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督促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本文旨在探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关症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某市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各50名学生、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各50名学生共350人进行团体测试,获得有效答卷305份,有效率为87.14%
2.英语面试对话3分钟稿子研究方法
采用目前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SCL-90量表为测查工具,然后将所得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该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内容,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被试的自觉症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90个项目共含10个因子,每一因子代表某一类情况,通过因子得分可了解受检者的症状分布特征及其病情的具体演变过程。各因子如下: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忧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马云教你创业(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项目)。它们反映了受检者睡眠及饮食情况。为更详细地反映受检者的情况,我们将F10(其他项目)分别归为F11(睡眠)和F12(饮食)两个因子。
三、结果
在各因子上呈阳性症状的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百分比,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在学生中症状出现最多的为F12(饮食)、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人数均占总人数的40%以上;其次为F6(敌对)、F8(偏执)、F9(精神病性)、人员配置方案F4(忧郁),人数均在范玮琪新歌30%以上;再次为F11(睡眠)、F5(焦虑),人数均在25%以上;症状出现较少的为F1(躯体化)、F7(恐怖),人数占总人数的20%以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为进一步考察呈现阳性症状的具体表现,将90个项目每一单项的阳性出现率(即2分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手机自动关机是什么原因
2的结果表明,学生中的阳性项目有28项,按所属项目多少排列分别为:F2(强迫症状)有7项,占阳性项目数的25%F4(忧郁)有6项,占阳性项目数的21.43%F3(人际关系敏感)有5项,占阳性项目数的17.86%F8(偏执)有3项,占阳性项目数的10.71%F5(焦虑)、F6(敌对)、F9(精神病性)各有2项,各占阳性项目数的7.14%F12(饮食)有1项,占阳性项目数的3.57%
四、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强迫症状、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学习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倦怠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社会问题反映在家庭和学生身上,比较突出的是就业问题。一方面,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读书
就业幸福的路径达到目的,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过急,使孩子造成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有些教师采用的方法欠当或教育水平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倦怠心理随之产生。
2.因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引发的逆反、对立、妒忌、敌视心理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比较孤独,在学校除了上课,集体活动较少,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比较淡薄、互相关心不够。一些学校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较少,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不够,更没有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鉴于小学、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社会阅历少,加上经常看一些电视、武打片,打打斗斗,家庭、学校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闹不休;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或是缺乏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很容易产生逆反、对立、妒忌、敌视心理。
3.青春期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多元,有主流文化,也有不少非主流文化,学生家
庭生活改善,有的营养过剩,学生生长发育快,青春期提前到来,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没有及时跟上,没有及时正确引导。非主流文化负面的影响更不可忽视,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追求个性化、现代化,好奇的年龄特点加上个性化的追求,而往往理想与现实生活又没能完全一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4.中、小学生的个人行为
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比较快,处于人格发展较快阶段,与社会接触较多,得不到及时而正确的引导,个人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教育和家庭教育没能及时引导,容易引发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乃至初中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加上社会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中、小学生或者不现实地追求,或者不分是非地模仿,以此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容易偏激。
5.学校教育改革滞后
我们的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教材比较单一,教育方法也不能因生施教,学生个性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发展。多年来教育改革步子很小,最突出的要算应试教育,高考指
挥棒一直指向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根据人的成长特点和遵循教育规律,加上学校教育中没有很好安排或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因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没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者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没能因材施教。
五、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2.健全制度
建立心理咨询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活动,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对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多种形式进行心理教育,如学校生活学习中的心理教育,课堂上渗透
心理教育,校园文化生活中的心理教育,利用多媒体进行的网络心理教育,像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那样建立网上心灵之家,等等。
3.丰富实践活动
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使其成为推动学习、思想进步的力量。
4.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还远远没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在家长学校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使学生家长也逐渐懂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