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薹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
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但成年人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就连本该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们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的种种压力。重重压力使得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也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就着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1981年,叶广俊对北京市473名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达17.3%。1982年,骆伯巍和徐建成对487名上海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具有心理健康问题儿童的检出率为21.2%。1983年,骆伯巍和陈家麟对江苏、浙江两省的1 09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城市学生为18.77%,农村学生为14.22%,城乡检出率差异显著。就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特点来看,除神经功能障碍外,不良习惯、品性障碍以及多动症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从年龄方面来考察,可以发现除神经功能障碍以外,儿童多动症、不良习惯和品性障碍在小学三年级表现最突出;在存在心
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情绪方面比正常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不乐观、不稳定、易激怒和过分忧虑等特点,性格方面比正常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卑、孤僻、任性、不听话、易急躁、易冲动和粗心大意等特点。
写一篇秋天的作文
1987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与夏威夷大学合作,对上海市4岁以上的幼儿以及小学到高中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卫生调查显示,27%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冲动、焦虑、忧郁、出走、攻击、任性、自卑等。北京市1989年对2 423名小学生进行的“儿童行为问题问卷”的调查发现,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的检出率为13.16%。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唐慧琴、忻仁娥等人,联合19个省、市、自治区大中城市的心理卫生工作者组成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采用阿肯巴赫和埃德尔布罗克(T.M.Achenbach & C.Edelbrock,1983)编制的“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1992),对24 013名4~16岁城市儿童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其中男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4%,女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5%;4~5岁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6~11岁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1%,12~16岁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0.86%,独生子女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5%,两个子女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1%,三个以上子女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4%。
天津市1995年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小学生中有各种焦虑情绪的占28.9%。其中“厌学”情绪,“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的,在小学三、五年级分别为12%和35%;“考试紧张,影响正常发挥”的分别为28%和60%;“烦恼时没处说”的分别为38%和59%;而“学习有热情”“觉得每天生活充实有意义”的只有72%和5l%。运用阿肯巴赫等的“儿童行为量表”,对山东省6个城市2 941名6~11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8%(郭传琴等,1995)。深圳地区对2 040名4~16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3%(尤三力等,1995)。武汉地区对975名4~16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5%(邓鸿云等,1995)。运用拉特(Rutter)的“儿童行为量表”,对内蒙古牧区1 511名蒙古族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9.6%(李秀莲等,1995)。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8 869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存在下面这些心理行为问题:(1)强迫现象占31.22%,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8.9%,中度问题者占2.0%,偏重度问题者占0.3%;(2)偏执占24.8%,其中存在轻度问题的有20.4%,中度问题占3.7%,偏重度问题者占0.7%;(3)敌对占23.1%,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17.1%,中度问题者占4.7%;(4)人际关系问题占31.4%,其中轻度问题者占24.3%,中度问题者占6.1%,偏重度问题者占1.3%;(5)抑郁占32.6%,其中存
在轻度问题者占26.6%,中度问题者占5.2%,偏重度问题者占0.8%;(6)焦虑占28.6%,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1.8%,中度问题者占5.4%,偏重度问题者占1.4%;(7)学习压力问题占36.7%,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6.1%,中度问题者占8.4%,偏重度问题者占2.1%;(8)适应占34.6%,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9.7%,中度问题者占4.5%,偏重度问题者占0.4%;(9)情绪波动占35.0%,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7.7%,中度问题者占6.2%,偏重度问题者占1.1%;(10)心理不平衡性占35.o%,其中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8.3%,中度问题者占4.7%,偏重度问题者占0.4%。从总体上来看,在被调查的8 869名小学生中,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占32.0%,其中总体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者占28.0%,中度问题者占3.9%,偏重度问题者占0.1%。
广东中山市德育研究会心理教育课题组为了解小学生健康状况,在城区、农村数所小学中随机选取了647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有“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八个项目。结果显示:28.7%的学生需进行心理辅导。在647人中,对人焦虑方面被检出人数最多,共64人,占9.9%,有自责倾向者占8.8%,其次分别是有恐怖倾向(5.9%)、冲动倾向(5.4%)和身体症状(5.1%)。在被检学生中,对人焦虑表现最为突出,如“当你受到批评时,心里是否不愉快”,选择“是”者占75.2%;“当你受到老师
批评时,心里是否总是不安”,选择“是”者占66.61%;“人家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否感到讨厌”,有46.83%的人作出肯定回答;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他坏话,以及在学习时,如果有人注意他,他心里就很紧张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各有256人。在自责倾向方面,“学习成绩不好时,认为自己不用功”,“在参加一些比赛时,一出错就特别留意”,“在失败后,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也都占大多数。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地区抽样选取了16 47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在此次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发现,在小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行为问题按比例排列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案例
案例介绍
某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日货1.个人因素
徐悲鸿画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qq帐号申诉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
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某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