是评价的开放性--评价对学生自己、同学、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开放。
客观性-评价要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在进行评价时,评价主体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性缺失: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都受到了损害。
2.指向性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明确,以考试题作为指向。
3.全程性缺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离不开过程,分数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就谈不上因材施教。
4.多元化缺失:无法反映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反映学生的才干。要分清日
常性教学评价和大规模教育考试的区别,不能以考试作为教学目标。
5.客观性缺失。
(二)改善学生评价的方法
1.观念转变
首先,从观念上理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其次,编订出学业质量的
评价标准。教育教学具有区划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具有不同地点,地
方标准可以参照国家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学业标准。
2.科学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教学评估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提出的要求是:第一,改进教
育教学评价,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
的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价,对学生
的发展优势和特长做出评价,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评价;第二,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所有学生发展进步的情况;第三,形成
多元评价主体,开展由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四,改进评价方式,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建立科学的综合网素质评价制度。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下面三个方面的评价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建立科学多样评价标准的依据是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就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标准,要全面考
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智力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审
美情操等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因此,要纠正只重视知识考试而忽视行为
能力的倾向,纠正只重视考试科目而忽视非考试科目的倾向,纠正只重视智力
发展而忽视品德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
(2)做好教学的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即时评价,
能即时地鼓励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行为,能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达
到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很多省份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与升学考试挂钩。但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除了甄别功能外,更大意义在于教育。教师可每学期评一次,帮助学生及时总结成绩、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